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陣-中國新傳說
老縣長退休了,仍住縣府大院住宅區。這住宅區有一奪目風景線——鞋陣,自家人或客人進屋后都習慣將各色各類的鞋子脫在門外。逢年過節,誰家門前的鞋子多,就說明誰家的客情旺。老縣長家對門是原常務副縣長,這一屆扶正了。春節拜年期間,任誰都沒想到,老縣長和新縣長門前的“鞋陣”竟然勢均力敵!這讓上下樓的人們無不暗暗吃驚:老縣長真是樹大根深啊!
縣政府辦小文秘書跟父親一塊去給老縣長拜年。小文秘書原先在鄉下教書,老縣長那年下鄉扶貧蹲點,就住他家,并與父親文老漢黏乎成老伙計了。不久,小文就調進了縣政府辦。聽說老縣長這回退下來了,文老漢年前就跟兒子打了招呼,新年一定要給老伙計拜個年。文老漢從自家楠竹林里挖了滿滿一蛇皮袋的冬筍,與回家過年的兒子一道搭煤車進了城。兒子說:“光帶些冬筍顯得太寒酸了,我看還得買點好酒好煙才行。”父親說:“我看還是隨便點好,我跟他‘冷水泡茶慢慢濃’吧。老伙計最喜歡吃冬筍,而且他很清楚,現時的冬筍是很難得的。”文老漢說的沒錯,臘月里的楠竹筍還沒冒出土,瞄準待挖的竹筍得候著功夫,挖取的目標難以確定,這一蛇皮袋冬筍,文老漢起早摸黑足足花了五天工夫,俗話說“挖冬筍如淘金”,夠情分的了。
兒子走在前面,父親“嘿哧嘿哧”地扛著蛇皮袋隨后,父子爬上了三樓,一看老縣長門前撂著那么多男男女女的鞋子,文老漢猶豫了。他只想與退下來的老伙計單獨坐坐,說會兒話,人多了,而且還可能都是些當官兒的,叫他很不自在,說話也插不上嘴,于是就邀兒子先回去再說。回到兒子的住房,父親小心翼翼地撂下蛇皮袋,顧不上抹把汗,就急切地吩咐兒子晚上再去探探。小文秘書晚上又去了一趟,見老縣長門前的“鞋陣”還沒消退,就只好悵然而歸。文老漢又叫兒子明天早晨再去看看。
次日清晨,小文秘書的目光剛探上老縣長門前的鞋陣,就見老縣長的太太提著一包垃圾開門出來了。他立馬迎上去說:“阿姨新年好!我爹來了,想跟老縣長敘敘,沒承想您家的客人還像往年那么多……”小文話沒說完,老太太就截住并悄聲說:“是啊是啊。這幾天來了好幾撥人,初一那天來了一群局長、鄉長,初二里幾位副縣長和政府辦的頭頭腦腦又來了,初三下午市長和幾位副市長都來看他,今天一早幾位廠長和經理就按響了門鈴……”聽著聽著,小文就覺得有點不對頭了,他發現今晨和昨天的“鞋陣”毫無異樣,應當是同一撥人穿的。他的目光又搜索了一遍鞋陣,竟敏感地看出,一雙黃色牛皮鞋和一雙藏青色面子的運動鞋,那是老縣長早年下鄉最愛穿的兩雙鞋子,而其他鞋子又都蒙了一層不易覺察的薄塵。猛然間,他意識到:老縣長門前的鞋子都是自家的!
老太太沒有挽留小文進屋,也沒說要邀他父親來家里聊聊,就徑直下樓送垃圾去了。小文說了聲下次再來拜訪,就匆匆走了。
他回到住房將老縣長門前的空城計告訴了父親,父親大惑不解,沉吟良久,決定和兒子再赴老縣長家。這次他除了扛上那袋冬筍外,還捎上了一雙輪胎皮草鞋。這雙皮草鞋,是他去年夏天進城用兒子的一雙新涼鞋換下來的,當時忙于采購農機零件,忘了帶回去,就留在了兒子的住房里。
小文秘書按響了老縣長的門鈴,屋里傳出老太太很響亮的話音:“誰啊?來了滿屋子人,連凳子都沒得坐了,下次再來吧!”文老漢對再次吃閉門羹并不感到意外,他又不想喊門進去讓老伙計難堪,就示意兒子回家去。不過,他將那袋冬筍留在了老縣長的門邊,袋上還壓上了那雙皮草鞋。
當天中午,老縣長因幾天來深感“人走茶涼”的煩惱而導致血壓升高偏頭痛,想去看看醫生,一開門就見到了那袋冬筍和那雙很眼熟的皮草鞋。他眼睛一亮,頓感偏頭痛好了許多,不由驚叫道:“哎呀,誤事了,我的老伙計來過了!”他立馬拖著蛇皮袋進屋,壓低聲音對太太說:“快,快去收拾鞋子!你擺的鞋陣都叫老伙計聞出餿味來了。今兒你陪我下趟鄉,給文老伙計回拜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