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智慧。《莊子》的寓言故事5則
《莊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周的著作,也被后世道家尊為《南華真經》。
莊子通過大量的故事來闡述深刻的道理,這種方式被稱為“寓言”。
我們這里也選了幾則《莊子》中的寓言故事,希望能讓屏幕前的您會心一笑。
1.
莊子在濮水邊釣魚為生。楚王聽聞莊子是位得道之士,就派遣兩位大夫,帶著厚重的禮物去聘請他,說愿意讓莊子來治理整個楚國。
莊子拿著釣竿,看也不看使者,就對他們說:我聽說你們楚國有只神奇的大龜,如今已經死掉了近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裝在一個珍貴的盒子里,供奉在廟堂之上,是這樣嗎?
兩位使者忙點頭說:“是的,是的。”
莊子又說:“那么請問二位,這只神龜是愿意死掉,然后留下幾塊骨頭受人供養呢?還是愿意活著,然后拖著尾巴在泥里面爬呢?”
使者說:“那肯定是愿意活著在泥里爬啊。”
莊子說:“那你們走吧,我也要拖著尾巴在泥里面爬啊。”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秋水》
這就是著名的莊子傲笑王侯的故事。在《史記》里面,這段的烏龜變成了祭祀用的牛。不過結論還是一樣的:我寧愿在污泥之中自得其樂,也不愿意被高官厚祿所牽累啊。
2.
莊子的朋友惠施做了魏國的宰相,一天莊子要去看望他。
有人就對惠施說:“莊子是個大名人,他要到魏國來很可能是取代你做宰相的。”惠施聽了很擔心,就在國內搜尋莊子,一連搜了三天三夜。
莊子見到惠子后,就和他說:我聽說南方有一種鳥,名字叫鹓鶵(yuān chú),你知道嗎?
鹓鶵由南海出發飛往北海。它這一路上,沒有梧桐樹都不落下來休息,不是竹子結的子實它都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都不飲。
可有一只貓頭鷹抓得一只腐爛的老鼠,當鹓鶵飛過它的時候,貓頭鷹仰頭怒視著鹓鶵,發出‘嚇嚇’的驚叫。現在你用魏國的相位來這樣‘嚇’我嗎?”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秋水》
我們珍視的東西,比如權勢,比如金錢,可能在其他人眼中,反而不值一文。
3.
一次莊子到雕陵的栗子園里散步,忽然看見一只奇異的鳥從南方飛來,并從莊子的面前飛過,翅膀竟碰到了他的額頭,還落在莊子面前的一棵栗樹上。
莊子很好奇,就撩起衣服,手拿彈弓,想尋找機會彈射它。
這時,一只蟬正躲在濃密的樹葉后悠然自得地乘涼,一旁卻有只螳螂正準備捕食那只蟬;而正當螳螂剛要沖上去時,躲在一旁的那只怪鳥上去就把它叼走了。
莊子頓時生出警懼之心,趕忙扔掉彈弓轉身就跑。看守栗園的人還以為他偷了什么東西,一邊追趕一邊責罵。
回到家的莊子,一連三個月都悶悶不樂。弟子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其中一個叫藺且的弟子問他:“先生為什么忽然不愉快了呢?”
莊子說:“我過分關注外物卻忘記了自身的安危,看著混濁的流水卻迷惑在了清澈的水潭里。我到雕陵便忘卻了自身的安危,所以那只奇異的鳥碰上了我;在栗子林時又喪失了自身的真性,所以被看守園子的人侮辱,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莊周游于雕陵之樊,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于栗林。
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
莊周反入,三月不庭,藺且從而問之:“夫子何為頃間甚不庭乎?”
莊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且吾聞諸夫子曰:‘入其俗,從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異鵲感吾顙,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為戮,吾所以不庭也。”
——《山木》
這就是著名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在生活中,我們也很容易被各種眼前的利益所吸引,然后忘掉了自身的安危。
4.
秋天降雨之后,所有的河流都流注到黃河之中而來,一時間浩浩蕩蕩,美不勝收。
黃河的河神河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于是得意的一路奔跑,一直跑到了北海邊上。但卻發現北海連望都望不到盡頭。于是悵然失落,他自己覺得自己了不起,但比起真正的高人來說,其實一文不名。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5.
陽子到宋國去,住在一家旅店里。他看到這家旅店的主人有兩個妾,一個美麗,一個丑陋。但丑陋的很受店主人的寵愛,美麗的卻被賤視。陽子很不理解,就問其中的緣故。
旅店的店主人回答說:“那美麗的自以為美麗,但是我不認為她是美麗的;那丑陋的自感丑陋,但是我卻不覺得她丑陋。”
陽子就告誡他的弟子們說:“你們記住:做善事而存有積善德之心,就沒有善德了。能為善行,而又能拋棄自已的名利之心,到哪里都能受到人們的歡迎。”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 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 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山木》
有賢德和才能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我們糾結在自己的德和才上面,反而容易把好事變成了壞事。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