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感謝天賦出眾者的懶散-流行·視覺
林書豪是誰
林書豪?誰?幾個星期以前,這個名字還湮沒在人群中默默無聞,現在他在NBA卻比易建聯還要出名。在加盟紐約尼克斯隊后,他共打過12場比賽,前9場共出場55分鐘,場均6分鐘,角色就是跑龍套;最近三場,共出場117分鐘,場均39分鐘,成為尼克斯出場時間最長的領銜主演。我們的阿聯正在板凳席上苦等出頭日,一轉身,就發現同是黃皮膚黑眼睛的林書豪已經是“紐約愛人”了。繼2月5日對陣籃網拿到25分后,林書豪8日首次先發出戰,再次“小宇宙”大爆發拿到28分8次助攻。11日,林書豪在對陣湖人隊時更是砍下38分。
近30年來,NBA還沒有人第一次先發就能砍下這么高的分。
對于全世界所有華人后裔來說,林書豪的成功,就像為他們打了一針興奮劑: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并沒有任何特殊的基因變異抑或飲食變化,有的只是不停地努力訓練和對籃球無限的熱愛,所以,林書豪這樣的草根英雄的成功比起他的華人前輩而言,更能激勵華裔孩子參與到籃球運動當中,并為了向沖擊最高殿堂的賽場不懈努力。林書豪的媽媽吳信信說,當初書豪加盟勇士隊的時候,ESPN的查特·福特把林書豪貶損得一無是處,家里都覺得很氣憤。林書豪一直憋著不說話,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看球的爸爸媽媽就說,那怎么了?拉里·伯德還不是沒天賦?照樣能成巨星!
少說多做,等待機會降臨
林書豪一直保持著那種低調的狀態,謙遜而有禮貌,他的爸爸林繼明和媽媽吳信信一直陪在他身邊,他們一直習慣了在一起:大哥書雅夏天結婚了,弟弟書緯還有在漢密爾頓的學業,爸爸媽媽就和二兒子一起,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穿梭。
這個虔誠的基督教信徒之家和那些中國普通家庭沒有什么不同,林書豪偶爾被認出來,也會很低調地握手致謝。
唯一的不同,就是無論到哪里,林書豪每天上午的訓練是雷打不動的,有球訓練結合力量訓練,任何一天都不浪費。問起他的狀況,他都是很樸實地回答:“我得先把傷恢復好,然后爭取不要讓下一份合同落空。”
林書豪每天訓練的強度都很科學,他想得很清楚,既不讓自己狀態下滑,又不能讓自己傷病復發。無論是上海NBA中國的活動,還是武漢亞錦賽觀戰期間,即使臨時租場館也要訓練,健身房也是每天必進的地方。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已經比很多NBA球員在停擺期間的狀態要好了。
這之后,歷經了勇士和火箭裁員,他到了一個媒體最冷漠無情的城市。可以想見的是:林書豪的經紀團隊以及他的家人給他制訂的計劃就是不要多說話,只管練球。以紐約本賽季的隊內斗爭之激烈,低調的林書豪只要說任何人相關的一句話,都可以被無限放大。而以他初來乍到的身份,很可能經不起如此轟炸。所以做好自己,不去評價,反倒是對他而言最好的生存辦法。
于是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努力,也就沒人準備好他的爆發。
感謝這世界上天賦出眾卻懶散的人
林書豪的父親林繼明講過一個小插曲:林書豪做任何事都會很自信很堅定。他的性格之果敢,即使是學校的體育老師也難以在對抗中壓倒他。他不停地看錄像帶、向大哥求教,加上高中期間只換了兩任教練,于是他的技術和上場時間提高之快,讓身邊的人瞠目結舌。曾經帶著他打籃球的老爸林繼明,在他上高一時就無法再和他一起打球了,因為林書豪的體能訓練也越來越強,老爸實在頂不住他。于是只有每周日、一、三晚上八點半吃完飯后,拉上幾個兒子一起去MCA的公益球館練球,才可以碰到一些高手,讓書豪真正積累打球經驗和心得。直到書豪在一次全灣區的華人運動會震驚了整個華人區。
2003年美國舊金山地區華人運動會,林繼明擔任灣區高中聯隊的教頭,一路過關斬將殺進決賽,對陣圣何塞高中聯隊。圣何塞的中鋒身高一米九左右,讓很多孩子望而生畏。內線的統治力和殺傷力之強,是圣何塞進軍決賽的頭號利器。但這些獨獨沒有嚇倒灣區教頭的二兒子林書豪,決賽場上,林書豪上下翻飛,把自己苦練的一身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到了最后半節比賽,全場球迷起立,一旦林書豪拿球,就有節奏地拼命大喊:“艾弗森!艾弗森!”林書豪越戰越勇,最終率隊奪取了當年華人運動會的男籃冠軍。
所以,你需要明白的是:有了成為紐約尼克斯主將這樣的經歷,林書豪也不再是以前那個林書豪,他現在變得更加自信,但絕不會有任何自負的狀況,憑著踏實、自信和不會改變的努力,他會在安東尼傷停、小斯奔喪、丹東尼留任的尼克斯隊成為最讓人信賴的外線力量之一。而由于他的表現,紐約后場的菲爾茲、內線的錢德勒對他空前的信任,這就是他接下來穩扎穩打最大的助力。只要尼克斯不因為換帥帶來負面影響導致陣容出現重大變化,林書豪就會擁有穩定的出場時間,同時,他也會回報球隊以穩定的表現。
這一切的一切,都來源于他積累在內心的那種力量,一如他在休賽期訓練時多次對弟弟林書緯所說的話:“這世界上有太多天賦出眾卻懶散的人,感謝他們吧,是他們給了我們這樣沒什么天賦的人以機會,因此我們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