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出處】唐.劉眘虛《闕題》
【意思翻譯】安靜清閑 的大門面對山路,柳蔭深處藏有讀 書堂。雖然是白天,清幽的日光透 過樹蔭灑落在衣服上面。
【全詩】
《闕題》
.[唐].劉眘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聞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題解】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尋訪一座山間別墅過程中見到的優美環境以及作者一路尋來的愉快心情。
此詩原來應有題目,后來不知為何失落了,后人只好按上《闕題》二字以作題目。此詩純用景語、清淡、自然,把山間別墅及其環境的優美生動地描繪了出來。詩人只是攝取了幾個鏡頭,并無具體敘述,卻充滿了畫意詩情。
【賞讀】
開頭作者以粗略筆墨寫山路溪流,接下來細細描寫春溪流水,春花流香,同時用“至”及“隨”的擬人化描寫,暗示人的動作亦在行走之中。余下四句寫山間別墅。“閑門向山路”寫出主人的習性愛好,“深柳讀書堂”更說明這別墅的主人定是一位高隱之士。接下寫環境的靜謐幽靜,恍若夢境,正適合高隱讀書。
全詩每句都是在描寫風景,讀全詩如同在看風景影集;這中間沒有作者的一句抒情,然而作者的描寫卻給每一景物都抹上感情色彩,再加上作者剪接巧妙,同時把人物動作、神態、感情的藏在字里行間,使詩句情趣盎然,意境優美。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春天景物的詩。此詩言山居幽絕,乃安謐、幽雅、舒心之境 也。一、二句言,通向山居茅庵之路出于白云的盡頭,地勢高峻。正當春暖花開,空山 無人,路悠長,溪悠長,春色亦悠長。三、四句,上句之“落花”,承上之“春”字;下句之“流 水”,承上之“溪”字。意謂一路繁花,緣著青溪,時有花瓣飄落水面,隨水漂流,流水也 散發著芬芳。那芬芳隨流遠來,又隨流遠去,伴著這無盡的花香、水香,真是春意盎然, 詩人是何等悠然愜意啊! 俞陛云以為此二句用筆細膩,“妙語天成,十字可作一句讀, 如明珠走盤,圓轉中仍一絲縈曳也”。(《詩境淺說》甲編)王士禎亦認為此乃“世尊拈花, 迦葉微笑”之妙語。五、六句言門外面山,山巒蒼翠迎人;門內植柳,柳條飄拂卷風。更 有讀書堂,藏于柳蔭深處,供主人之研讀也。結二句言,白日清輝,映照衣裳,一切都是 那樣的清幽、靜謐和安詳,真乃專意讀書之境也。結句戛然而止,留有空白,真韻味無 窮也。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此詩不合格律,更顯古雅,句句 寫景,景中融情,詩情畫意,極富情韻,意境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