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威力-幽默故事
烏佗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就輟學了,他憑這點文化,買了好些醫藥書籍攻讀醫術。他頭腦靈活,幾年后,什么傷風感冒、疔瘡皮癬,也能開個處方抓藥,成了這個偏遠山區里小有名氣的赤腳醫生,也算是村里的文化人。深山沒老虎,猴子稱大王。村民們有個什么為難之事,都找他商量,他也樂意為村民們出謀劃策。
一天,烏佗的小侄子患疝氣,他治不了,送縣人民醫院要動手術。醫院定下的手術日期一拖再拖,小侄子父親再三懇求也無濟于事,就找到烏佗商量。烏佗想了想說:“我給醫院院長寫張便條試試。”說著就握筆疾書:“院長:我小侄子患疝氣要開刀,而院方定下的手術日期一拖再拖。農民苦,難以承受昂貴的住院費,今送上便條請予關照。”隨后瀟瀟灑灑署上自己的姓名。
院長收到便條一看,當即親自主刀手術,并對其家屬點頭哈腰地說:“真對不起了,我們不知道你是……請多多包涵。”
烏佗的表弟王昆是解放軍的志愿兵,因為抗洪搶險左腳骨折,治愈后短了2公分成了瘸子,就動員他退伍回鄉。按有關規定:志愿兵不管是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都應安排工作,何況還是個傷殘榮軍。可是安排遲遲得不到落實,表弟王昆找到烏佗把情況說了,烏佗聽了有點惱火,說:“我寫張便條送縣安置辦公室,要求他們按政策規定給予安排。”說著提筆疾書,然后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便條送出三天,王昆就接到通知,說被安排在縣工業局辦公室,速度之快,非同一般。
王昆進了工業局正值分福利房之際,福利房比市場價便宜百分之四十。因為王昆初來乍到,不能享受福利房待遇。烏佗怕表弟在分房上給領導添麻煩,瞞著表弟給工業局領導送上便條。上寫:“我表弟王昆剛安排在工業局,板凳還沒坐熱,當然不能占用分福利房的名額。他雖然是個榮軍,也不能搞特殊化,打亂你們既定的分房方案,望你們能堅持原則。”其后又揮筆簽上自己的姓名。
便條送出一星期,表弟王昆意外地分得了三室兩廳的大套。工業局的同事們有意見了,忿忿不平地說:“王昆踏進工業局大門才幾天?憑什么和局長平起平坐,分得三室兩廳的大套?”
不久,烏佗堂弟劉祥因偷盜,被公安部門捉拿歸案。公安部門認為他是初犯,認罪態度較好,就從輕定刑。烏佗得知后送上便條,上寫:“堂弟劉祥正因為是初犯,為了能使他痛改前非,要求按法量刑,借此得到教訓,不得心慈手軟……”大筆一揮簽上自己姓名。可是第二天,公安部門竟然把烏佗堂弟劉祥放了。
此事引起了眾怒,民眾聯名上書,一封告狀信送到縣政府。劉縣長接到告狀信大怒,責令公安部門火速將罪犯捉拿歸案,并要追查辦案民警徇私舞弊放人的責任。
公安局鄧局長接到劉縣長的指令慌了神,心想:放人是因為你劉縣長送來暗示放人的指令呀!為了澄清真相,就把劉縣長送來的便條交回劉縣長。劉縣長接下便條一看,拍著桌子說:“我什么時候寫過這種便條?這字跡是我的嗎?”責令公安局火速偵破偽造劉縣長便條的人,繩之以法。
經查實,便條是山坑村烏佗所為。縣公安局立即將他拘留,鄧局長親自審他,要老實交代盜用劉縣長之名招搖撞騙的罪行。
烏佗聽了,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我只是為社會的不公說了些真話、實話而已。如小侄子疝氣手術一拖再拖,表弟王昆退伍安置得不到落實,分福利房不能搞特殊化,堂弟劉祥偷盜要求從嚴量刑。這些哪是虛言?何罪之有?”
鄧局長忿忿地說:“罪就是你盜用了劉縣長的名字,真是膽大包天!
烏佗一聽從座位上彈了起來,說:“我烏佗站不更名坐不改姓,用我自己的真名實姓提意見,怎么是盜用了劉縣長的姓名?”
公安局長見烏佗還狡辯,斥道:“你的名字不是烏佗嗎?”
“不錯,大家都叫我烏佗。那是我孩提時打赤膊,一身曬得黑不溜湫,大家就叫我烏佗,長年累月,烏佗的渾名就取代了我的真名,這有什么奇怪?”烏佗說。
鄧局長見他還一個勁地狡辯,真是個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家伙,就問:“你的真名叫什么?”
烏佗看了鄧局長一眼說:“我姓劉,名己榮。”說著送上自己的身份證。
鄧局長接下一看,驚詫地問:“這么說來你和劉縣長同名同姓了!?”
“不,我的姓名和劉縣長的姓名有一筆之差。劉縣長的姓名是‘劉已榮’,我的姓名是‘劉己榮,’只有那一丁點之差呢!”
鄧局長拿出烏佗寫的便條仔細一看,所有署名還真是“劉己榮”。
烏佗見鄧局長一片愕然,譏諷地說:“我和劉縣長的姓名只是‘己’字和‘已’字一丁點的差別。這是因為你們當官的眼睛都朝上看,所以把我沒出頭的‘己’字,看成了出了頭的‘已’字。唉!名字的威力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