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與內盜-人與社會
明清時期的六部,吏、戶、禮、兵、刑、工,與俗稱“貴、富、貧、武、威、賤”字相配。其中,戶部由于是管財政的,油水最大。清中期以前,地方權力很小,即使督撫大員,辦事花錢,一文也須到戶部報銷。給報不給報,報多報少,戶部的權力很大,但是,各部正經的官員,都是科舉出身,對業務不熟,即使有心作弊,力有不逮。真正說了算的,其實是胥吏。所以,戶部的胥吏,在六部胥吏中最為神氣。據說,乾隆年間,號稱是乾隆私生子的??蛋?,在皇帝面前得寵得一塌糊涂,到了報銷的時候,也得賄賂戶部的胥吏,不賄賂,就是不給你辦事。
不過,部員也好,胥吏也罷,想要弄錢,都是從賬上想辦法。各地的銀兩真的上交到部里,盡管看著白花花的元寶眼熱,一般來說,都沒法打主意。戶部的銀庫,設管庫大臣一員,由四個侍郎中的一個兼任,另設郎中(類似今天的廳長)一名作司員,具體負責。下面有若干胥吏做庫書,最后是12名庫兵。庫書不能進庫,進庫運送銀兩的,只是庫兵。庫兵出入,另有兵丁嚴加監視。進庫工作,即使是十冬臘月,也必須脫光衣服,全身赤裸。出庫之時,要跨過一個板凳,以示兩腿之間沒有藏銀子,而且兩手向上一拍,叫聲“出來了!”表明嘴里和手間都沒有藏銀子。
但是,盡管如此,清代的庫兵,還是可以偷銀子,而且非偷不可。他們的偷盜,都是管庫的胥吏們操作出來的。其實,這些庫兵,也是胥吏們找來的。找來之后,不僅要經過嚴格的思想教育,讓他們以偷銀子為業,干得踏實,干得放心,而且要練習如何用谷道夾帶元寶。所謂的谷道,就是肛門加直腸。找來合適的人選,用一種特別的藥,據說服用之后,肛門兩邊的骨頭會比較軟。當然,更多還是要靠練習,不斷地用東西往肛門里塞,把肛門和直腸逐漸撐大,直到可以自由塞進拿出,就算大功告成。練成之后,再利用關系,把他們找來的人選補為庫兵,然后就可以偷銀子了。據說,每名庫兵,每天出庫,都可以帶出80兩左右的銀子。應該說,每名庫兵,在工作結束之后,都會在庫里往肛門里塞銀子,大家彼此都不回避。然后帶出來,跟這些胥吏分贓。據說后來某些管庫大臣也參與此事,大家都分一份,具體偷的人,就是庫兵。
這樣日積月累,偷出的銀子其實也不少,清代制度雖嚴,但依舊是個無法在數目上管理的王朝。點驗是很麻煩的,而且點驗的結果,很可能丟的更多。所以,多少年來,從皇帝到戶部尚書,大家雖然都有耳聞,但只能睜只眼閉只眼。
在世界范圍內,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的確相當超群。但恰恰在這種方面,顯得特別突出。《水滸傳》上十字坡孫二娘說過,饒你奸似鬼,都要喝老娘的洗腳水?;实酆痛蟪迹谀莻€時代,基本上都要喝胥吏的洗腳水。不管你怎樣防范,總會有人想出辦法來,破解你的防范,瓦解你的制度。對于庫兵的防范,連跨板凳,拍手說話這樣的細節都想到了,還是被人用肛門給鉆了漏洞。
實際上,中國人對于制度限制特別在意,不僅規定詳細,而且屢下禁令,唯恐防范不嚴。但是,另一方面,似乎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破解的招法,總是略高一籌。再好的制度,設置之初實施效果還好,但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直至制度完全虛設,土崩瓦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不僅僅是王朝本身,很重要的,是王朝的制度。每項制度,都會經歷一個從有效,到流弊,到瓦解的過程。相當多的人,似乎都是在如何破解制度限制上下功夫。
因為,每個王朝,官員不消說,是吃權力飯的,其他的胥吏和衙役,以及跟在胥吏衙役后面的人,都屬于依附在權力之上的人。明清兩代,官員實行低俸制,僅僅靠薪水,半死。胥吏什么的,就更不用說了。所以,他們必須靠制度的弊端才能吃飯,吃好飯。把制度弄得弊端叢生,他們才好上下其手。他們上下其手,主持的官員,當然也跟著有好處。這么多攀在體制內的人惦記著把制度弄壞,制度當然不可能保持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