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聰明永遠不被仰視-成長
漢更始年間,天下大亂。有一個人叫劉平,帶著母親逃難。劉平把母親藏在一個低洼地帶,他出去找吃的。
不料他碰上了一伙賊,賊要把他煮著吃了。他連忙跪地求饒,說如果能放他回去,讓饑餓的母親填飽肚子,他一定會回來的。群賊憐憫他的一顆孝心,放了他。劉平伺候母親吃飽之后,便拜別母親,轉身走了。
漢代還有個人叫荀巨伯,他到郡里去看望染病的朋友。不巧正趕上胡族入侵,郡里的人都跑光了。荀巨伯陪著朋友留在那里,胡兵問荀巨伯為什么不跑,荀巨伯說:“我怎能丟下有病的朋友呢?我希望能代朋友而死。”
兩個故事的結尾是:
當群賊看到劉平真的返回后,都驚呆了。他們沒有想到,世界上還會有這么守信的人。于是,群賊恭恭敬敬地把他送走。而那些胡兵聽完荀巨伯的話,也感慨地說:“我們這是無義之師攻入了有義之邦啊。”胡族竟然退兵而去。
劉平以信立身,荀巨伯以義退敵,贏得了后人永遠的敬重。
也許有人會說他們太傻了。但是這個世界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蠅營狗茍,幾乎都是聰明人干的。我們不缺聰明人,我們缺的是像劉平、荀巨伯一樣的“傻子”。聰明人營造出的,只會是越來越自私的內心以及越來越庸俗的世界;而“傻子”們構建的,卻可以是立世的范本,是社會的底蘊,是民族的脊梁。
一個民族,只有多有這樣的人,才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