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出處】唐·王維《過香積寺》。
【翻譯】日暮時分,獨自在空寂的潭邊,安禪人定,以治伏塵俗的毒龍。
【全詩】
《過香積寺》
[唐]·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釋】
①王維晚年詩筆常帶有一種恬淡寧靜的氣氛。這首詩就是他晚年以沉湎于 佛學的恬靜心境寫就,描繪了山林古寺的幽邃環境。《文苑英華》作王昌齡 詩。②逕: 小路. ③泉聲句: 形容泉水在流過高險的山石時發出幽咽的聲 響。”④日色句:深山林木蔥郁,連照在其上的日光亦有寒意。⑤安禪:僧人 坐禪時心身晏然入于清寂寧靜之境。制毒龍:《法苑珠林》:“西方山中有池, 毒龍居之。昔五百商人止宿池側,龍怒,汛殺商人。槃陀王學婆門咒,就 池咒龍,龍悔過向王,王乃舍之。”這兩句意為,傍晚,因寺旁空潭,想起 了制毒龍的故事,不由體悟到寺僧禪里的高超。
【賞析】
香積寺又名開利寺,在長安縣潏、滈兩河交匯處的香積村。唐神龍二年(706),佛教凈土宗為紀念第二代祖師善導,在其墓塔旁建造的寺院。寺內有13層高塔一座(今存11層),通稱善導塔。現建筑除磚塔外,皆為清人建,大殿內存放的善導大師像,是1980年善導圓寂1300周年時,日本佛教徒所贈。香積寺在長安縣南神禾原上,離終南山尚遠,附近無“云峰”可言,大概詩人不知古寺所在而誤入終南“云峰”之間,所寫之處人跡罕到,別有洞天,作者則隨緣而住,以一種恬然心境描繪了深山的幽邃環境,但仍以香積寺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