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少年江湖佬-成長視窗
前些時候搞脫產學習,由于無甚壓力,閑來無事時便到校門口的小書店租武俠小說看。我最喜歡在涼風習習的夜晚找個有燈光的偏僻角落,陪著那些激情熱吻的年輕人們,靜靜地讀上一兩個小時。其實這些小說以前都已讀過,現在回味起來,早已不再留戀故事情節與兵刃招式,而是關注起書中人物的生活態度。這大概就是歲月給每一位武俠小說的忠實讀者帶來的改變吧。
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還是在初二時。同桌小趙偷偷摸摸地翻看一本書角都打起卷的沒有封皮的舊書。這本書就是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迄今為止我還有這樣一個看法,只有從梁羽生起步,進而修行到金庸、古龍的讀者,才是武俠小說擁戴者的玄門正宗。我從小趙手里搶過來翻看了幾頁,馬上被書中新奇曲折的情節和那些瑯瑯上口的武功招數所吸引。和以前讀過的《七俠五義》《兒女英雄傳》等舊體小說全然不同。于是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完。后續還找來梁羽生的《冰川天女傳》《塞外奇俠傳》《萍蹤俠影錄》《云海玉弓緣》……那些身懷絕技,天馬行空的江湖俠客們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他們闖蕩江湖行俠仗義的壯舉更是讓我羨慕不已。經常趴在課桌上做白日夢,幻想著自己跨馬提刀除暴安良、威震江湖。
自打迷上了武俠,對于新上市的小說,我們都要先睹為快。為了攢錢買書,可苦了我們兩人,只能看著別的同學吃零食而暗自吞口水。小趙以一個月不吃冰糕的代價換來了金庸的《雪山飛狐》和《射雕英雄傳》,我倆一人抱著一本,沒時沒晌、昏天黑地地讀,真是過足了癮。
書看多了,就和棋譜背多了一樣,我和小趙經常“下盲棋”,在嘴上比試功夫。我來一招“仙人指路”,他回一式“犀牛望月”;我“秋風掃落葉”,掃掃掃,他“燕子三抄水”,跳跳跳;我施展“黯然銷魂掌”攻其不備,他拿出“降龍十八掌”還以顏色……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你來我往,難分勝負。俠客們比武汗流浹背,我們比武口干舌燥。
我說:“小趙,咱們不能這樣光說不練啊。人家會罵咱們是假把式。”小趙也深有同感。于是開始修煉。我決定練習少林燒火棍和伏虎拳,小趙要練譚腿和三截棍。我看著小趙那雙鶴腿打趣說:“像您這樣苗條的身材還是練猴拳比較合適。”小趙一聽,臉都氣紅了,差點要跟我“劃地絕交”。
原以為“按圖索驥”,可以練成真功夫。可我和小趙卻被小說中的那些姿態各異的招式身法弄得眼花繚亂,剛開始還耐著性子反復研究,到后來干脆隨心所欲瞎打一通。后來我有幸在一位二把刀師父的指導下,總算把伏虎拳給練會了;至于那根燒火棍,早被我媽拿去當了拖把棍。由于小趙暗戀的女同學移情別戀,情緒低落的小趙再也不提什么譚腿和猴拳了,三截棍被他掛在臥室的墻上當了裝飾品。失意的他學會了喝酒,差一點練成另一套絕活——醉拳!
我沉迷于武俠世界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我爹知道這件事后,勃然大怒,揪住我揮拳便揍。我自恃偷練金鐘罩,毫無懼色。可等我爹蒲扇般的大巴掌扇到我屁股上,我才知道,什么金鐘罩,一點都不管用!我哭爹喊娘地挨過了我爹的“降龍十八掌”,第二天上課只能半個屁股挨著凳子。小趙也好不到哪去,被他爹一頓“打狗棍”打得半蹲著上了一天課。
挨揍以后我收斂了許多,隱約地發現書本知識也好,武俠小說也罷,通歸要扎扎實實從根學起。半路出家似乎成就不大。鑒于我已錯過最好的習武時期,只好靜下心來老老實實看書考學。對于武俠小說的熱愛,只能退隱到學習疲倦之際的點綴時光了。
我想迷戀武俠,似乎與青春期茫然失措的心態有關,而武俠小說也似乎是一劑有所療效的撫慰心靈的良藥。而今的我終日為了生計忙忙碌碌,心中那一份武俠夢已漸行漸遠,只是偶然之間還會在腦海中閃現一下光芒,讓我在回味那些純真、快樂時光的同時,莫名地又平添了一份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