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的斑-流行·視覺
斑馬是黑馬白紋,還是白馬黑紋呢?能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不一般!拿出一張黑紙,畫上相間的白條紋,再拿出一張白紙,畫上相間的黑條紋,遠遠地看去,兩副畫并無差別。斑馬的斑紋是怎么長的?如果能像分析作畫過程那樣,追根溯源地去看看斑馬生長發育的過程,應該能找到答案吧?斑馬剛出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非洲大草原上,一位斑馬媽媽正在分娩,讓我們去看看剛出生的小斑馬吧。
斑馬斑馬白斑黑馬
剛剛出生的小斑馬,皮毛的色彩還顯得有些黯淡,但我們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這個時候的小斑馬已經是黑白相間的了。看來,我們如果想繼續追根溯源確定黑白兩色的“孰先孰后”,就要到斑馬媽媽的“子宮”里去看看了。斑馬媽媽的孕育時間要長過人類的母親,一般在一年左右(358-438天)。斑馬的胚胎開始發育時,先長出黑色的外表,而后,這黑色的外表再逐漸發育,成為黑白相間的,這個來自“胚胎學”的證據告訴了我們:斑馬是黑皮白斑的。別小看這簡單的斑紋,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呢。
迷彩裝
為了引起司機的警覺,人行橫道被專門涂成“斑馬線”。在我們看來,身披“斑馬線”的斑馬,出現在綠草如茵的非洲大草原上,是太過強烈的色彩對比——簡直太容易暴露的目標了!但是,對于斑馬的主要敵人獅子,“斑馬線”卻能起到良好的偽裝效果——因為獅子是色盲。對于獅子來講,遠遠的那群邊吃草邊悠游時光的斑馬,就像風中搖擺草莖……風吹草低不見斑馬。
迷魂陣
如果你是一只善于奔跑的斑馬,當面對獅子的攻擊時,最好乖乖地放慢速度和其他斑馬待在一起,千萬不要脫離群眾。一群斑馬,條紋彼此交錯融合,匯成一個龐然怪物,獅子很難分辨出哪里是頭,哪里是腿,哪里最適合下嘴。而落單的斑馬會被獅子輕易鎖定,窮追不舍。就像上課的時候,教室里好多同學都在講話,亂哄哄的,即使你和同桌嘀咕嘀咕,也很難被一頭汗又不知道該從誰開始批評的老師點名兒,但基本上沒人敢在全班安靜考試的時候和旁邊同學聊天。
條形碼
世界上沒有兩只完全相同的斑馬。每只斑馬的條紋都有自己的特點,就像貨架上商品的條形碼。斑馬的眼睛就是“掃描儀”,掃上一眼,就能辨識對面跑來的斑馬是敵是友,小斑馬找媽媽也可以按“碼”索驥。
“條紋規則、疏密有致”是斑馬健康的外在表現,也是雌雄斑馬擇偶的標準——沒有化妝品的矯飾,沒有美容店的設計,經過自然選擇而交配的斑馬后代,健康程度要比人類高。
對流風
若在炎熱的夏日午后逛街,你選擇穿“黑衣”還是選擇穿“白衣”?后者是聰明的決定。因為黑色容易吸收陽光,會很熱,白色反光,涼快。斑馬生活的非洲大草原上,每一天都是夏天,斑馬穿著厚厚的“真皮斑紋大衣”,真是夠受的。
不怕。斑馬身上餓黑條紋吸熱,溫度升高;白條紋反光,溫度低于黑條紋。這樣一來:黑條紋上的熱空氣密度小,會上升,白條紋上的空氣會自動流動過來補充,隨之被黑條紋加熱后繼續上升,白色條紋上的空氣繼續流過來……循環往復,形成對流風。這下明白了吧?在斑馬的身上,仿佛安裝了千百個小風扇,小風兒嗖嗖的……另外,斑馬的皮下脂肪的特殊分布模式,也能更好地幫助斑馬調節熱量,不至于中暑。
玩隱形
2023年2月,一個由匈牙利和瑞典的科學家合作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實驗生物學》雜志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通過實驗的方法證明了“斑馬的黑白紋可以更好的躲避馬蠅”。研究人員制作了四種不同顏色的,與真馬等大的粘土模型,在模型上面涂抹了昆蟲膠,每隔兩天數一下粘在不同模型上的馬蠅數量。結果發現斑馬紋模型吸引的馬蠅數量是最少的。嗡嗡飛舞的馬蠅不僅會吸斑馬的血,還會傳播疾病。相對于其他體色均一的動物,斑馬的條紋在馬蠅的復眼中,幾乎就是隱形的。
有了上面這些對于斑馬斑紋的了解,下次你去非洲玩的時候,是不是也穿上一套黑底白紋的衣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