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不活
半死不活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半死不活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半死不活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半死不活 成語發音: bàn sǐ bù huó 成語解釋: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極大折磨、摧殘的狀況。沒有精神;毫無生氣;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業蕭條。 成語出處: 清 劉鶚《老殘游記》:“聽說停刑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有幾個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監了。”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指人或事物沒有生氣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 不,不能讀作“bú”。 近義詞: 死氣沉沉  委靡不振  查看更多半死不活的近義詞>> 反義詞: 生氣勃勃  朝氣勃勃  查看更多半死不活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想跑,水裹住他的腳,他就那么半死不活的,低著頭一步一步的往前曳。(老舍《駱駝祥子》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