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享譽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你卻未必知道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
前三個大家耳熟能詳,第四個我猜很多人聽過名字,卻不太清楚內容。而且孟姜女不姓孟,也不姓姜。
從前,有一個女孩,家庭美滿,生活幸福。
有兩雙父母的疼愛,一家姓孟,一家姓姜。(下面內容,應時代潮流,滿足讀者代入感,以第二人稱講述)
聽說是孟家長出一棵瓜苗,瓜苗長大之后爬到了姜家,在姜家長出了一個瓜,而你就是從這個瓜里面生出來的。
雖然你沒法驗證這個傳說的真假,但是孟姜兩家的父母對你都非常好。
你長大了,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美女,上門提親的媒婆踏破了家門,很多時候你都是藏在后堂,聽那些口若懸河的媒婆訴說男方的風流倜儻,可是,家里人都不滿意。
有一天,你在家里賞花,突然,你聽見墻角里一陣響動,你仗著膽子上前看了一眼,媽呀,那里竟然躺著一個大活人。你連忙喊來父母,四個老人扶起那人看了看,發現只是餓昏了過去,連忙整了點吃食救了過來。
阿耶一聲,男子醒了過來。詢問得知,原來他是鄰鄉一個書生,因為逃避徭役躲在這里。老人心善,就收留了他。
你雖然見過不少男子,但是這個叫做范喜良男子卻有一種不一樣的氣質,你被這種氣質深深吸引。
他為人灑脫,體貼細心,慢慢的你們相互愛慕,老人們也是看在眼里,于是為你們舉辦了溫馨浪漫的婚禮。
婚后的生活,你們二人更是如膠似漆,如影相隨。
可是,好景不長,朝廷要征調民夫修筑長城,于是,你的丈夫被強行征調走了,那天晚上,你哭成了淚人。
過了一段日子,天氣漸寒,你想起丈夫走的時候沒有帶過冬的衣服。于是你加緊趕制了兩套棉衣,要去給丈夫送去。
可是,長城在哪啊?你從小在村里長大,去過得最遠得地方就是鎮上得集市。長城對你來說就像天邊一樣遠。
可是,你擔心丈夫,他那瘦弱的身體怎么可能扛得住北方的寒風凌冽?
于是,你下定了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給丈夫送去棉衣。除了給丈夫送衣服,你還特意準備了一雙手套,一頂棉帽。兩只手套上分別繡著“永結”“同心”,棉帽內側繡著“平安”。
你出發了。
走之前,你問了家里的老人,甚至問了那個經常在村里走街串巷的貨郎,可是,他們也都不知道長城在哪兒。
你心想,長城應該就是在北方吧,那我就往北走吧。
路上馬車很少,像你這樣的普通百姓,不管去哪兒,都只能靠兩條腿。你走了兩天兩夜,終于走到了一個你從來沒見過的大城,比自己之前去過的集市大了十幾倍。
你問了一個路過的老爺爺,得知你要去長城他先是一驚,而后跟你說,現在所在的縣城,只是位于幽州最南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地方,要去長城,需要橫跨整個幽州,在幽州的最北邊,就是長城。
你謝別了老爺爺,簡單吃了點東西,就出發了。
雖然你出門的時候帶好了錢和干糧,但是也就十幾天的時間就花光了。沒辦法,接下來的日子你只能沿街乞討。
以前你是最愛干凈的,再加上本來就長相標致,每次出入門堂都是光彩照人。可這一路風塵,你變成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婆。
身上的衣服早就被路上的荊棘掛的到處都是破洞,那時候很多地方都是沒有路的,走官道是要路引且收費的,所以你只能爬山涉水。
本來細膩白皙的面龐,現在都有些面黃粗糙了,并且你還要忍受凌亂頭發造成的頭皮瘙癢,以及全身上下發出的汗臭味。
可是,一想起丈夫在遠處勞累受凍,你就鼓起了巨大的力量。“范郎,等著我。”一路上,你不斷地用這句話為自己打氣。
終于,你到了長城腳下。你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的說不出話來。
只見一面巨大的城墻矗立在你的眼前,一眼望不到頂。
東西兩邊更是遠到天際,橫在你面前的仿佛是一條來自九天之外的巨龍,這綿延萬里的長城就像是這個世界的盡頭。
而在這個巨龍的身上,爬滿了一個個黑色的小點,仔細一看,原來是服役的民夫。
走到一個民夫跟前,詢問丈夫在哪兒。那民夫愣了一下,然后搖了搖頭,趕快低頭干活,因為監工正拿著鞭子看他了。沒辦法,你只能一個個的詢問,從早晨一直問到天黑,民夫們都是一臉茫然。
長城腳下的一戶人家看你獨自一人,好心收留你。當晚你得以梳洗打扮,心想,明天找到丈夫也不至于太難看。
晚上睡覺的時候,回想起跟丈夫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你不禁笑了出來。
這一路上兩個月的艱難困苦現在看來也沒有那么難熬,只要能見丈夫一面,你就很知足了。
天亮了,你又去尋找丈夫了。跑了十幾里的路,你終于遇見一個老鄉。
你趕忙詢問丈夫的消息,老鄉聽見你丈夫的名字,面色暗了下去,低過頭不敢看你。你隱約感覺到一絲不安,忙追問起來。
那人說,你的丈夫范喜良早已經在上個月累死了,他的尸骨被砌進了長城里面。
你感覺眼前晃過一陣白光,然后是一片黑光。整個世界仿佛都在顫抖,一陣眩暈,你坐倒在地。
你說,我不信,我丈夫好好的怎么會死了呢?這時,旁邊的其他民夫也都圍了過來,在得知你丈夫名字的時候,也都開始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
“小范確實死了,是累死的”
“哎,他是個好人,我生病了還幫我了”
“監工們太狠了,小范就是被他們害死的”
“還是朝廷的錯,皇帝根本不顧咱們的死活”
“小點聲,你不想活了”
眾人你一眼我一語,你早已經聽不見他們說的什么了。
突然,你“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我不信,我丈夫還活著,是你們,是你們把他填到墻里去了!”
你不顧眾人的阻攔,沖到長城腳下,一遍哭一遍用手錘墻,錘不動你就用手抓,用手摳,很快你的手已經滿是血跡,指甲早已經被掰斷,可是你還是不停地用手抓,用手錘,直到雙手變形。
你坐在地上,哭聲震天,眼淚像小溪一般從你眼中流出,身上除了血跡就是淚水。
旁邊的民夫都被你的哭聲感染,一時間整個工場都停滯了,那些監工也都是民夫升上來的,也都想起來家鄉的親人,所以并沒有人過來阻止。
天地茫茫,只剩下你凄厲的哭聲。雄偉的萬里長城就像是一條沉睡的巨龍,現在也匍匐你在身邊默不作聲。
“城墻倒了!”
突然有一人發了一聲喊,隨后所有人都開始大喊起來,
“城墻倒了!”
“城墻倒了!”
“城墻倒了!”
只見遠處的城墻一片片的倒下,“轟轟隆隆”,天崩地裂一般,長城倒了,里面的白骨散落一地。
你上前查找,終于找到丈夫尸首,為他穿好棉衣,戴上你親自為他準備的手套棉帽。再次忍不住痛哭起來。
眾人發現,只要你一哭,長城就開始倒塌。
過了好大一會兒,有人反應過來,連忙上前勸你,“別哭了,再哭整個長城就全倒了。”
秦始皇聽聞長城倒了,連忙過來查看,只見你不住大哭,長城仍然不住倒塌。趕忙詢問你的請求。
你不再哭鬧,靜了靜心神,半晌,說道:“你要答應我三件事。”
秦始皇說,別說三件,三十件也行,只要你不要再哭了。
你說,三件就行,第一件,你要厚葬我丈夫,樹碑立傳,第二件,我要你為我丈夫披麻戴孝,百官扶柩,第三件,放所有老弱病殘回家。
秦始皇聞聽,沉吟半晌,點頭答應。
這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其他版本】
(也有些說是秦始皇想娶孟姜女,上面是孟姜女提出的條件,不同的是第三條說是“孟姜女想在嫁娶當天與秦始皇泛舟海上”。
泛舟當日,孟姜女跳海自盡。
后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秦始皇隨一眾奸佞翻船葬身于魚腹。
原是孟姜女的忠貞感動了上天,上天命龍王將其救起,并懲治秦始皇對人民的殘害。)
【歷史由來】
“孟姜女哭長城”也叫“孟姜女傳說”,孟姜女原型是杞梁的妻子,杞梁也是歷史上確有此人,并非虛構。孟姜女傳說這則故事,源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實編寫。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一步步發生了演變。比如西漢時期,平添了“投淄水”的情節,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到了東漢,杞梁的妻子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已經走出了史實的范圍,開始變得有些夸大,成為傳說。
發展到唐代時,杞粱妻的故事基本不在,換成了孟姜女。而丈夫也不再是戰死沙場,而是因躲避徭役被捉后,筑于城墻之內,所以孟姜女才哭城。
后來發展到元明清,民間雜劇興起,杞粱就演變成了范士郎、范喜郎、范杞良、范紀良、萬喜良等等,情節也是被鋪陳得一波三折。
尤其明朝,為了防止瓦剌入侵,開始大修長城,百姓為了發泄對封建統治者的不滿,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范喜梁)。
最后加了一些新的傳說與情節,由此誕生了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疑問探究】孟姜女到底姓什么??
在古代,在老大排名的區別上,“伯”又等同“孟”。“孟”也是老大的名稱,不過是性別有所不同。一般稱男性長者為“伯”,女性長者為“孟”。
所以這兩者最本質的區別在于:“伯”是來表示男性家中排行老大,“孟”是來表示女性家中排行老大。
故而:孟姜女的性別是女性,所以姜可能才是“孟姜女”的真實姓氏,而“孟姜女”其實就是姜家長女的意思。
有另一種學說,因為古代出嫁的女兒就已不再歸自家人,許多事情都由夫家做決定,繼而又將其姓氏改為夫家所姓,且不再擁有自己的名字,只叫做某某氏。
所以,孟姜女也有可能是嫁給了一個姓孟之人,保留家姓與夫姓,有了新名字。
后來到明清時期,文學創作上有了更高的造詣,便將“孟姜女”故事,改編成了一顆葫蘆樹生長在了孟,姜兩家人的院落旁邊。
后來打開葫蘆,里面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姜女。
【歷史意義】
當然了,孟姜女傳說雖是個傳說故事,但其中的主人公,孟姜女和其丈夫,是古代封建統治階級在實行暴虐統治下,塑造出來的兩個典型人物。
而孟姜女哭倒長城,也是一種對封建統治階級暴虐行為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