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愛紐約圖書館了-新知探索
寫下這猶如小學生作文一樣的標題時,我正在曼哈頓40街的圖書館里。風扇嗡嗡輕響,將滿書架紙張和木頭的氣息吹向室內的每個角落。沒有一個人說話,找書者的腳步落在地毯上發出悶悶的聲音。整個世界恬然寧靜。
咖啡館曾經是我再加工采訪記憶,以及痛苦萬分寫稿的地方。在北京,找到一家咖啡館要容易些。那里通常充斥著煙味和橫飛的唾沫,在你注意力尚未集中時,你能聽到大叔騙蘿莉的精致過程,或是閨蜜們對負心男的同仇敵愾。如果是在中關村,你通常還能聽到一座copycat是如何尋找到第一桶貓糧的故事。在這種環境中你要做的,是沉著地拿出耳機,讓音樂響起,然后將自己沉沒到一團混亂的寫稿惆悵中。
現在,圖書館是咖啡館的替代品。在曼哈頓島上,采訪結束,找一個圖書館就像找一家咖啡館一樣容易。當我第一次見到紐約市公立圖書館官網上顯示哪里有圖書館的地圖時,我覺得整個曼哈頓島都被那些谷歌地圖小氣泡給遮住了。為了嚴謹起見,我又數了一下,在曼哈頓島上有44座公立圖書館;布魯克林和布魯克斯的有……
一張圖書卡可以讓你自由出入所有這些公立圖書館,辦卡的過程簡單得令人憤慨。我在網上提交申請后,思慮周全地帶上了護照、社會保障號、錢包等前往圖書館,生怕因落下什么而白跑一趟。工作人員輕瞥一下我的護照,在電腦上敲打了一番,微笑著和我拉扯了幾句家常就將借書證給了我。不用交錢,連工本費都沒有。
去不同的圖書館就像去不同的餐館一樣令人期待。BryantPark旁的圖書館閱覽室保準讓你第一眼看到就會肅然起敬。我覺得,坐在里面讀那些有著硬封皮的大厚書才對得起這個富麗堂皇的閱覽室;而且,我疑心夜半時,會有魔法師在里面看魔法書。靠近Chelsea的一座圖書館,則是地地道道的社區圖書館。吱呀一聲推開推拉門,滿眼的舊書架和舊窗欞。帶著籃球的年輕人在這里看書,滿頭白發連行動都有些顫抖的老人也在這里看書。外面的樹蔭將整個窗口填滿,沒來由地讓人平心靜氣。
更多的驚喜會來自圖書館中辦的各種活動。我剛溜達完的一個展覽叫做《紐約午餐時間》。在看之前,我都沒想到簡單的午餐也能有那么多歷史和妙趣橫生的故事,從紐約的午餐菜譜,到為窮人和孩子得到更好營養的社會運動,再到為滿足匆匆忙忙的紐約人午餐需求而生的“人工”自動販賣機——這倒也不失為理解紐約文化的一個好角度。
還有一次,兒童閱覽室里的講座擠滿了一堆2歲至5歲的孩子們。演講者是個大人。他正兒八經地做了開場白,說我們今天的演講和貓頭鷹有關哦,但女士們先生們,請你們待會不要太過驚訝,要保持安靜,我們要請出貓頭鷹啦。然后就真的從背后的綠色箱子里請出了一只站在他手上的貓頭鷹——活生生的一個小家伙。在孩子們被這小小萌物弄得一陣興奮騷動之后,這位演講者開始介紹貓頭鷹的習性,就像面對大人演講一樣,只是更加淺顯有趣。后來我才知道,這里的每座圖書館都有兒童閱讀室,并且每天都會有類似的活動,只是不同時間段會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題材。
所以,我說什么來著,我愛紐約圖書館。沒有比這個更適合做這篇文章標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