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如豆也是燈-成長視窗
16歲,本該是一片被太陽鍍上金輝的歲月,而他卻終日蔫蔫的,像是被嚴霜打了的茄子。
他故意戴著大大的黑框眼鏡,有時候還在頭上扣一頂黑色的鴨舌帽,就差把自己的腦袋縮到脖頸里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有抑郁癥,他基本不參加體育活動,放學的時候,也總是溜著墻根走,即使是老師喊他回答問題的時候,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語不發。同學們都笑他,就連親戚們也認為他是一叢不成材的灌木。
其實,他心里最清楚,是自卑在作祟。他仿佛是中了自卑的蠱毒。
他來自農村,由于成績優異,才考到城里的重點中學。他家境不好,父母早年離異,是奶奶把他一手拉扯大的。所以,從小他就不愛與人交流,只一門心思在學習上。只有偶爾一個人在野外的時候,他才輕聲哼唱幾首自己喜歡的歌。這應該算是他的唯一愛好了,這點愛好,就像私藏的美味,只有在無人的時候,才拿出來自己享用。
一個秋天的晚上,月朗星稀,他獨自在操場上走了很久,直到熄燈的鈴音響了他才回到寢室。寢室里的燈早就滅了,他想,室友們肯定早睡了,他輕手輕腳地推開門,正要往鋪上摸,突然一支蠟燭亮了,緊接著是另一支,王老師和同學們的笑臉映入他的眼簾,大家一起唱著:“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原來,連他都忘記了,今天是自己生日。
他許了一個愿望,這個愿望很“隆重”,仿佛用盡了他全身的力氣,然后,他深吸一口氣,吹熄了蠟燭,室友們給他挑了最大的一塊生日蛋糕。那天的月色真好,他們是就著月色吃完生日蛋糕的。
窗外的花園里,各種夜蟲交相鳴唱,仿佛在給他開一場生日party,時而,還有點點螢火蟲聚在一起,飛出各種動人的舞姿。
在王老師的提議和大家的一再要求下,他生平第一次在人前唱了一首歌。后來,據他回憶,他也不知道自己唱了什么,他只記得那天花園里的螢火蟲很美,美得讓他遐想,讓他心動,總之,那天他得到了進校以來最多的掌聲。
從那晚開始,他的性格改變了許多,每當他覺得心情黯下來的時候,那晚的燭光和螢火總能一次次把自己的心情點亮。那晚的燭光和螢火宛如給他的信心補足了“鈣”,他逐漸學會了和同學交往,課余的時候,他還用自己打工掙下的錢報名參加了一個吉他培訓班。
后來,他考上了大學,并且成了校園樂隊的主唱。漸漸地,他成為了整個學校同學眼中的焦點。他經常參加一些選秀活動,且屢屢獲獎。
前不久,一家知名媒體對他進行了專訪。對著鏡頭,他憶起了多年前的那個夜晚,他說,那晚的月光如溫泉一樣浸潤了他原本干涸的心靈,尤其是那晚的燭光和螢火,伴著他驅走自卑的陰影,并引領他走向了生命的滿園春光。
專訪結束的時候,他彈著吉他唱起了一首自己原創的歌,歌的名字叫《螢火蟲》:不是棄兒/它們是夜間的精靈/尾光閃爍,來自這跳著舞的小蟲/總是抬著頭/向前看/心中裝著火把/就不怕夜幕多黑暗/用自己身上的星星,給夜點一盞火紅/盡管如豆也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