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條紋的秘密-視野
獵豹也許不能改變自己的斑點,但是,有些斑馬可以改變它們身上的條紋:一項新研究顯示,在更溫暖地方的斑馬有更多的條紋,這也許能有助于回答一個古老的問題——為什么斑馬身上有條紋?
研究者發表于《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的論文中指出,條紋的作用是讓斑馬感覺涼爽,并幫助它們抵御在炎熱地區更常見的致病昆蟲。
現存的三種斑馬都有著顯眼的黑白條紋,在其他顏色灰暗的非洲食草動物(比如水牛和羚羊)中間特別引人注目——尤其是當背景是平淡無奇的熱帶稀樹草原時。但是,這顯眼的外表似乎讓斑馬更容易成為獅子的午餐。
斑馬的“條紋之謎”困擾了科學家一個世紀之久,連達爾文也無法解答。關于斑馬的條紋有五大假說:驅趕蚊蟲、通過某種視錯覺形成偽裝、讓捕食者感到困惑、降低體溫以及讓斑馬辨認彼此。
在一項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研究與探索委員會贊助的項目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學家布倫達·拉瑞森與同事造訪了非洲各地16個普通斑馬種群,研究了它們的條紋圖案。盡管還是沒能弄清哪種假說才是最終贏家,不過,可以得出的假設是與斑馬條紋最有相關性的因素應該是溫度。具體來說,溫度越高,斑馬身上的條紋越多。
普通斑馬是最常見的一種斑馬,從埃塞俄比亞到南非都有它們的蹤跡。研究團隊總共測量了29種環境因素,如土壤濕度、降雨量、攜帶病菌的舌蠅以及獅子的分布情形等,然后把這些環境因素輸入到電腦模型中,以檢測哪些因素和斑馬條紋的差異有關。
結果表明,對斑馬的條紋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是當地氣溫的穩定性,以及該地區最冷月份的平均溫度。
隨后,研究人員又進一步用這兩個溫度變量來預測研究范圍之外的斑馬種群身上的條紋圖案。拉瑞森表示:“我們能夠證明,我們預測得相當準確。”而至于為什么溫度會影響斑馬的條紋,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不過她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冷卻渦流”理論——當空氣接觸斑馬的身體時,黑色條紋上方的氣流更快、更強(因為黑色吸收的熱量比白色多),而白色部分上方的氣流較慢。在這兩股相反氣流的交匯處,空氣中可能會形成小漩渦,從而降低斑馬皮膚的溫度。拉瑞森舉例說,有證據顯示,斑馬的皮膚溫度比同地區其他沒有條紋的哺乳動物低5。4華氏度(約3℃)。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條紋也許是抵御疾病的屏障,因為如馬蠅這類攜帶疾病的蚊蟲通常喜歡更熱的溫度。田野實驗也表明,這些蚊蟲不喜歡降落在有條紋的表面上。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學家蒂姆·卡洛支持第二個理論。他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有很多相似之處。”他自己的研究也顯示,條紋與驅趕蚊蟲有關。“馬蠅攜帶的疾病對斑馬來說很嚴重。”他說,“它們可以攜帶多種疾病,比如馬流感,而且這些疾病在較為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可能會變得更危險。”
然而,不論是這項新研究還是卡洛的研究,都沒有發現條紋和獅子的數量之間有任何相關性。他指出:“許多人認為條紋是為了讓捕食者感到困惑,那么,這項研究可以說是終結了這種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