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記花開不記年-人生
去公園溜彎,看見一個老人家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曬太陽。別人問她:“您老今年高壽了?”她笑,說:“不記得了。年齡就是個數字,天天記在心上怪累的,閑著還不如看看花。你看那棵樹,年年夏天都開滿一樹的花,可香了。”
老人家鶴發童顏,眼睛里閃著笑意。我順著她手指著的方向看過去,不遠處有一棵老槐樹,枝干虬結,老皮滄桑,部分根已經裸露出來,想來也是上了年紀的。這時節,枝條光光溜溜的,連一片葉子都沒有,站在天地間,有一種凜然之氣。
我想起一句詩,據說是清人袁枚的妹妹袁機所作:“烏啼月落知多少,只記花開不記年。”袁枚的妹妹袁機“多坎坷,少福澤”,婚姻不幸,早逝。這首詩是她感懷身世之作,“只記花開不記年”是她悲涼人生底色中的一抹亮色。
前段時間搬家,家中的老“古董”都被翻了出來。翻看舊相冊,看見年輕時的自己,心中不由得觸動了一下。那時雖不曾妖嬈風情、美麗無抵,但畢竟年輕,一頭短發,素衣寬袖,站在大海邊,御風而翔。雖不驚艷,也不耀眼,但到底年輕,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鮮衣怒馬,青蔥歲月,倏忽而逝,甚至沒有來得及好好咀嚼一下,就像一列綠皮火車,轟轟隆隆,一頭扎進歲月深處。
小時候最向往的事情是過年,因為“年”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日子,能帶給我們錦衣、美食,和一張張生動的笑臉。可是日子過著過著,對“年”的情感就變得復雜起來。喜歡“年”的莊嚴、隆重、熱鬧,走親戚,看朋友。一絲淡淡的憂傷也會相伴而生,感嘆時光很是摧殘人,青蔥帥氣的美少年轉眼間就華發叢生,笑靨如花的美少女轉眼間就變成皺紋滿頰的老婦人。曾經的風度翩翩,英氣逼人,曾經的青春靚麗,纖腰一握,都成為陳年舊事,都已成為風中傳說。
每個人都走在通往老境的路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走得義無反顧,沒有別的選擇。我們喜歡塵世的溫暖,也害怕老之將至,這是人之常情。在轟轟烈烈老去的路上,有的人舉手投降了,有的人卻活得硬朗,擲地有聲。木心先生曾說:“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一個人若不懼時間,不懼生死,那他必定是有豐厚的閱歷做底色,必定有強大的內心做支撐。
“年齡就是個數字”,人活到這份上,當真是將世間萬事都放下了,什么愛恨、得失,甚至是生死,都變成了無關緊要的事情。著名的摩西奶奶在《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一書中說:“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看花、聞香、不記年,過好每一天,只要愿意,什么時候都不晚。
汪曾祺先生曾說:“人活著,一定要熱愛點什么。”愛點什么呢?琴棋書畫似乎高雅了些,但沒有關系,其他可愛的還有很多,像一湯一水,一蔬一飯,小貓小狗,小花小草,菜市場的蘿卜白菜,小館子里的包子稀飯等等,愛什么都可以,因為愛的不是具體的物象,而是熱氣騰騰的生活。
每個人都如草木一般,像植物一樣,經過華年的青澀蒼翠,經過盛年的蔥蘢葳蕤,然后情勢急轉直下,兜兜轉轉之中,枯了,敗了,老了。比起永恒的蒼穹大地,人渺小如草芥,不過是來去匆匆一過客,任何人事都逃不過這個規律,在自然法則面前,人人平等。與其掰著手指頭刻意數著過日子,還不如與時間和解,與自己和解,不記流年,只記取生活中那些豐盈如花朵般的細節就好,得失淡然,枯榮勿念,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