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該特種部隊化-人與社會
美國派到阿富汗抓捕拉登的特種部隊,其基本組織架構是三個人組成一個戰斗小組。這個小組就是前端執行人員,非常厲害。這三個人,一個是專門組織打仗的戰斗專家,一個是通信專家,負責處理所有的信息,還有一個是武器專家,負責炸藥、導彈等。
我去美國的時候,看到過一張表,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的預算。這個預算是透明且精確的。精確到什么程度?每天最后的那幾位數字都在跳,美國人民每時每刻都能知道他們在阿富汗花了多少錢,每一分錢用在了哪里。前面講到的三人小組,為什么要有一個武器專家?原來,花多少錢都是由他控制的:用什么樣的武器,每種武器多少錢,他從電腦里調出資料來一看就一清二楚。
我和王石去過阿富汗,從北部到南部,喀布爾、開伯爾山口、托拉博拉地區、白沙瓦地區都走了一遍,所以我對這事深信不疑。
當時,美國第一批三人小組到達阿富汗以后,所有北方聯盟的人都不信,認為美國人說大話辦小事,就來三個人,這仗我們怎么打?美國人跟他們講,你們不用著急,不用你們打仗,你們就看我們打。這幫人還是不信,美國人就說,他們只需三個小時就可以成軍。他們大概看了一下這幫人的身材、高矮胖瘦等,然后通信專家把每個人的數據搜集起來,發了封郵件出去。三個小時后,所有裝備就空投過來,一人一包,衣服、褲子、鞋、帽子……什么都有??梢?,這三個人后面,有強大的供應鏈在支持。
就這樣,北方聯盟的人全副武裝起來。但他們還是不踏實,說人太少,還是沒法兒打。美國人讓他們帶路往前走,結果看到很多塔利班的人,他們很害怕。美國人說你們不用動,在這兒看著就行,然后,就拿出紅外掃描儀,鎖定敵人的位置(其實就是進行衛星定位)。鎖定以后,武器專家就開始在電腦上算,算什么呢?算武器的配比。如果你用威力過大的爆炸武器,把人炸得血肉橫飛,衛星照片一拍,聯合國一看,全世界都會譴責你。但如果武器的威力不夠,沒把敵人炸死,你就完成不了任務。所以,他要選擇性價比高(太貴了也不行,有預算),而且爆炸以后剛好能把敵人都炸死的武器。算完以后,武器專家發出信息。這時候,在天上等著的美軍飛機就根據指令重新裝彈,然后在幾十公里外發射精確制導炸彈,炸彈剛好在塔利班頭頂上爆炸??吹竭@一幕,北方聯盟的人都蒙了。
現在,美國的大公司已經逐步開始“特種部隊化”。因為信息技術發達,互通互聯,所以前臺單個人的決策、指揮、行動能力在增強。更重要的是后臺的數據處理,成本大部分都發生在后臺。
我們過去看電影,經常能看到飛機炸橋的情景。飛機來來回回飛,往下扔一堆炸彈,大部分都扔到水里,偶爾有一兩個炸到橋上。也就是說,百分之70的成本都花在找目標上,靠的是數量,只有百分之30的炸彈起作用。美國打伊拉克的時候,薩達姆天天躲,稍有不慎,“捕食者”無人機就把他給炸了。其實,炸彈的成本有多少并不重要,找目標才是成本的主要部分。
戰爭是具有高度對抗性的,大家都想消滅對方,這是軍事組織的生命力,再沒有比軍事組織對抗度更高的組織了。另外,戰爭都是動態的,叫作變動中的對抗性訓練,你躲我也躲,你藏我也藏,你變我也變。但商業組織都是靜態的,商學院講的都是靜態競爭模型。所以,能在部隊中生存的人,比一般商業組織中的人要厲害。沃爾瑪曾經有個計劃,專門招從伊拉克回來的軍人。美國有一個青年楷模,他畢業于西點軍校,然后到伊拉克服役,又到沃頓商學院讀書,還沒畢業就被美國的大公司以20萬美元年薪請走了。
現在,包括俄羅斯、中國在內的全球的軍事變革都趨于特種部隊化。特種部隊的人越來越多,常規部隊的人越來越少,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特種部隊式的組織結構是企業未來的轉變方向,我們要增強后臺的科學分析、指導和支撐能力,縮減前臺的資金和資源消耗,這會為民營企業突破增長極限提供無窮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