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場逃生的另類智慧-新知探索
在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家,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所有4層以上的建筑物的外墻上都有一排貼著倒立的紅三角標識的窗戶,從頂樓一直延續到一樓,非常顯眼。每一個剛到這些國家的人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很小的國家,為了充分利用國土資源,他們的建筑物一般排列得比較緊密,同時相對來說街道也比較狹窄。最要命的是日本還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這是全球最長的地震帶。而日本整個島正是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接處,地質活動十分頻繁,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幾百次,可以說一年365天,天天有地震。對于地震,日本國民已經習以為常了,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無法改變地理位置和環境,如何盡可能地在地震和火災中維護國家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人員傷亡,成了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一個大難題。為此,當地政府發揚集思廣益的精神,公開征集解決問題的方法。隨著調查問卷的收回,共搜集了上萬條的建議。
有人建議限制樓層的高度在3層以下,如果發生地震或者火災,住在樓上的人也可以盡快跑到樓下逃生。可是對于日本的國情來說,土地資源本來就不多,建低層建筑很明顯是不合理的。也有人建議,窗戶全部改成全開式,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選擇從任何可以打開的窗戶逃生。這個建議也很快被否決了,因為日本一直是一個自殺率比較高的國家,如果所有的窗戶都改成全開式的,這將更加方便那些自殺的人。還有的人建議,在高樓外的墻上,加建逃生電梯,一有突發情況,人們可以選擇從逃生電梯逃生。如果在每幢高樓外都架設逃生電梯,勢必要花費一筆額外的費用,對政府來說,也有很大的壓力。
綜合日本本土的國情和地理環境,只有一個建議被采納。據說這是一個匿名方式提供的建議,建議的主要內容是:在每層樓的統一位置設置一個全開窗,一般設在每層樓的最邊上,并貼上紅色倒三角形圖標。在地震或者火災來臨的時候,每層樓上的人們,可自覺到貼有紅色倒三角形圖標的活動窗面前排隊集合等待救援隊的救援。救援隊的云梯將全部優先架設在貼有醒目紅三角標識的窗戶前方便被困的群眾逃生。
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不僅可以避免災難來臨時混亂局面導致的踩踏傷亡發生,而且也可以盡量減少處于較高樓層的人們因為沒有辦法而盲目跳樓的慘劇出現。同時也避免了救援隊分散救援造成的人員損失和傷亡。
于是這條富含人性化又不浪費資源和財力的建議被政府采納,并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你如果到了日本,新加坡這樣的國家,一定會發現這樣的一排“紅三角”標識的窗戶。即便是外表很酷的建筑,該貼哪還是會貼的,決不會因為美觀而放棄這種逃生的指示。這種人性化的措施,在建筑一開始的時候就以人的安全為中心,詳細規劃了逃生的道路及援救的措施,讓從沒遇見過火災的人都有經驗,知道自己怎么做容易逃生,而不會出現經常在電視里看到的那樣,火災時一堆衣衫不整的人,像無頭蒼蠅一樣在火場里亂躥,逃出來是運氣好,逃不出來就是點兒背。
“紅三角”的人性化設計真的是很縝密的工程,絕不是文案那么簡單。因為這項縝密工程,為我們打開了逃生之門,也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