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生命的熱情-熱讀
露西·莫德·蒙哥馬利(1874~1942),享譽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綠山墻的安妮》是她的成名作,自1908年出版后暢銷至今,被譽為“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長故事”。小說大獲成功后,蒙哥馬利應出版社之邀,又寫了七部以安妮為主角的小說,不過成就最高的還是《綠山墻的安妮》。該小說先后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是一部世界公認的文學經典佳作,連暮年的馬克·吐溫也稱安妮是除愛麗絲外最令自己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受小說的影響,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外國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探訪安妮的足跡。
在美麗的愛德華王子島上,有一個名為綠山墻的農場。農場的主人—一對終身未婚的兄妹馬修和瑪瑞拉決定收養一個男孩,來幫助馬修干活。然而陰差陽錯之下,馬修領回來的卻是一個11歲的瘦小女孩。乍看之下,這個女孩相貌平平、穿著破舊,但這些卻擋不住她雙眼中散發出的活力。初見馬修,她興奮地與他聊著天,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美麗浪漫的幻想,講述著她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她對沿路所有新奇而美麗的事物的熱愛。這讓向來少言寡語、性格孤僻的馬修打心底里開始喜歡她。這個小女孩就是小說的主人公安妮。
安妮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然而,父母在她出生僅三個月時就相繼撒手人寰。鄰居托馬斯太太領養了她八年,她幫忙照看了托馬斯家的四個孩子;之后安妮又輾轉到賀穆特太太家,幫忙照看了八個孩子。這樣強度的工作量連成人都難以承擔,更別說年幼的安妮了,因此天真的安妮不得不“嚴肅地請求她(指賀穆特太太)別再生了,否則她(指安妮)會吃不消的”。但即便這樣的生活卻也不能長久,兩年之后,賀穆特先生去世,沒人要的安妮被送進了孤兒院—一個“不讓人產生幻想的地方”。
那些日子的確辛苦,可誰說安妮就不快樂呢?她可以和玻璃門里倒映出的小姑娘交朋友,跟她一起在幻想中的幸福王國里嬉戲;她可以與附近那個蔥翠的小山谷談天說地,因山谷里大大小小的回聲而欣喜不已;即使在孤兒院,她也可以在無法入睡的夜晚幻想每個小朋友的身世,為他們編織一個個或幸福或凄婉或動人或哀傷的故事。她是如此孤獨卻又如此充實,她是如此貧窮卻又如此富有。
也許是上帝開始憐惜這個可愛又頑強的女孩,所以安妮才會陰差陽錯地來到綠山墻的“家”。馬修和瑪瑞拉兩人雖然更想領養男孩,卻被活潑可愛的安妮所打動,留下了這個看起來古里古怪、說起話來沒完沒了的孩子。熱情四溢的安妮硬是把平靜的農場搞得雞犬不寧:她兀自摘花裝飾房間,為周圍的花草樹木、湖泊和小路起了一個個美麗的名字;初次見到德高望重、人人敬畏的里德太太,就因里德太太嘲笑自己的紅發而毫不留情地指責里德太太“又粗野又冷血”,給自己留下“沒教養的女孩”的名聲;她常常在做事做到一半時沉溺于幻想之中,鬧出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笑話。為此,她可沒少挨瑪瑞拉的訓。這還不止呢。上學后,各種挑戰更是接踵而來:她被偏心的老師當靶子懲罰,憤憤地退學兩個星期;她錯把葡萄酒當成葡萄露來招待好友戴安娜,差點因此失去了自己最珍愛的朋友;她因男同學吉爾巴德嘲笑她的紅發而大打出手,從此與他結下“深仇宿恨”;她被小販欺騙,把綠顏料當黑色染發劑染發,最后不得不剃成光頭;她在一個刻薄女生的挑釁下逞強爬上房頂,結果摔成骨折,臥床數月;她與戴安娜玩耍,卻不小心跳到了巴里小姐的身上……不過,在這些層出不窮的鬧劇中,安妮也在一點一點地成長。在瑪瑞拉的堅持下,她向里德太太道了歉,學會了寬容和體諒;和戴安娜友誼的失而復得,讓她更懂得友誼的珍貴;而在和吉爾巴德如仇敵對戰般的競爭中,她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最后考上了女王學院并拿到雷德蒙德大學的獎學金;雖然討厭自己的紅發,但被小販欺騙的經歷告訴她,愛慕虛榮不可取;而骨折的傷痛則讓她明白意氣用事的悲慘后果;到得罪巴里小姐時,她已學會勇于道歉,自己承擔責任,讓巴里小姐由衷地喜歡上她。
就這樣,在綠山墻的4年間,安妮從一個除了睡覺沒有什么事情能阻止她進行幻想的“冒失鬼”,長成了一個積極進取、有所擔當、熱情而不乏內涵的少女。她給馬修和瑪瑞拉營造了一個快樂的世界,用自己的熱情溫暖了他們孤獨的心。當馬修猝然離世、瑪瑞拉突患眼疾、綠山墻農場面臨被出售的危機時,安妮毅然決定放棄讀大學的機會,陪伴瑪瑞拉共渡難關。因為她知道,將來的每時每刻,不管什么樣的環境、什么樣的困難都無法阻擋她追求快樂與夢想的腳步,無法停止她那顆熱愛生活的心。
在艱難生活的磨礪下,有的人開始認命而甘于平凡,漸漸失去了追逐夢想的勇氣,變得碌碌無為甚至庸俗市儈;有的人耽于浪漫的幻想世界中,為自己鑄造了一個自詡清高的烏托邦,除了精神的潔癖之外,未能腳踏實地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綠山墻的安妮卻能夠一邊盡享她詩意盎然的精神世界,一邊恪守著一個社會人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因此,雖然安妮的種種糗事讓我們忍俊不禁,雖然她可憐的身世讓我們潸然淚下,但她強大的生命力和無盡的活力卻讓我們肅然起敬,為之震撼。也許正是這一點,打動了晚年生活悲苦凄涼的馬克·吐溫。在給該書作者的信中,他激動快樂地寫道:“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是安妮讓他重新找回了人間的溫情與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