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出處】唐·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一
【譯注】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全詩】
行路難 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注釋】
1.《行路難》:本古樂府《雜曲》舊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酒值錢十千,形容酒之名貴。羞:即“饈”,珍美的菜肴。直:同“值”。
3.箸:筷子。茫然:惘然,無所適從貌。此二句語本飽照《擬行路難》:“對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4.太行:山名,連綿于今之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之間。
5.“閑來”二句:傳說姜太公年老垂釣于渭水,后遇周文王而得到重用;伊尹在將受到成湯征聘時,曾夢見乘船經過日月之旁。這兩句暗示人生遭遇多變,暫時閑過一段時間,還會得到重用。
6.歧路:岔路。
7.長風破浪:《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時,叔父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浪。”后遂以“乘(長)風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負。濟:渡。滄海:大海。
【賞析】
李白的一生,既有過春風得意之際,也有過失意愁悶之時,但即使失意愁悶,他也能在痛苦的煎熬之后,站起身來,去執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這首《行路難》(其一)便典型地反映了上述特點。詩大約作于天寶三載(公元744),此時詩人剛剛結束了他在長安三年的宮廷生活,今后的路怎么走還沒有決定,因此、心情顯得格外沉重。
開篇二句,作者欲抑先揚,用“十千”、“萬錢”這樣夸張性的詞語,極寫眼前的美酒佳肴之盛,借以反襯下面幾句中的抑郁氣氛。緊接著兩句,轉從正面著筆,通過“停”、“投”、“拔”、“顧”四個連續性的動作,深刻地揭示出詩人此時苦悶、茫然的心理動態。若細加體味,還可看出,在這“停杯投筯”的苦悶和“拔劍四顧”的茫然中,還夾雜著詩人那深廣的憂憤和不甘消沉的豪氣,這是一種復雜的情感。實際上,正是在這復雜情感的驅使下,詩人才作出了“欲渡黃河”、“將登太行”的選擇。可是,人世多艱,行路萬難呵!“冰塞川”、“雪滿山”說明黃河難渡,太行難登。在這重重險阻的情況下,詩人原有的苦悶、茫然本應更加劇烈,但事實卻出人意料。“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在無比沉重的氛圍中閃露出希望之光。這里用的是呂尚在磻溪釣魚而受到文王賞識、伊尹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行過而受商湯之聘的故事,這兩位始而懷才不遇、終則大有作為的先賢,無疑使徘徊在失意苦悶中的詩人增強了對自我的信念;然而,歷史與現實并不是一回事,面對“冰塞川”、“雪滿山”的艱險路途,詩人禁不住仰天長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個三字句,短促、跳躍,既使詩的旋律陡然加快,造成一種聲韻的急遽變化,也突出地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激蕩,從而將詩情推向高潮。
全詩至此,人物情感已幾經轉折,從失望到希望,又從希望墜入失望,真是波瀾起伏,反復回旋!在經過這一系列的動蕩變化之后,詩人以斬釘截鐵的語氣,揮筆直書:“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十四個大字,展示了詩人追求理想的堅定信念。以此作結,振起全篇詩意,讀之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