高中英語語法-鐘道隆教授和他的逆向英語學習法(一)之一
鐘道隆教授和他的逆向英語學習法(一)之一
踏踏實實學英語 一年當翻譯。
他45歲自學英語口語,一年后成為翻譯。
他52歲自學電腦,成為電腦作家,迄今已寫作與翻譯了38本書。
他57歲學習和研究記憶方法,能背出圓周率1800余位。
他60余歲以極大的熱忱,催人奮進言行,鼓勵人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使許許多多的人走向成功之路。
他就是曾任某學院少將副院長的鐘道隆教授。
鐘道隆教授創制英語學習逆向法
一、啞巴英語的尷尬
我上中學時沒有學過音標,基本上是跟著教師念,對不對不得而知。有時會鬧出笑話,例如dining-room中的第一個i,不發[i],而發[ai],但是教師讀成[i],我們也就跟著讀錯了,后來才糾正過來。上大學以后改學俄語,大學畢業以后又自學過一些英語,能閱讀有關的專業書籍。但是從來沒有學過聽和說,基本上是啞巴英語。
1979年45歲時第一次隨團去法國和德國參觀。當時我能閱讀自己熟悉的專業書刊,算是代表團中英語水平比較高的。但一到外國,除了一般的問候語以外幾乎都聽不懂,說不了,所以根本聽不懂技術講解。對于熟悉的專業書面材料,如果是用大寫字母寫成的說明,一時還反應不過來,需要在腦子中翻譯成小寫才看得懂。代表團團長還不時地鼓勵我膽子大一些。其實哪里是什么膽子大小的問題,聽不懂,說不了,看不懂,哪里來的膽子?在國外期間,我與每一個不會外語的人一樣,口袋里裝著一個紙條,上寫我住在XXX旅館,請把我送回去。以防一旦走失時使用。我當時是某設計院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看著這樣的紙條,心里真有一種說不出的被侮辱感,我這個中國高級工程師和總工程師只有這樣的水平,與文盲差不多,外國人怎么會看得起我們?發憤之心油然而生,回國以后下決心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二、自學一年成翻譯
我問外國人,是不是因為到了中國,才故意把講話的速度放慢了?他們笑著回答說:我們一直是用同一個語速講的,只不過是你的聽力提高了,覺得我們講得慢了。從這些經歷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由于英語水平的提高,技術講座中翻譯譯得對不對我也能作出判斷了。有時翻譯與我的理解不一致,在場的外籍華人一般情況下都說我的理解對(當然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我懂專業,其實專業翻譯們的英語水平比我高多了)。這種情況重復多了,中國電子設備系統工程公司總經理1982年初訪問德國前提出讓我當翻譯。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我回答說干不了。但他堅持說我干得了,并給了我很多鼓勵。于是我進行了詳細的準備,擬定了一些情景對話。如:一到海關,可能問什么,怎么回答,參觀時可能會有什么問題,怎么翻譯等等,并且把準備好的稿子對著錄音機念,再放出來給自己聽,看像不像。盡管進行了這樣準備,一到國外,實際對話時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聽不懂就是說不了,困難極了。當時我手里隨時拿著一個本子,有聽不懂的,說不了的就立即記下來,晚上回到旅館,再累也要查詞典,看會話手冊,一定要把白天不明白的地方搞懂了以后才休息。這件事情對我是一個轉折,大大地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確信自己是能學會英語的。能承擔口譯任務以后我仍然一點也不放松自學,每天仍堅持學習英語,以做到曲不離口、常學常新。有時別人間我:你已經會說會聽了,就行了,為什么還花這么多時間學英語?我只有回答說:我喜歡英語。這也是真的,比方說春節的時候,家里別的人看春節電視節目一直到半夜一兩點,我就一直學習英語到半夜一兩點。
與學其他知識一樣,自學英語必須要有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碰到問題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只要搞不懂就一直要掛在心上,一有機會就要學要問。對于學到的東西決不要滿足于一知半解,而要深入鉆研,把邊邊角角的有關知識都搞清楚,只有這樣才會如同小學生學語文一樣,每天都能學到新的詞,掌握的英語知識才會越來越多,水平才會越來越高。下面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一次聽到了Khmer Rouge,其中Rouge一詞聽不懂。兩年后一次聽一篇有關美國婦女化妝的文章,其中提到rouge(口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紅色高棉,存在兩年左右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
Condition一詞與醫學有關的解釋一般只作條件和狀態講,但在形容人有心臟病時用 heart condition,覺得解釋成心臟條件和狀態都不太通順。后來從一本新出版的Longman詞典中,才知道這個詞可以直接作病解。
聽有關菲律賓反對黨領袖阿基諾被刺的消息時,不斷地聽到tar mac一詞,根據發音找不著,后來請教一美國工程師,才知道是柏油碎石路,是從tar macadam一詞簡化而來的。又如一次錄下The peace talks between lran and lraq went into square one這樣一句話,根據上下文推測出是兩伊和談沒有取得什么進展的意思,但是手頭的詞典上沒有square one這個詞組,無法確切得知是否聽寫對了,因此見人就問。后來拿著錄音給一個從加拿大回來的博士聽,他肯定了我聽寫的是對的。我并沒有到此為止,到處找詞典,最后終于在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dioms上找到了如下有關back to square one的解釋:
Back to square one back to the very beginning of some task or enterprise as a result of a setback. The allusion is to the game of Ludo when a player is sent to square one if he lands on the wrong square.這樣,對于這個詞的來歷就知道了。知道了就有用,China Daily l990年7月7日有一個標題是這樣寫的:Back to square one on talks over Northern lreland. 又如一次從慢速英語有關經濟消息的節目中聽寫出derivatives一詞,查詞典,其解釋為衍生的,派生的;導數,找不到與經濟有關的解釋,不知道指的是什么。直到后來英國巴林銀行的職員利森案發后,各種資訊媒介上有關derivatives的報導增多,才知道該詞的漢語譯名為衍生金融商品,專指由利率或債券、外匯或匯率以及股票或股價指數等現貨市場衍生出來的金融商品,主要有期貨futures、期權option trading和掉期swap種類型。
我比較注意總結學習經驗,每隔一段時間要回憶一下有什么經驗教訓和體會。我采用的學習方法沒有有形的課本,一開始只有聲音,必須聽、寫、說、背、想五法并舉,才能搞清楚錄音說的是什么,等到全部錄音都聽寫出來了,才有一個有形的課本,與通常的從有形的課本人手的正向方法不同,是逆向進行的,故名逆向法。采用逆向法自學英語有很多優點。把經驗和體會寫出來就是已經出版發行的《慢速英語入門》、《科技英語聽力自學要訣》、《英語學習逆向法》、《聽力過關技巧》以及《英語資訊廣播常用詞語選編》等五本書。
從此以后,我經常給別人講如何學習英語,尤其是1990年以來,經常輔導各個層次的人學習英語,對他們學習碰到的各種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逆向法優點的體會也就更深刻了。
三、我是在國內學會的
有的人認為我學會英語是因為經常出國。其實我是學會了英語才出國的,不是出國以后才學會英語的。當然,在國外,有很好的學習英語的客觀條件和學好英語的可能性。但把可能性轉換成現實性,充分利用有利條件,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少人一次一次地出國,但就是沒有學會英語。我第二次出國就當翻譯了。其實就我本人學到英語知識的多少來說,有時在國內每天學的英語知識比在國外還多。因為在國外,有不少事務性的工作要做,尤其是作為翻譯出去,事務性工作就更多,沒有更多的時間坐下來學習英語。而在國內,一天下來學上五六個小時,可以學習不少英語知識。一位同事以前認為我是通過出國才學會英語的,后來他和我一起去荷蘭,看到我在國外也是每天堅持聽錄音,才說:原來你是這樣學會英語的。
有的人只看到我現在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這個結果,不了解這個結果是通過怎樣的艱苦努力才達
鐘道隆教授和他的逆向英語學習法(一)之一
踏踏實實學英語 一年當翻譯。
他45歲自學英語口語,一年后成為翻譯。
他52歲自學電腦,成為電腦作家,迄今已寫作與翻譯了38本書。
他57歲學習和研究記憶方法,能背出圓周率1800余位。
他60余歲以極大的熱忱,催人奮進言行,鼓勵人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使許許多多的人走向成功之路。
他就是曾任某學院少將副院長的鐘道隆教授。
鐘道隆教授創制英語學習逆向法
一、啞巴英語的尷尬
我上中學時沒有學過音標,基本上是跟著教師念,對不對不得而知。有時會鬧出笑話,例如dining-room中的第一個i,不發[i],而發[ai],但是教師讀成[i],我們也就跟著讀錯了,后來才糾正過來。上大學以后改學俄語,大學畢業以后又自學過一些英語,能閱讀有關的專業書籍。但是從來沒有學過聽和說,基本上是啞巴英語。
1979年45歲時第一次隨團去法國和德國參觀。當時我能閱讀自己熟悉的專業書刊,算是代表團中英語水平比較高的。但一到外國,除了一般的問候語以外幾乎都聽不懂,說不了,所以根本聽不懂技術講解。對于熟悉的專業書面材料,如果是用大寫字母寫成的說明,一時還反應不過來,需要在腦子中翻譯成小寫才看得懂。代表團團長還不時地鼓勵我膽子大一些。其實哪里是什么膽子大小的問題,聽不懂,說不了,看不懂,哪里來的膽子?在國外期間,我與每一個不會外語的人一樣,口袋里裝著一個紙條,上寫我住在XXX旅館,請把我送回去。以防一旦走失時使用。我當時是某設計院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看著這樣的紙條,心里真有一種說不出的被侮辱感,我這個中國高級工程師和總工程師只有這樣的水平,與文盲差不多,外國人怎么會看得起我們?發憤之心油然而生,回國以后下決心發奮學習,努力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二、自學一年成翻譯
我問外國人,是不是因為到了中國,才故意把講話的速度放慢了?他們笑著回答說:我們一直是用同一個語速講的,只不過是你的聽力提高了,覺得我們講得慢了。從這些經歷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由于英語水平的提高,技術講座中翻譯譯得對不對我也能作出判斷了。有時翻譯與我的理解不一致,在場的外籍華人一般情況下都說我的理解對(當然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我懂專業,其實專業翻譯們的英語水平比我高多了)。這種情況重復多了,中國電子設備系統工程公司總經理1982年初訪問德國前提出讓我當翻譯。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我回答說干不了。但他堅持說我干得了,并給了我很多鼓勵。于是我進行了詳細的準備,擬定了一些情景對話。如:一到海關,可能問什么,怎么回答,參觀時可能會有什么問題,怎么翻譯等等,并且把準備好的稿子對著錄音機念,再放出來給自己聽,看像不像。盡管進行了這樣準備,一到國外,實際對話時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聽不懂就是說不了,困難極了。當時我手里隨時拿著一個本子,有聽不懂的,說不了的就立即記下來,晚上回到旅館,再累也要查詞典,看會話手冊,一定要把白天不明白的地方搞懂了以后才休息。這件事情對我是一個轉折,大大地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確信自己是能學會英語的。能承擔口譯任務以后我仍然一點也不放松自學,每天仍堅持學習英語,以做到曲不離口、常學常新。有時別人間我:你已經會說會聽了,就行了,為什么還花這么多時間學英語?我只有回答說:我喜歡英語。這也是真的,比方說春節的時候,家里別的人看春節電視節目一直到半夜一兩點,我就一直學習英語到半夜一兩點。
與學其他知識一樣,自學英語必須要有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碰到問題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只要搞不懂就一直要掛在心上,一有機會就要學要問。對于學到的東西決不要滿足于一知半解,而要深入鉆研,把邊邊角角的有關知識都搞清楚,只有這樣才會如同小學生學語文一樣,每天都能學到新的詞,掌握的英語知識才會越來越多,水平才會越來越高。下面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一次聽到了Khmer Rouge,其中Rouge一詞聽不懂。兩年后一次聽一篇有關美國婦女化妝的文章,其中提到rouge(口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紅色高棉,存在兩年左右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
Condition一詞與醫學有關的解釋一般只作條件和狀態講,但在形容人有心臟病時用 heart condition,覺得解釋成心臟條件和狀態都不太通順。后來從一本新出版的Longman詞典中,才知道這個詞可以直接作病解。
聽有關菲律賓反對黨領袖阿基諾被刺的消息時,不斷地聽到tar mac一詞,根據發音找不著,后來請教一美國工程師,才知道是柏油碎石路,是從tar macadam一詞簡化而來的。又如一次錄下The peace talks between lran and lraq went into square one這樣一句話,根據上下文推測出是兩伊和談沒有取得什么進展的意思,但是手頭的詞典上沒有square one這個詞組,無法確切得知是否聽寫對了,因此見人就問。后來拿著錄音給一個從加拿大回來的博士聽,他肯定了我聽寫的是對的。我并沒有到此為止,到處找詞典,最后終于在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dioms上找到了如下有關back to square one的解釋:
Back to square one back to the very beginning of some task or enterprise as a result of a setback. The allusion is to the game of Ludo when a player is sent to square one if he lands on the wrong square.這樣,對于這個詞的來歷就知道了。知道了就有用,China Daily l990年7月7日有一個標題是這樣寫的:Back to square one on talks over Northern lreland. 又如一次從慢速英語有關經濟消息的節目中聽寫出derivatives一詞,查詞典,其解釋為衍生的,派生的;導數,找不到與經濟有關的解釋,不知道指的是什么。直到后來英國巴林銀行的職員利森案發后,各種資訊媒介上有關derivatives的報導增多,才知道該詞的漢語譯名為衍生金融商品,專指由利率或債券、外匯或匯率以及股票或股價指數等現貨市場衍生出來的金融商品,主要有期貨futures、期權option trading和掉期swap種類型。
我比較注意總結學習經驗,每隔一段時間要回憶一下有什么經驗教訓和體會。我采用的學習方法沒有有形的課本,一開始只有聲音,必須聽、寫、說、背、想五法并舉,才能搞清楚錄音說的是什么,等到全部錄音都聽寫出來了,才有一個有形的課本,與通常的從有形的課本人手的正向方法不同,是逆向進行的,故名逆向法。采用逆向法自學英語有很多優點。把經驗和體會寫出來就是已經出版發行的《慢速英語入門》、《科技英語聽力自學要訣》、《英語學習逆向法》、《聽力過關技巧》以及《英語資訊廣播常用詞語選編》等五本書。
從此以后,我經常給別人講如何學習英語,尤其是1990年以來,經常輔導各個層次的人學習英語,對他們學習碰到的各種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逆向法優點的體會也就更深刻了。
三、我是在國內學會的
有的人認為我學會英語是因為經常出國。其實我是學會了英語才出國的,不是出國以后才學會英語的。當然,在國外,有很好的學習英語的客觀條件和學好英語的可能性。但把可能性轉換成現實性,充分利用有利條件,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少人一次一次地出國,但就是沒有學會英語。我第二次出國就當翻譯了。其實就我本人學到英語知識的多少來說,有時在國內每天學的英語知識比在國外還多。因為在國外,有不少事務性的工作要做,尤其是作為翻譯出去,事務性工作就更多,沒有更多的時間坐下來學習英語。而在國內,一天下來學上五六個小時,可以學習不少英語知識。一位同事以前認為我是通過出國才學會英語的,后來他和我一起去荷蘭,看到我在國外也是每天堅持聽錄音,才說:原來你是這樣學會英語的。
有的人只看到我現在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這個結果,不了解這個結果是通過怎樣的艱苦努力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