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錢買來的博物館-視野
這是一座建于1778年喬治王朝時期的石頭房子,在這座房子里曾出過三位著名的作家,她們的作品被翻印無數次,受到無數人追捧,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很多人都是抱著膜拜的心理來參觀的。這座石頭房子就是勃朗特故居博物館,在這里,勃朗特三姐妹寫出了最著名的傳世文學作品,分別是夏洛蒂的《簡愛》(1847年)、艾米莉的《呼嘯山莊》(1847年)和安妮的《女房客》(1848年),石頭房子見證了這三部偉大作品創作的全過程。
勃朗特三姐妹在世的時候,就有人陸陸續續地來參觀這座房子。勃朗特三姐妹去世后,來這里參觀的人也沒有增加多少,但小鎮的人注意到這個情況,開始有意識地保護作家的老屋,每年都修葺。雨季他們檢查屋頂是否漏雨,雪后及時掃雪,把老屋收拾得一塵不染。開始只有少數人來參觀,所以不是很熱鬧,參觀完畢,馬上會有人主動來收拾恢復原貌。
越來越多的人讀到她們的作品,大家都為她們璀璨的文字所折服,非常好奇這些文字的作者生活在怎樣一個地方,于是就有越來越多的人來這里參觀,小鎮的人也越來越坐不住了,幾個年長者自發組織起來,打算把這個房子建成勃朗特故居博物館。
既然要建勃朗特故居博物館,首先要恢復原貌。勃朗特一家搬家前,曾把為數不多的東西拍賣了。他們找到當年幫勃朗特一家拍賣東西的拍賣行,拿到拍賣的清單,然后分頭尋找那些買主,說明情況。有的買主為他們保護小鎮的人文風景而感動,主動把自己拍得的東西捐了回來;有的買主則不以為然,東西需要花錢買回來??墒清X從哪里來呢?他們決定召開全體居民大會請大家幫忙解決,居民都很支持他們的做法,成立了勃朗特故居管理協會,并自覺捐款去購買那些拍賣的物品,不夠的部分再向政府申請。很快大家捐了一筆數目不小的錢,把那些物品購買回來,政府也積極幫助他們尋找那些失散的物品,博物館大致恢復了原貌。
可最重要的東西——勃朗特三姐妹創作手稿,還沒回到博物館。管理協會的人奔波于各個出版社之間,尋找當年勃朗特三姐妹的手稿。這時候政府撥發的資金到位,人們的信心更大了。每一部手稿回到博物館,小鎮的居民都像過節一樣慶祝一番。時間不長,為數不少的手稿就回到了博物館。小鎮居民為他們擁有這樣偉大的作家而自傲,他們不惜代價要保護好屬于這里的一草一木。
但有一件事情讓大家深感遺憾,那就是巴黎書信和手稿博物館在去年12月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的英國文學拍賣會上,耗資110萬美元買下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出自夏洛蒂·勃朗特之手,它共有19頁,里面所包含的4000多個詞,全部由夏洛蒂于1830年親筆寫下,當時她只有14歲。它的實際面積其實非常小,攤開了只有人手掌的一半大,但小冊子上的字跡寫得清清楚楚。這是不可多得的紀念品。當他們知道要拍賣的時候,博物館協會馬上通知居民,大家一致認為要拍回來,并發起了捐款,由于資金不充足,最終鎩羽而歸。后來小鎮的居民又在媒體上呼吁這部手稿應該回歸家鄉,屬于勃朗特博物館所有。雖然最終還是沒有如愿,但是小鎮的居民和當地政府仍在積極籌措款項,他們相信通過努力,手稿有一天會回到它的家鄉。
小鎮的居民每年都會給博物館捐款,用來維護博物館的正常開銷,而且當地政府也撥款用來補貼博物館的開銷。因為大家都知道,勃朗特故居博物館屬于自己家鄉的文化遺產,是獨一無二的歷史古跡,它不僅見證了小鎮的歷史,更見證了英國文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