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讀書-人生
這是某電視臺舉辦的一檔談話節目。嘉賓一共四位,都是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子。他們來自這個城市的各行各業,引領著各自領域的潮流和風騷。他們有房,有車,事業有成,是無數男人眼里的標桿和學習的榜樣。
但他們又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無一例外地生長在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地區。從小家境貧寒,衣食無著,完全依靠父母節衣縮食,供養讀書,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有了今天的成就。
談話就是圍繞著“讀書和命運”這個話題展開的。四個男人的故事雖然各有千秋,卻沒多少新意。節目在平靜和緩的氛圍里接近了尾聲。
接下來,照例要有臺下的觀眾來提問。第一個獲得機會的是位記者,他問了一個記者們都喜歡問的問題:“假如父母沒有送你讀書,你覺得現在會是什么樣子?”
第一個男人說:“假如父母沒有送我讀書,那我現在肯定不會坐在這里,我可能還會生活在那個小山村。前不久,我回了趟老家,發現村子里跟我一起長大卻沒有機會讀書的男人,大都在家里守著幾畝薄田。山里缺水,每天馱水吃飯,引水澆地,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第二個男人說:“假如父母沒有送我讀書,你們說不定就會在城市里隨便的一個建筑工地上見到我。念高中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家里拿不出學費,背上背包出去打工了。說真的,當時,我也偷偷打好了背包,要不是父母求親靠友借來的錢,我也不會走到今天。”
第三個男人說:“我們那個村子現在是全鄉有名的養雞專業村,很多沒有機會讀書的男人,都在家里養雞。假如父母沒有送我讀書,說不定大家餐桌上的燒雞、燉雞、叫花雞,都是我養的呢。”
臺下響起了一片笑聲。氣氛輕松活潑,一切都朝著節目預定的方向發展著。
最后,觀眾的目光都落到了第四個男人身上。大家都覺得,在那樣的場合,他也會照著這個思路說下去的。
沒想到,第四個男人沉默了一會兒,去忽然用一種沉重得有些壓抑的語氣開了口,那樣子好像是邁進了某種痛苦的回憶。他說:“我念高中的時候,家鄉正值旱災,莊稼幾乎顆粒無收。這對靠田糊口的村里人,無疑是個災難。我們家也一樣。那時候,村里一共有三個人在縣城讀書,其他兩個人都因交不起學費退了學。我也想退,父親不讓,父親甚至為這件事打了我一巴掌。
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籌起的錢,供我讀完了高中,又讓我念了大學。臨畢業的那年,本想著可以掙錢養家了,沒想到父母卻雙雙病倒。他們的病都是能夠治好的,要是放在今天的話。
可是那時候,家里一貧如洗,能賣的東西都賣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為了省錢,父母都不肯住院,甚至連藥也舍不得吃,就這樣,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相繼離世。
現在,每到夜深人靜,我就止不住想,假如父母沒有送我讀書,我也就不會離開他們。就可以守在他們身邊,為他們分擔生活的重負,掙錢、養家,盡孝,他們也就不會這么早的死去。‘子欲養而親不待’,一想起這句話,我就覺得,自己真是不孝啊……”
演播廳里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就連一向口吐蓮花,應對自如的主持人,也像是忘記了自己的職責。
片刻后,不知是誰帶頭鼓起了掌,潮水般的掌聲里,不少觀眾都悄悄抹起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