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區縣小升初細則出臺
5月6日上午,2011年北京小升初政策發布。外來務工子女只需提供兩證就可以按照本市戶籍學生入學方式入學。
據市教委副主任羅杰介紹,2011年北京市入小學人數將高于9.5萬人,非京籍學生比例不低于47.6%。2011年本市小學畢業班學生人數為102194人,其中非京籍學生34181人。占畢業學生人數的33.4%。
考慮到還將有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到本市就讀,預計2011年本市入初中人數將高于10萬人,非京籍學生比例將不低于33.4%。
今年本市將繼續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和就近入學,堅持以區縣為主組織實施本區縣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
本市戶籍學生(含按照本市戶口對待的各類人員子女)入學方式按照免試、就近入學開展,對于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本市將按照本市戶籍的方式進行入學。
今年本市首次對海外歸國人員子女的入學問題做出了規定。為配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結合高端人才引進,區縣以上政府人才引進計劃的海外歸國人員子女入學由區縣教委解決,保證他們接受義務教育。
今年本市將繼續加強收費管理,不允許任何與學生掛鉤的社會捐助款,如果社會團體個人進行捐贈和學生不能掛鉤。對各種代收費用進行明確要求,學校必須按照代收費用進行收費。
部分區縣推優比例對比
截至目前,已有4個區公布了今年的小升初推優政策,其中新東城、新西城政策最受家長關注。據悉,南北兩片的優質資源校都會有部分入學名額分配到對方片區,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西城
2010年30%:推優比例30%,仍高居所有城區的榜首。北京四中今年拿出3個班接收推優生,實驗中學分校為4個班左右,三帆中學也為4個班左右。
2011年30%:今年原宣武區將取消對口入學方式,與原西城學生共同參加電腦派位。新西城無論南片還是北片特長生和推優生,都可享受跨區選校待遇。學生既可報北片學校,也可報南片學校。據悉,新西城小升初推優比例仍在30%左右,但每個推優生最多可填報5個志愿,比去年多兩個。
東城
2010年15%:推優比例15%,20所學校接收推優生共900多人。
2011年20%:小升初分推優、特長生和劃片就近入學等入學方式,其中南、北片使用同樣的推優和特長生政策。今年,新東城每所小學有20%的學生可獲得推優資格,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原崇文的學生也同樣參與推優。
海淀
2010年13%:69所學校參加推優,推優比例13%。由于外來隨遷子女首次加入推優行列,當年推優人數達到峰值,為2190人。
2011年13%:今年小升初推優比例敲定13%,所有公辦校都參與推優,仍將打分排隊。每個具有推優資格的學生可報1到5個學校,學生如在公示期退出推優,其推優名額不再補位。
豐臺
2010年:只有12中和10中接收推優生,12中初中部每年約有400人來自推優。
2011年:仍然只有12中、10中接收推優生。優質校名額分配類似于保送制度,每個小學會分配到幾個至幾十個名額,學生按成績排隊,入圍學生將被推薦到優質學校。
本市小升初政策變化
2005年叫停奧數:市教委叫停了迎春杯奧數比賽
2006年統一時間:藝術、體育、科技等特長生測試時間,統一到5月中旬兩天,以避免單個學生報考過多的特長生招收學校。同時,停辦各類實驗班被提上日程。
2007年電子學籍:市教委首次在小升初中使用電子學籍,以限制跨區無序擇校。同時,全市按規定時間安排咨詢報名。另外,受到逐步取消實驗班政策的影響,部分區縣開始縮編實驗班。
2008年推薦入學:學科實驗班全面停招,豐臺率先試點的推薦入學,成為新的招生方式,在東城、西城、海淀、豐臺等區初步推行。
2009年體改轉制:體制改革試點學校和學科類試驗班招生方式同時取消。
2010年同城待遇:外來人口子女小升初除了可免試就近入學外,還可享受推優、特長生、電腦派位政策,而此前只有京籍孩子才能享受。
●西城相關資訊
示范高中錄取線或水漲船高
本報訊(記者韓旭)新西城是全市示范高中最多的行政區,達15所。由于轄區內考生增多,更多考生可報考四中、八中等名校。今年,新西城的示范高中特別是名校的錄取分數線,將會水漲船高。
新西城中招辦負責人昨天做客《教育面對面》時表示,今年該區42所普高共招生7500人,其中15所示范高中招生計劃4320人。由于轄區內報考人數增多,名校分數線或提高。
由于中招錄取是按照分數由高往低錄取,但閱卷是分區縣閱卷,與往年相比,今年西城考生填報志愿成了難題。有關負責人建議考生,填報志愿時首先參考往年錄取分數,同時要依照今年一模成績、期末成績進行填報。
相關文章:
2011小升初升學名校模擬面試視頻實錄
2011小升初模擬面試英語及語文題
2011小升初各重點中學面試流程7部曲
家長必讀:2011小升初重點中學面試
2011小升初模擬面試綜合能力評估表
2011小升初孩子必掌握:重點中學面試技巧
小升初面試實戰匯報(英文自我介紹環節)
5月6日上午,2011年北京小升初政策發布。外來務工子女只需提供兩證就可以按照本市戶籍學生入學方式入學。
據市教委副主任羅杰介紹,2011年北京市入小學人數將高于9.5萬人,非京籍學生比例不低于47.6%。2011年本市小學畢業班學生人數為102194人,其中非京籍學生34181人。占畢業學生人數的33.4%。
考慮到還將有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到本市就讀,預計2011年本市入初中人數將高于10萬人,非京籍學生比例將不低于33.4%。
今年本市將繼續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和就近入學,堅持以區縣為主組織實施本區縣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
本市戶籍學生(含按照本市戶口對待的各類人員子女)入學方式按照免試、就近入學開展,對于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本市將按照本市戶籍的方式進行入學。
今年本市首次對海外歸國人員子女的入學問題做出了規定。為配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結合高端人才引進,區縣以上政府人才引進計劃的海外歸國人員子女入學由區縣教委解決,保證他們接受義務教育。
今年本市將繼續加強收費管理,不允許任何與學生掛鉤的社會捐助款,如果社會團體個人進行捐贈和學生不能掛鉤。對各種代收費用進行明確要求,學校必須按照代收費用進行收費。
部分區縣推優比例對比
截至目前,已有4個區公布了今年的小升初推優政策,其中新東城、新西城政策最受家長關注。據悉,南北兩片的優質資源校都會有部分入學名額分配到對方片區,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西城
2010年30%:推優比例30%,仍高居所有城區的榜首。北京四中今年拿出3個班接收推優生,實驗中學分校為4個班左右,三帆中學也為4個班左右。
2011年30%:今年原宣武區將取消對口入學方式,與原西城學生共同參加電腦派位。新西城無論南片還是北片特長生和推優生,都可享受跨區選校待遇。學生既可報北片學校,也可報南片學校。據悉,新西城小升初推優比例仍在30%左右,但每個推優生最多可填報5個志愿,比去年多兩個。
東城
2010年15%:推優比例15%,20所學校接收推優生共900多人。
2011年20%:小升初分推優、特長生和劃片就近入學等入學方式,其中南、北片使用同樣的推優和特長生政策。今年,新東城每所小學有20%的學生可獲得推優資格,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原崇文的學生也同樣參與推優。
海淀
2010年13%:69所學校參加推優,推優比例13%。由于外來隨遷子女首次加入推優行列,當年推優人數達到峰值,為2190人。
2011年13%:今年小升初推優比例敲定13%,所有公辦校都參與推優,仍將打分排隊。每個具有推優資格的學生可報1到5個學校,學生如在公示期退出推優,其推優名額不再補位。
豐臺
2010年:只有12中和10中接收推優生,12中初中部每年約有400人來自推優。
2011年:仍然只有12中、10中接收推優生。優質校名額分配類似于保送制度,每個小學會分配到幾個至幾十個名額,學生按成績排隊,入圍學生將被推薦到優質學校。
本市小升初政策變化
2005年叫停奧數:市教委叫停了迎春杯奧數比賽
2006年統一時間:藝術、體育、科技等特長生測試時間,統一到5月中旬兩天,以避免單個學生報考過多的特長生招收學校。同時,停辦各類實驗班被提上日程。
2007年電子學籍:市教委首次在小升初中使用電子學籍,以限制跨區無序擇校。同時,全市按規定時間安排咨詢報名。另外,受到逐步取消實驗班政策的影響,部分區縣開始縮編實驗班。
2008年推薦入學:學科實驗班全面停招,豐臺率先試點的推薦入學,成為新的招生方式,在東城、西城、海淀、豐臺等區初步推行。
2009年體改轉制:體制改革試點學校和學科類試驗班招生方式同時取消。
2010年同城待遇:外來人口子女小升初除了可免試就近入學外,還可享受推優、特長生、電腦派位政策,而此前只有京籍孩子才能享受。
●西城相關資訊
示范高中錄取線或水漲船高
本報訊(記者韓旭)新西城是全市示范高中最多的行政區,達15所。由于轄區內考生增多,更多考生可報考四中、八中等名校。今年,新西城的示范高中特別是名校的錄取分數線,將會水漲船高。
新西城中招辦負責人昨天做客《教育面對面》時表示,今年該區42所普高共招生7500人,其中15所示范高中招生計劃4320人。由于轄區內報考人數增多,名校分數線或提高。
由于中招錄取是按照分數由高往低錄取,但閱卷是分區縣閱卷,與往年相比,今年西城考生填報志愿成了難題。有關負責人建議考生,填報志愿時首先參考往年錄取分數,同時要依照今年一模成績、期末成績進行填報。
相關文章:
2011小升初升學名校模擬面試視頻實錄
2011小升初模擬面試英語及語文題
2011小升初各重點中學面試流程7部曲
家長必讀:2011小升初重點中學面試
2011小升初模擬面試綜合能力評估表
2011小升初孩子必掌握:重點中學面試技巧
小升初面試實戰匯報(英文自我介紹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