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與毒藥-民間故事
傳言福建有戶人家的女兒,未出嫁就死了,家里把她安葬了。可是過了一年多,親友卻在外地見到了她。開始只是覺得長得像,再注意聽她說話的聲音,看她的行為舉止,完全一模一樣。親友趁她不注意,在背后喊她小名,她果然回頭。
親友知道沒認錯,但又懷疑是鬼,回去告訴她父母,挖開墳墓驗視,棺材里是空的。于是全家人一起找到女孩,女孩不承認。父母說,她胸前有瘢痣,可以為證。讓鄰家婦女引入內室檢查,果然有痣。女孩只好吐露實情。原來她和鄰家男孩有了私情,怕父母不同意婚事,聽說有一種茉莉花根,磨碎了放酒里喝下,人就和死了一般。用一寸花根,昏死一天,兩寸兩天。最多到六寸,還可以復醒。用到七寸,就真的死了。女孩和情人商定,用這種方法詐死,等她下葬之后,男孩把她挖出來,逃到外地安家。
中國古代小說和野史筆記里,這類故事很多,毒藥往往是成就愛情的神奇手段。
唐人薛調的著名傳奇小說《無雙傳》里,有個叫王仙客的人,父親早逝,隨母親回到姥姥家,和舅舅劉震的女兒無雙一起長大,青梅竹馬,親密無間。
王母臨死,請求哥哥把女兒許給兒子。劉震嫌仙客貧窮,不肯答應。
后來涇原兵士造反,唐德宗倉皇出逃,劉震讓仙客押送他家財物出京,許諾把無雙嫁給他。劉震夫婦則未能逃出首都,被迫接受了偽職。亂平之后,劉震夫婦被處死,無雙成了宮女。
仙客千方百計打聽到無雙的下落,又趁宮女集體出游的機會,見到無雙,傾訴衷情。他得知富平縣有個姓古的下級軍官,叫古洪,是個豪俠之士,便百般結交,一年之后才說出自己的心事。古洪慨然相助,從茅山道士那里討得一種靈藥,那藥“服之者立死,三日卻活”。指派劉家從前的仆人采蘋假裝太監傳令,說無雙是逆黨家人,賜令自盡。無雙服藥死后,古洪假稱親友,贖出尸身,運回王家救活。仙客和無雙連夜逃走,事情平息后回到老家,過了五十年好日子。
小說中寫到,古洪救出無雙,告訴王仙客,無雙已經死了,但心頭微暖,后天就會活過來,你要小心地灌她湯藥,切須靜密。仙客把無雙抱進閣子,獨自守在身邊。到天亮,無雙全身回暖,不久睜開眼睛,看見仙客,哭了一聲,又昏迷過去。灌藥治療一整天,直到入夜才徹底復原。
時間背景更早,流傳也更廣的,有崔懷寶和薛瓊瓊的故事。這故事半真半假,牽扯到楊貴妃,還留下一首有名的愛情詞,被張君房收入大名鼎鼎的《麗情集》,成為文人喜用的典故。
說的是在唐明皇時候,有個樂供奉楊羔,因為和楊貴妃同姓,很受皇上寵幸,外人尊稱為“羔舅”。
天寶十三年春天,時近清明,皇帝開恩,讓宮女們到郊外踏青,痛痛快快玩一天。唐朝風氣開放,思想自由,心智健康而率性豪邁的人物很多,不管是在功名利祿、文化藝術,還是在個人生活上,與后世驚弓之鳥式的猥瑣和凡庸不同。有個叫崔懷寶的人,向稱狂生,頗似明清戲曲小說中的唐伯虎,大約人英俊,又才華橫溢。他看見宮里的車隊出來了,假裝避道不及,站在樹下偷看,看見車里有一位麗人,斂容端坐。崔懷寶看她,她也看見了崔懷寶。
兩人正在互送秋波,有人走過來喝道:“什么人在此,膽敢偷看宮人?”崔懷寶嚇壞了,老老實實地招認了偷窺行為。沒想到這人聽過之后笑了,說:“你這人也算個大傻瓜了,知道看的是誰嗎?不是等閑女子,是宮中第一箏手。你若有心,我倒是可以幫助你。晚上你到永康坊東,去楊將軍的宅上找我。”這人便是羔舅。
晚上懷寶如約而至。羔舅說,你想得到天下佳人,得顯點本事讓我看看啊!嗯,就來首小詞吧。崔懷寶是熟讀過陶淵明的《閑情賦》的,順著那意思,稍一思索,便有了五句:“平生無所愿,愿作樂中箏,得近玉人纖纖手,砑羅裙上放嬌聲,便死也為榮。”楊羔大為嘆賞,當即請出車中那姑娘,告訴懷寶:“她叫薛瓊瓊,是良家出身選入宮中的。既然你們兩情相悅,今天我把她嫁給你,你就帶她遠走高飛吧。”
然后各賜他們熏肌酒一杯,說:“這酒是常春草泡制的,也有人說用的是千歲藟草,總之喝了以后,白發變黑,益壽延年。”又告誡他們,去到外地,一定要低調,不能顯本事,以免暴露身份。
宮中發現箏手失蹤,通告全國搜尋。崔懷寶帶了薛瓊瓊去荊南做官,閑時夫妻唱和,日子過得很愜意。不久中秋賞月,薛瓊瓊忍不住取出箏來彈奏,同僚聽見,頓起疑心,心想近來到處查找箏手,這人箏彈得如此出神入化,又是從京都來的,顯然就是宮中逃走的人。
那人就報告上司,崔懷寶夫婦被押送回京。
審問時,崔懷寶說,他沒有拐帶薛瓊瓊,薛瓊瓊是楊羔所賜。楊羔聞訊,向楊貴妃求救。貴妃就對明皇說,“是楊二舅賞給他的,陛下就饒了他們吧。”明皇赦免諸人,并下旨正式賜薛瓊瓊與崔懷寶為妻。
古希臘人的戲劇中,解決難題的方法之一,是神祇的干預。以神力干預人間的事,自然十拿九穩。中國人退一步,換成皇帝插手,如魯迅嘲笑的皇帝賜婚。
然而神仙和皇帝都是靠不住的,那道理很簡單:苦難還未上達天聽,人已死得冷透,更何況神和皇帝還常常犯糊涂。
神仙和帝力不及的地方,只好自求多福,借用一切力量,靠智慧,靠蠻力,靠壞人無疾而終,靠陰差陽錯化險為夷,解決問題。毒藥便成為了外來奇跡般力量的象征,一條捷徑,一種變通,寄托了非分的希望,在沒有希望中找出希望,便如在墜下懸崖途中恰好抓住的半崖上的一棵樹。
人世的戲劇中需要奇藥的時候越多,說明憑借理性力量和正常努力破除困境越不可能。
奇跡和祈禱一樣,如果發生和應驗了,生死肉骨也不過尋常,然而沒有人能夠保證,奇跡一定會發生,祈求一定會應驗。
朱麗葉和劉無雙喝下毒藥,無疑是一場賭博,即使安排不出錯,更大的可能還是醒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