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甜蜜的尷尬年齡-生活錦囊
陳家有女初長成,16歲,宛若出水芙蓉,是好友潔媛心上的蜜糖。潔媛老早已為她規劃好未來的發展藍圖,而溫順可人的陳玫玫也一步一地走向、走近潔媛擬就的藍圖。美好的果實,似乎伸手可摘。
然而,最近,潔媛約我喝下午茶時,一向陽光普照的臉,卻布滿了山雨欲來的陰霾。一開口,話語成河,潺潺地流呀流的,砍也砍不斷,止也止不了。
說的,都是她家寶貝陳玫玫的事。
“她簡直就變了一個樣子,和她說話,她愛理不理,好似我欠了她一百萬,然而,手機一響,她就變得神采飛揚,又說又笑,把對方當成救世主;更可惡的是,怕我聽到她所說的話,刻意躲到房間去!以前,每個星期天都乖乖待在家里,就算要出門,也總是和家人在一起;現在呢,要帶她逛街,總推三托四,可朋友一約,便飛奔而去,一去便是一整天,回家時,卻又緊緊繃著一張債主的臉。我只要稍稍開口批評她幾句,她就生氣地說我把她當囚犯來管。過去,喜歡美食,不管我煮什么,她都吃得津津有味;現在呢,嫌東嫌西,不是說太油,便是說太膩,胃口變得好像螞蟻一樣小。最要命的是,她還批評我偏心。她原本和弟弟感情不錯,現在卻把弟弟當瘟疫,故意避開他,更甚的是,時不時和我翻舊賬。記得小的時候,她有一回和弟弟大打出手,我非常非常生氣,用藤條鞭了她幾下,站在一旁的弟弟,因為驚悸過度而瑟瑟發抖,我怕他驚風,便免去了他的責罰!這件事,經已過了好幾年,沒有想到她竟然小里小氣地翻出來講,說我行事不公平、說我重男輕女,還說我給了她一個不快樂的童年!哎,我簡直就讓她給氣炸了呀!”
聽著由潔媛口中蹦出來這一樁一樁“似曾相識”的事件,我敢斷定,二八年華的陳玫玫,正蓬蓬勃勃地發著青春少女特有的“精神水痘”。
16歲,可說是個“甜蜜的尷尬年齡”。
處于這個年齡的少女,自我意識好像種子到了春天一樣,開始蘇醒、發芽了,她們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自由天地、她們渴求隱私被尊重的基本人權、她們渴盼父母多聆聽少羅唆、她們渴想父母多體諒少管束。比如說吧,在潔媛的話里,便多次出現“過去”和“現在”這兩個對比的詞兒。
女兒在成長、在變化,偏偏潔媛卻像天下大部分的母親一樣,一廂情愿地希望女兒一如既往地言聽計從,俯首聽命;而當女兒的言行和她的期望不相符合時,她便發悶、發愁、發怒,這樣的媽媽,無異于精神長了“痱子”呀!
青春期間的叛逆,猶如精神出水痘;打個比喻,這就好像是蛻皮之于蛇類,是一生中的必然。蛇類蛻皮是一種極為痛苦的成長歷程,而孩子“精神出水痘”,當然也絕對是不好過的。
身為母親的,應該先用“痱子粉”把自己的“精神痱子”治好,再幫助精神出水痘的孩子渡過這個艱難的成長階段。
制造“痱子粉”的原料是:愛心、耐性、寬容、忍讓、諒解。
許多時候,一個關懷的眼神,遠遠勝過盈耳的絮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