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獄磨心-成長
2023年,我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張文敬先生一行,來到北極、赤道和南極,就是想證明哪一年都是好年頭,都可以很快樂。
途中,我們要經過“魔鬼西風帶”的德雷克海峽。距離航程還有4小時時,領隊就拿了一大堆暈船藥鋪在了我的桌子上。
“如果不吃會怎么樣?”我決定試試。
穿越這條傳說中的“死亡海峽”,單程37小時,往返一共74小時。
漫漫長路,我什么也干不了,只能躺在床上看王陽明的《傳習錄》——從小便讀過,卻一直不甚明白的書。船劇烈地晃動,領隊鐵青著臉:“你中獎了。我來過5次,這是顛簸最厲害的一回。”我不去看暈船藥,繼續啃書,還拿筆去畫,留出一串心電圖似的痕跡。頭痛欲裂,惡心干嘔,我突然翻到陸澄的故事。
陸澄在外修行,家中小兒病危。路遙難歸,他憂心如焚。王陽明安慰陸澄:“此時正宜用功。若此時放過,平時講學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時刻磨煉。父子之愛,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個中和處,過即是私意。人于此處一般都認為天理當憂,但憂苦太過,便不得其正了。”
所以,凡人這顆心多情善感是一邊,堅忍磨礪另一邊。要順應天然,識得心體,就不可偏頗。
無獨有偶。《論語》中,孔子告訴子貢:人生的更高境界是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那是一種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即使富貴了也彬彬有禮的、君子的歡樂。子貢便以《詩經》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比,孔子大為贊賞。可見,一個人只有經歷了“切、磋、琢、磨”,方能“不器”,方能將已有之學所歷之事融會貫通,成就更大的格局。
“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煉,才能練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為什么不吃暈船藥?
或許鍛煉了韌性;或許挑戰了自我;或許顛覆了多年來的知識經驗系統,去領略更廣闊而透徹的人生;又或許什么也不為。但至少,我頓悟了多年未悟的《傳習錄》,明白了“人在事上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