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魚氣象員-3分鐘典藏故事
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雨。第二天,晴空萬里,再到網上搜索本地氣象,發現已改成了“晴轉多云”。我就想,肯定是氣象預報師早晨打開窗戶一看,喲,沒蒙對,改過來。
在我的經驗里,天氣預報同算命差不多,基本就是信則靈。反正算錯了也沒槍斃的罪過,萬一算對了還能落個滿堂彩。但問題出現了:花那么多錢養著那么多氣象局,有無必要?我這可不是跟氣象局過不去,我是真的真的心存這么個疑惑。我甚至愿意把自己從古書里得來的經驗傳授給他們,以便幫他們預報得更精確些。
話說明朝嘉靖年間,湖北有一秀才名叫荊茅,教書為生。有一年,當地大旱,赤地數百里,人心惶惶。地方官張貼告示,跪求能得雨之人,賞賜黃金百兩。荊茅看到榜文,回家跟老婆說,可惜我不懂天文,否則……拉面買兩碗,吃一碗倒一碗。
老婆說,這有何難,你現在就去找市長,說三日之內必能招致雨來,然后建個高臺,裝模作樣坐在壇上背誦《論語》,反正沒人知道你念叨什么。
荊茅一想,也是,于是大搖大擺去求雨。事情就這么巧,不到三天,還真下雨啦!市長大樂,兌現獎金之外,又請荊茅洗了個桑拿。
不久,旱情蔓延到省城。省長得知荊茅之術,令其迅速來省城求雨。荊茅傻了,埋怨妻子說,都怪你這敗家娘們,當初慫恿我拿市長開涮,現在省長找上門了,難道再拿他開涮?
妻子不慌不忙地說,瞧你那沒出息的勁兒,至于嚇成這樣子嗎?實話告訴你,我預測到要下雨,非有異術,只因咱家廚房里懸掛的那條咸魚。你一直舍不得吃,至今已經三年。我發現一個規律,每次雨前兩三天,咸魚必淌下水珠,屢試不爽。市長發布榜文時,正巧咸魚滴水,因此估計很快就下雨了。今天這事也不難。你拿著咸魚去省城,懸于臥室內。見到省長,就以先賢董仲舒的五龍祈雨之法,鋪張陳設。若咸魚干澀,就找借口,或說高壇設計不合理,或說祈雨器具不全,直到咸魚滴水,再登壇誦經。實在不行,你就說自己只能幫局部地區下雨,反正誰也不知道局部是什么地方。OK?
荊茅別無他法,只好如言而行。誰知剛進省城,咸魚已大汗淋漓。荊茅趕緊登壇,傍晚時分即大雨如注。自然,又領回了重賞。
據說,荊茅的聲名一度傳到朝中,嘉靖皇帝崇信怪力亂神,特意把他調到身邊聽用,又發生了很多故事。當然,這是后話了,暫且不提,只說這咸魚測雨之事。可以找專家試試,如果效果好,不妨買兩條放在氣象預報站里,其技術含量總比打開窗戶看天氣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