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對贈銀傳佳話-民間故事
清朝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時,一日,他帶了仆人微服私訪來到兩廣郊區的一個村莊,看見一家人正在辦喪事,靈車在前面緩緩而行,后面緊跟著一個穿孝服的婦女和她一雙十來歲的兒女,娘與孩子都哭得撕心裂肺,傷心萬分。張之洞上前詢問,鄰人們都憐憫地說:“這個女子叫陳秀娥,她的丈夫年紀輕輕地便撒手歸西了,她們母子以后如何過日子啊?”
張之洞看到眼前的情景,又聽了鄰人們的這番話,不禁起了惻隱之心,隨口吟出一句:
白馬素車揮手別;
張之洞剛將上聯說出,還沒想起下聯,就見穿孝服的小男孩擦了擦眼淚,竟對出了下聯:
青天碧海寄離言。
張之洞一聽,頓覺驚奇,十來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敏捷的才思,就又出了個上聯:
碧海潮空,此日扶桑人化去;
還沒等小男孩開口,身穿孝服的小女孩立即對出下聯:
黃山月冷,何時泉臺魂歸來。
兩個孩子都能對出這樣穩妥的下聯,使張之洞驚奇不已,他想:這兩個孩子有如此的才思,不妨見他們一見。他就一路打聽著來到陳秀娥家,等候著兩個孩子從墓地回來。
陳秀娥和兒女們回家后,與張之洞見過禮。陳氏見眼前這位先生是個有學問的人,就向他訴說了自己的不幸:丈夫生前是個窮秀才,一生貧困潦倒,因生病無錢治療,故三十多歲就駕鶴而去。老家在遙遠的北方,老家的公公婆婆還需要她回去養老送終……說到這里,陳秀娥已泣不成聲。情緒稍定,她揮筆寫下了一副抒發自己悲痛的對聯:
“撒手何其惜,數十年貧病交加,縱我留君生亦苦;賤軀不足悲,八千里翁姑未殯,因君累我死猶難。”
張之洞聽了陳秀娥的不幸遭遇,既佩服她對公公婆婆的一片孝心,又同情她的生活艱辛。為了使她全家能生存下來,讓一雙兒女讀書成人,他就贈給了陳秀娥白銀千兩。
張之洞見聯贈銀之事,成就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