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出處】唐.李端《聽箏》
【意思1】女子想要得到那個聽曲人 的顧盼,故意一再彈錯琴弦。周郎:三 國的周瑜精通音樂,聽人奏曲有錯,便 要轉(zhuǎn)過頭去看看演奏者。這里以周郎 比喻彈箏女所喜愛的一位聽曲人。拂: 輕輕按動。
【意思2】周郎: 周瑜。《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句意: 彈箏的女子為了逗取對方聆賞她的樂曲,時時把曲子故意彈錯。把女子的心情曲折地表露了出來。
【意思3】
周郎: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將,時稱“周郎”。他精通音律,常聽 人彈琴,有時為軍事誤時,即使喝得半醉,還要回過頭去看一看演 奏者,故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說。顧:回頭看。時時:多次。誤拂弦: 彈奏者(歌女)故意把曲譜彈錯。
此聯(lián)的意思是:(歌女)為了讓周郎多回買看她幾眼,故意 多次把曲子彈錯。后用來表達(dá)某些女人故意在某男子面前那種邀 寵之態(tài)。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故意出錯或 做出異常舉動以吸引心愛的人或其他 什么人注意。[例1]我想,她們的別有 用心,少女那“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 弦”的可愛傻勁,作為成年男子的他不 會看不出來。(龐度《大學(xué)師生戀一 瞥》)[例2]有許多時候,聽一些朋友說 話簡直覺得恍若隔世,讓人覺得他們是 從銀河系以外來的。也許,有的人并不 是王曉波筆下那位只會縫扣子的傻大 姐,而是聰明地“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 弦”。(郝建《有中國特色的反全球化》)
【全詩】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注釋1】
①箏:古樂器,形狀似琴,有十三弦。②金粟柱:指箏上系弦的弦軸。金粟:形容箏柱的裝飾華貴。③拂:這里是“撥”的意思。
【注釋2】 ①金粟:形容箏柱的華貴。柱:箏上系弦的部件。素手:潔白的手,表明彈箏者為女子。②周郎:指三國吳將周瑜。顧:轉(zhuǎn)頭看。《三國志·吳志》說周瑜吳中呼為周郎,他精通音樂,雖在酒后,別人彈奏有誤也能指出,所以時謠云: “曲有誤,周郎顧。”
【解題】
此詩作年不詳。箏:撥弦樂器。詩中描寫聽箏時所見彈箏女子的情態(tài)。前二句暗示女子的聰明和美麗,后二句寫女子為了引人注意,故意撥錯箏弦。全詩不直接寫人物而人物形象心態(tài)躍然紙上,維妙維肖。徐增《而庵說唐詩》評此詩云:“婦人賣弄身分,巧于撩撥,往往以有心為無心。手在弦上,意屬聽者。在賞音人之前,不欲見長,偏欲見短。見長則人審其音,見短則人見其意。李君何故知得恁細(xì)?”
據(jù)說三國時東吳大將周瑜精通音樂,聽人彈琴,只要彈錯了,他一定能聽出來,當(dāng)時就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曲有誤,周郎顧。”李端的詩反其意而用之,彈箏的女子為了引起“周郎”的注意,故意把曲子彈錯了,周瑜肯定是聽出來了的,所以謎底是“周諭”,也就是“周瑜明白”的意思。因?yàn)闃?biāo)明是“粉底格”,所以末一字用同音字“瑜”替代“諭”,正確的謎底就是“周瑜”。當(dāng)然,要猜中這則謎語,你必須要先知道這個典故。
猜用典的謎,對文化修養(yǎng)要求比較高,對典故不熟的人根本無從下手,所以制作這一類的謎語,一定要用熟典,即很多人都知道的典故,切忌用僻典。這類謎語,一經(jīng)猜中,一定興味盎然,因此在猜謎活動中也可以適當(dāng)?shù)赜靡稽c(diǎn)。
前二句寫美人彈箏。“素手”說明彈箏者是女子。“金栗柱”、“玉房”不單寫箏貴、房麗,與“素手”同置,更能襯托出女子的美麗。后二句寫女子故意彈錯以博青睞。《三國志》載“曲有誤,周郎顧”。為博這樣通曉音律的周郎一顧,所以女子“誤拂弦”。也許是這個周郎貌似而不曉音律,也許是能曉音律而故做不知,也可能是女子對一顧不滿足,所以這彈箏女子要“時時誤”以博周郎顧。
這首詩描寫作者置身事外,只以簡約線條勾畫,不對女子心態(tài)做一字描寫,然而卻把這女子的情態(tài)心意勾畫的惟妙惟肖,成功地塑造出女子的形象,表現(xiàn)出女子的心態(tài)。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少女戀情的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通過對一個富有意味的細(xì)節(jié) (“誤拂弦”) 的描寫,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個處在熱戀中的少女的形象。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這兩句寫少女坐在華美的房舍前面,彈著華麗的古箏。這里沒有說是一個人還是好幾個人,可能是幾個人在一起彈奏。這是因?yàn)橄旅鎯删涞囊馑际钦f這位姑娘為了得到自己心上人的眷顧而頻頻拂錯了弦,顯然這里不只是她一個人。“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的典故出自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說周瑜作建威中郎將時才二十四歲,國人皆呼為周郎。他精通音樂,凡是演奏有誤,一定會被他發(fā)覺。當(dāng)時人說: “曲有誤,周郎顧”。這里當(dāng)然是用 “周郎” 代指這位姑娘的心上人。但對“誤” 的原因歷來有這樣的解釋,清人徐增在《而庵說唐詩》 中說: “婦人賣弄身分,巧于撩撥,往往以有心為無心。手在弦上,意屬聽者。在賞音人之前,不欲見長,偏欲見短。見長則人審其音,見短則人見其意”。這里將“誤拂弦” 的原因歸結(jié)為婦人的賣弄與做作。當(dāng)然,這位姑娘 “誤拂弦”的間接原因已經(jīng)很清楚了,是 “欲得周郎顧”,但她并不是因此而搔首弄姿,故意“誤拂弦”。而是由于她感情太飽滿,心情太激動了。因?yàn)樗那槿司驮谘矍埃龝r時刻刻盼望她的心上人給她投來會心的一瞥,因而她不知不覺地頻頻地拂錯了弦。這才是她“誤拂弦” 的直接原因。這是她的真情流露,并不是有心機(jī)地勾引別人。所以,用“時時誤拂弦” 來描寫姑娘的動作和心理是很細(xì)膩很精彩的。
由此可見,這首詩并不是寫一個姑娘的 “邀寵”,而是寫一個處于熱戀中的姑娘的真感情的自然流露。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女子故意彈箏出錯、博取他人青睞的詩,寫得細(xì)膩婉曲,極有 情味。前二句之“金粟”,是用箏柱的裝飾明言箏的華美珍貴;“素手”,則以彈箏玉指的 潔白暗示女子的美麗。此言華美的房前,撫箏美人,揮動玉指,箏弦里飛出一陣陣優(yōu)美 悅耳的樂音。后二句之“周郎”,巧用典故,暗指精通音樂的知音,也可理解為她所屬意 的郎君。“誤拂弦”更是別有情味,寫出了彈箏女子為了博得屬意郎君的青睞,故意出 錯之心理、情態(tài)。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云:“婦人賣弄身份,巧于撩撥,往往以有心為無 心。手在弦上,意屬聽者。在賞音人之前,不欲見長,偏欲見短。見長則人審其音,見 短則人見其意。李君(即李端)何故知得恁細(xì)。”其見解十分精辟。這“周郎顧”“誤撫 弦”,真是寫得細(xì)膩微妙,婉轉(zhuǎn)曲折,極富情趣,且十分傳神。此詩也是十分成功的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