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幽篁里”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幽篁里
【出處】唐·王維《竹里館》。
【譯注】我獨自在幽深的竹林里
【全詩】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賞析】
竹里館建在輞川一片竹林之中,環(huán)境幽深。王維常憩館內(nèi),“日與道相親”。此詩寫其恬淡自得的生活情趣。
“幽篁”一辭出《楚辭·九歌·山鬼》:“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終不見天”正表現(xiàn)篁竹遮天蔽日的深幽。《山鬼》歌辭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孤獨思偶的情懷,隱寓著騷人政治上求合不成的感喟;《竹里館》“獨坐幽篁里”云云,則完全是怡然自得的神情。在唐詩中,‘彈琴”這個意象往往用來表現(xiàn)一種不合時宜的清高拔俗的情感。至于“長嘯”,自魏晉以來就是名士風(fēng)度的一種表征,那嘯聲饒有旋律,相當(dāng)富于魅力,竹林七賢之中的阮籍就神乎其技,竟能“與琴聲相諧”(《陳留風(fēng)俗傳》)。“彈琴復(fù)長嘯”,就傳達出獨處幽篁之幽人悠閑怡悅,塵慮皆空,忘乎其形的情態(tài)。
“深林人不知”,雖不是“不吾知其亦已兮”的牢騷話,卻也小有遺憾。這就搖漾出最后一句:“明月來相照”。“來相照”與“人不知”意義正相反對,正好彌補了那小小的遺憾而歸于圓滿。詩人似有了他的知音——你看那中宵皎潔的明月,打那篁竹的空隙間鉆出來,脈脈相窺,直令人心境為之澄徹。不過,“來相照”的畢竟只是一輪“明月”,又更見竹里館的“幽深無世人”(裴迪同詠詩),更見其境的恬靜。
此詩在用字造語上沒有用力的痕跡。寫景只在俯仰之間,“幽篁”、“深林”、“明月”,幾個物象,自成幽雅環(huán)境;敘寫的筆墨也簡淡,“獨坐”、“彈琴”、“長嘯”幾個動作,妙達閑逸自適心情。三四兩句轉(zhuǎn)合之間那個小小的搖漾,其功用是不可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