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碟4》的幻想與現實-視野
好萊塢影星湯姆·克魯斯帶著他的新片《碟中諜4:幽靈協議》再度掀起觀影熱潮。如果說片中那些身手不凡的俊男美女是抓住觀眾的利器,那么一系列酷炫新潮的電子機械產品則是迷人的“彩蛋”,令人心潮澎湃,血脈賁張。現實中,這樣的高科技產品究竟是否存在呢?
壁虎手套:不置可否
《碟中諜4》中最熱血的橋段莫過于阿湯哥徒手攀爬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了。阿湯哥的同事提供給他的那副神奇壁虎手套看似好用,卻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這無疑為影院里的驚聲尖叫增加了不少分貝。
現實中有無這種神奇的壁虎手套?咱們先得弄明白壁虎為什么會爬墻。
2000年,來自美國劉易斯克拉克大學的凱拉奧特姆小組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羅伯特福合作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描述了壁虎腳的結構。他們發現,壁虎的腳上長滿了纖細的剛毛,而每根剛毛的末端又分叉成幾十股,這些細小的剛毛能和幾乎所有物體的或粗糙或平滑的表面緊密結合。
經過計算,壁虎的每只腳可以產生約20牛頓的吸附力,而它的重力只有大概3牛頓。也就是說,僅憑一只腳,壁虎也可以牢牢地吸附在天花板上。而只要向上卷曲趾尖,壁虎的腳就可以在短短15毫秒內脫離平面。壁虎腳上的剛毛擁有像荷葉一樣的“超疏水性”,任何水滴都會從它的表面滑落下來,順便帶走灰塵,同時,剛毛上的絨毛對灰塵的吸附力也不及灰塵與墻面之間的吸附力,這就帶來了真正的“踏雪無痕”。
這樣的發現無疑給科學家極大的啟發。2001年,美俄兩國科學家開始共同研發“壁虎膠帶”。這種膠帶是真正的“不濕膠”膠帶,也就是所謂的干性黏結。2003年,成品問世,半個指甲蓋那么大的一塊膠帶,就可以把一只蜘蛛俠玩偶粘在天花板上。但是,與壁虎腳相比,它的黏性還太低,壽命也太短。
即使真正造出“壁虎手套”,人們使用起來也不會像阿湯哥那么拉風,因為人的手掌面積大約是壁虎前腳掌面積的70倍,而體重則是壁虎的200多倍,所以人的“壁虎手套”面積應該比手掌大五六倍才能如壁虎般牢靠。
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上已經有人利用“壁虎手套”爬墻了。2008年,業余攀巖愛好者沃林斯基小姐用羅伯特福教授設計的“壁虎手套”,成功攀爬了一段垂直的墻壁。但實際上,該“手套”外形如平底鍋一樣。這樣的東西能否被稱為“手套”,恐怕很多人會不置可否。
隱身屏:真實存在
在阿湯哥智闖克里姆林宮這一段戲中,真正有點兒意思的要數在檔案室走廊里放出來的隱身屏了。借助一塊充氣的屏幕、一個相機和一個投影儀,美國人在俄國保安的眼前玩了一次障眼法。
別以為這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才有的東西,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人研究這種光學隱身法了,比較有建樹的是東京大學的館暲教授。不過,他的隱身衣可不是一件可以穿上去出門顯擺的衣服,其全套裝備比阿湯哥的隱身屏更復雜。
首先,衣服是用高反射材料制成的,交警的背心上的反光條就來源于此。其次,需要帶上一臺相機、一臺性能不錯的電腦、一部投影儀和一個既能反射光線又能透過光線的半反射鏡(類似于貼了膜的汽車玻璃)。當然,電源、數據線什么的也必不可少。
這件隱身衣的原理如下:穿了隱身衣的人站好,在他背后特定的位置架好照相機,拍一張照片。照片經過計算機加工處理傳給投影儀,投影儀將圖像投向半反射鏡,這樣圖像就會照到“隱身人”身上。這時,“隱身衣”就會完美地把這個圖像再反射回半反射鏡并穿透它。如果人此時恰好站在半反射鏡后面一個恰到好處的位置,就會看到隱身衣好像是透明的了。如果人沒有在那個“恰到好處”的位置,就會看到一個穿著銀色衣服的人呆立在那里。要是屏后面站了幾個人,那么這東西肯定要穿幫—正如影片中演繹的那樣。
這種技術有一個更專業的稱呼,叫做“虛擬現實”或者“增強現實”。比如,遠隔重洋的情侶可以借助這種技術相逢,不過只能看不能摸。
人造眼:比電影更酷
為了偷取女殺手手中的機密資料,阿湯哥的助手使用了隱形眼鏡相機—看上去是一副隱形眼鏡,實際上是一個包含了鏡頭、感光元件、圖像處理系統和無線發射裝置的相機。如今,要把這么多玩意兒集成到一片薄而透明的隱形眼鏡上還不可能做到,但現實中,已經有了比它更酷的發明—人造眼。
10年前,美國能源部牽頭組織了數所實力雄厚的國家實驗室和大學,共同創建了一個叫做“第二視覺”的公司。他們推出的人造眼名喚“百眼巨人”。這個系統由以下5部分組成:視頻眼鏡,整合在鏡片中的兩臺數碼相機以獲取實時圖像,比如說一位美女;視頻處理器,把數碼相機獲得的圖像編碼成電磁信號,于是美女被變成了一堆0101010;發射器,就在眼鏡上,把處理器編碼的電磁脈沖發射出去,這些0101010飄向空中;接收器,一般放在耳朵上面的頭部皮膚里,是很小的一個天線接收電磁信號,并通過一條細線傳到眼球的后方;視網膜植入裝置,這也是個芯片,1毫米見方,上面有很多個電極,它按照處理器發出的指令依次放電,電信號經過視神經傳到視覺中樞—美女就被看到了。
2002年,第一代“百眼巨人”的視網膜植入裝置只集成了16個電極。也就是說,植入了這種人工眼的志愿者只能看到16像素的明暗色塊。2009年7月中旬,第二代“百眼巨人”獲得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認可,進入臨床試驗。第二代產品擁有60個電極,這60像素的圖案已經能幫助使用者看到光明,分辨基本的形狀了—比如門在哪里。目前,擁有200多像素的第三代產品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別小看了這不起眼的200像素,如果它能順利推廣,將能讓至少兩千萬盲人重新擁有辨認親人面部特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