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翅的飛翔——勵志女孩兒李娟的故事
一、命運多舛
李娟出生在碭山縣一個偏僻的鄉村,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為了祈福,父母專門為女兒起名“李消”,希望女兒災難消除,平平安安。后來一次農村人口普查時,錯將“消”登記成了“娟”字。家人只好將錯就錯,順其自然。
出生七八個月,父母感覺到不對勁。別人家的孩子都能翻身了,李娟的身子卻還像面條一樣軟弱無力。父母抱著小李娟去檢查, 一位大夫看完了檢查結果,眉頭擰成了疙瘩:“查不出癥狀造成的原因,但這孩子很難活過五歲,有幸活下來,不傻即癱。”
李娟父母的心仿佛掉進了冰窟窿。
摔鍋賣鐵也要給孩子瞧病!他們把北京、上海、南京都跑遍了,病癥沒有確珍,花掉了大筆的費用。
李娟一天天的長大,病情也一天天的加重。右半身出現了偏癱,右臂右腿功能喪失,背部隆起了一個肉包。
一次放學路上,她一跟頭摔倒在地,身上多處受傷,被老師送到醫院救治。
住了半個月的院,從此再也沒有能站立起來。
孩子究竟患的是什么病? 一直到2023年,醫院才確診為“脊髓空洞癥”。
脊髓空洞癥是一個較為罕見的疾病。從醫學角度來說,就是脊髓里進水了。人的神經系統包裹在脊髓里,一旦進水,必然帶來神經系統功能的喪失。一位老專家看著檢查報告單惋惜地說:“隨著時間推移,病人的肌肉會慢慢萎縮,漸漸失去行動能力和言語能力,甚至正常的吞咽和呼吸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李娟的父母聽到這番話,如雷轟頂。
李娟原來右手還能活動,現在連拿筷子的勁都沒有了。到了2023年,連坐都坐不住,吃飯也要父母喂。那一年,李娟16歲,含苞待放的花季,她卻遭受到命運的無情捉弄。
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她整天望著井口大小的房頂發呆,以淚洗面。無論父母怎樣周到照顧,也改變不了李娟的痛苦絕望。
她三天沒進食。母親勸慰說:“娟子,你不吃飯,你爸也不吃飯,天天在隔壁屋里流淚。”李娟心如刀絞。父親為了給她瞧病負債累累,現在又因為她絕食痛苦不堪。父親平日里常對她說:“女兒哪怕有一口氣,這個家就是完整的。”
為了支撐這個家,勞累的父親李祥玲比實際年齡要蒼老得多。他白天到附近建筑工地打零工,晚上到村頭窯廠幫忙,凌晨回到家,脫衣服的勁都沒有,倒頭就睡,每天干體力活,吃的是大饃就咸菜。李娟又哭了,這一次是為父母的大愛深感慚愧。
二、一“網”情深
李娟覺得,孝敬父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好好活著。她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自從全身癱瘓,全部世界就是十幾平米的逼仄小屋。她連翻書的能力都沒有。痛苦不僅僅來源于身體,還有精神上的孤獨。
能不能通過手機上網學習知識?這個想法告訴父母,父母嚇了一跳。父親笑道:“你連吃飯都要人喂,怎么可能玩手機?”可李娟自有她的想法,姐姐使用過一種用觸控筆操作的手機,李娟想,能不能用牙咬著觸控筆,實現手機操作。
父親李祥玲懷著試試的態度,給女兒買了一部手機,家里連了互聯網。
李娟開始練習以嘴代手進行手機操作。觸控筆太短,她讓家人把觸控筆固定在一根筷子上……不知咬斷了多少根筷子,嘴里不知捅出多少血泡。因用力過猛,造成多顆牙齒松動、破損。李娟終于熟練掌握了以嘴代手操作手機的技能。
互聯網為李娟打開了一扇窗。她如饑似渴地瀏覽著網上的各種信息,越發感受到世界多姿多彩,自己知識的貧乏。李娟最喜歡閱讀勵志故事,崔萬志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她。崔萬志患有腦癱,嚴重口吃,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安徽省電視臺舉辦的“超級大贏家”比賽中,榮獲了大獎。只要努力,夢想就可能會實現。
李娟覺得,想為父親分擔些憂愁,為社會作點貢獻,卻感覺自己是癡心妄想。她像一只想翱翔天空的小鳥,只恨自己沒有飛翔的翅膀。
三、癱瘓女孩賣水果
春到碭山來,云游梨花海。碭山縣被稱為世界梨都,有世界上最大的連片果園,100多萬畝,有梨、桃、蘋果等。花海景色壯美。
這個縣位于安徽的北部,黃河古道,是黃河沖積平原,40多米深的沙土地有利于梨樹的根深葉茂,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梨子的營養儲存。農民主要的經濟收入是靠種植果樹。
2023年的冬季,一場大雪造成了梨樹絕收。到了第二年,大雪封路,鄉村道路泥濘,外地來收果子的客商無法進村,果農僅存的蘋果也銷售不出去,很多蘋果爛在家里。李娟的父親愁眉苦臉,唉聲嘆氣。
李娟看著急在心里,把煩惱寫成文字,發到了QQ空間。一個網友建議她通過微博幫助家里賣水果。李娟眼前一亮,把自己的微博改名為“癱瘓女孩賣水果”,讓父親把家里的蘋果拍幾張照片,連夜發布微博:因雪災所致,家里蘋果滯銷,想吃蘋果的與我聯系,價廉物美。一箱10斤,每箱40元,保證質量。發完微博后,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會迎來什么結果。
第二天,她收到了愛心人士“象叔”的私信。
“還有多少箱蘋果?”
“20多箱。”
“全部要了,我先把款付給你。”
“象叔”自己高位截癱,常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一些患病貧困者。這次購買的蘋果分贈了多位殘疾人。次日,李娟便陸續收到這20多位殘疾人的收貨地址和手機號碼。
蘋果發貨后,象叔通過支付寶又轉來了1000塊錢,附言道:“身體可以殘疾,但不能沒有夢想。”
李娟許多夢想和追求都被殘酷的現實擊碎了。象叔的無私幫助仿佛像一股暖流,從她心間緩緩流過,她燃起了希望之火。
第一次通過網絡賣水果,沒賺多少錢,但卻改變了李娟許多的觀念,她對生活又充滿了憧憬和向往。
李娟嘗試著用這種方式幫助家里賣了部分水果,在微博上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攻擊:什么爛水果,白送都不要;利用殘疾騙人錢財等。一個快遞小哥跟帖道:“一個癱瘓女孩兒賣水果很不容易,請大家多擔待些。”此帖一出,又有一人攻擊道:“你和賣水果的女孩是合作伙伴吧。”
李娟看到這些帖子,五味雜陳,不知所措。父親安慰女兒說:“做好自己,對得起良心就行了。”
李娟發現,用微商方式銷售水果,有許多局限,只能是小打小鬧。她想在淘寶上開一家店鋪。于是,嘗試著注冊了一個電商號。對一個高位截癱女孩來說,僅身份驗證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續許多工作需要借助電腦才能完成,很多軟件不會使用。家里沒有人懂得這些技術,村里也找不到這方面的“專家”。
淘寶開店計劃只能就此擱淺。
四、扶貧到我家
趙振海是李娟家的扶貧干部,時任唐寨鎮書記。回想起第一次走進李娟家的情景,趙振海至今記憶猶新。
皖北的三月,風過楊柳梢頭,已有幾分的春意。李娟躺在一間逼仄、陰暗、潮濕的房間里,骨瘦如柴,僅有25公斤。身體完全變形,無法動彈,只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顯示著一絲絲熱切的生命火焰。
李家僅有的三間瓦房,建于80年代初,是李爸爸結婚時的新房。年久失修,地面沉陷,墻壁多處斷裂,長長的縫隙像一條條扭曲的蛇身,令人心驚膽顫。
趙振海為李家爭取了兩萬元的危房改造款,修繕了舊房,確保了人身安全;為李娟辦了殘疾證和農合醫保,她能領到政府的生活補貼,能報銷一部分就醫費,減輕了經濟負擔。趙書記還聯系了相關部門,將李娟家門口泥濘的小路,修成了一條通暢的柏油路。
在一次交談中,趙振海了解到,李娟通過手機幫家里賣水果,讓她當場演示一下。當看到她熟練地操作手機時,趙振海驚訝得連連伸出大拇指。李娟把自己想開一家淘寶小店的想法告訴了趙書記。
碭山縣是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也是皖北地區唯一的入選縣區。2023年6月份,當時還是億度商業管理集團董事長的繩惠展,在蘇寧易購平臺策劃了帶有“私人訂制”性質的碭山酥梨眾籌活動,共銷售酥梨5000公斤。在這位退伍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牽頭下,碭山縣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開展了電商知識“掃盲”活動,把貧困村青年、殘疾人列為重點培訓對象。隨著“立足水果產業、發展電子商務、促進大眾創業、推進扶貧開發”理念推行,碭山電商產業越發紅火。
繩惠展帶著專業的人員,趕到了李娟家,怎么裝飾店面,怎么上架產品……逐一幫助她解決困難。
2023年,在縣電商協會的幫助下,李娟注冊了娟秀電商公司,生意順利起步、發展,這位無比堅強的殘疾女孩和她的網店很快就火出了圈。
也會遇到一些刁蠻的顧客:快遞送慢了,差評;水果途中個別擠爛,即便退賠了,也給差評;收貨不及時打開,發現壞的,差評。多一個差評,店鋪的信譽度就要被扣分。李娟不知道流過多少眼淚。
但就算遇到了些挫折,李娟也沒往心里去,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再苦再累也要堅持。
五、富了不忘家鄉
生意火了,李娟家里蓋上了新房,購置了家電,還買了一輛小轎車。她沒有忘記村里還有許多貧困戶。
她常說,感謝黨,感謝扶貧政策,我患上了重疾,卻遇到了好時代,我要用綿薄之力幫助他人,回報社會。
鄰居老魏是個貧困戶,他患有嚴重的關節炎,行動不便,家里的收入全靠三畝梨園。每到酥梨下來了,李娟就幫著銷售酥梨,不讓老魏家操心費力。
唐寨村有一個殘疾人叫唐懷智,是腦癱患者,生活勉強能自理,從合肥殘疾人學校畢業回家,找不到工作,意志消沉,道路迷茫。他在網上看到了李娟的事跡后,找到了李娟,加了微信。在李娟的鼓勵和幫助下,他也開了一家電商公司銷售水果,生意越做越好。
李娟的事跡像一盞明燈,照亮了許多年輕人的心田,使他們看到了一團微小但灼人的璀璨光亮。
唐寨村是五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7000多人口十有八九都受益過李娟的電商銷售。李娟在網上形成了品牌,水果的銷量與日俱增,僅去年中秋節前后,線上銷量達幾十萬公斤,創造了碭山縣線上銷售水果的新高。她先后被評為 “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范”“全國好人”等一大批榮譽稱號,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通過抖音直播帶貨,成為當下比較火的銷售方式。李娟正嘗試著通過新方式來宣傳家鄉特色水果,推動家鄉經濟發展。
這個不向命運低頭的女孩,還在與病魔作斗爭,與時間賽跑。李娟說:“我把每一天都當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只要奮斗過了,就無悔此生。”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ahhfxmt@foxmail.com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