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因-人生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曾雄心勃勃地寫下自己的愿望:每天要鍛煉多久多久;一年要減下來多少克多少克;每年要讀多少多少書;你告訴自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要過得多快樂等等。剛開始的時候,你像打雞血一樣,每天熱情高漲,似乎看到了自己計劃的目標就在不遠處朝著自己招手,甚至超額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可一段時間之后,你開始給自己的懶惰找理由。為了能自己說服自己,你會找一些漏洞百出的理由;沒堅持鍛煉是因為天下雨,是因為沒有鍛煉時間。沒有減肥和讀書是因為太忙,可你卻有刷短視頻、看八卦的時間。如果我問你,為什么不用看八卦的時間看書呢,你一定會告訴我,太累了。我們總是這樣,哪怕在心里有一千個理由來說服自己一定要去堅持,但只需要有一個放棄的借口,我們就繳械投降了。
閑下來的時候,你可以嘗試一下,找來紙和筆,對你設定的目標和現狀之間的差距做一個歸因,然后一條一條把這些原因寫在紙上。如果你稍微仔細一點,就會發現,在歸因的時候有一條潛藏的規律。我們總是把自己成功的原因歸結于自身的努力和才智,而失敗的原因歸結于外部環境,諸如運氣、家境、關系等不可控甚至是臆想出來的因素。但當我們總結別人的時候,卻又換了一個標準。當別人成功的時候,你會很不屑地說,不過是運氣好罷了,我要有那運氣,我也可以像他一樣;不過是有個好爹罷了,我要是出生在那樣的家庭,我又如何如何。你看,我們往往把別人成功的原因歸結于外部環境,運氣、有關系、家境好等因素,而把別人失敗的原因歸結于他自身的不夠聰明、情商低、努力程度不夠等內在因素。
這種無意識的歸因方式會讓人在一個歸因誤區里越陷越深,謊言說上一萬遍,似乎就變成了真理,尤其是這一萬遍還是你自己對自己說的。時間久了,你會對起初錯誤歸因時的將信將疑變成深信不疑。慢慢地,你開始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不滿,我為什么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我為什么沒有這樣的運氣,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抱怨社會,渾身上下彌漫著負能量。我們不喜歡負能量的人,負能量的人自身歸因錯誤,加上你對別人也存在錯誤歸因,這種歸因上的錯上加錯會產生極大反差,讓人產生不適感。你看,人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物種,我們能夠容忍自己錯誤歸因,但決不能容忍別人錯誤歸因。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個目標的達成,大到整個人生歷程的終極目標,諸如夢想;小到一個個具體的目標,諸如減肥。不管怎樣,關鍵在于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歸因。對于自己,遇事多從自身找原因,改變自己能夠改變的那一部分因素,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另一部分因素。然后從失敗中汲取營養,把目標細化,提高執行力,一個一個去實現。看別人的時候,不要揪著人家的小辮子不放,多看別人的長處,你才能從別人的身上學到東西。
曾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世上何事最難?”蘇格拉底回答:“認識你自己。”因此,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定位非常重要。你要進步,你需要知道自己現在的準確位置,你才能不踩空,不走錯。
可見,正確的歸因需要勇氣,同時也是一種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