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發車調度法”,來看210路的故事
市測繪院介紹,1959年5月10日,為適應彭浦工業區日益發展需要,46路起訖站調整為大世界(武勝路)至汶水路。在高峰時段,大統路至汶水路區間有較密班次的區間車來回行駛。至1960年代初,公交企業根據46路沿線客流情況,對該線高峰時段實行“三點發車調度法”,即以大世界武勝路、泥城橋(西藏路北京路)和旱橋(天目路共和新路)3個重點站為發車點,開設大站快車。其中的泥城橋至汶水路區間即為后來210路高峰線的雛形。詳見↓
1963年2月的某個工作日的早晨,寒氣逼人,大世界武勝路上46路起點站旁,兩輛深紅鑲乳黃色的大型公共汽車正停靠著,車后都還拖著一節掛車。前面的一輛正在上客,只見乘客們各按“立隊”“坐隊”兩塊指示牌,東西兩邊分開,陸續上車,秩序井然。
這條線路,從武勝路出發,經西藏中路、西藏北路、天目中路,過鐵路大旱橋直上彭浦地區,每天擔負著50000多乘客的運送任務。這條線路,在高峰時段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多數乘客上班乘車都集中在3個重點大站上,即大世界武勝路(起點站)、西藏路北京路和共和新路。根據這個特點,交通部門有針對性地實行了一種調度方式,即“三點發車調度法”。
46路北京東路站的長龍(丁純一 作畫)
拿泥城橋(西藏路北京路)這個站點為例,每個工作日早晨7點鐘左右,都能見到站上排成長龍似的候車隊伍。一般來說,每當隊尾排到北京路轉彎的地方時,總有200號人了。排隊的乘客在談笑間,不時還陸陸續續有人從各處趕來,不斷地充實到隊尾,隊伍越來越長。在這條長龍的最北面,是優先上車的“照顧隊”,孕婦、懷抱嬰孩和體弱者都站在這個“照顧隊”里。沿著“照顧隊”往后數,總能看到有一名乘客手里正握著一支竹竿,上面掛著一面隨風飄揚的小紅旗。
這時,一輛帶掛車的46路公共汽車正由南向北徐徐滑行進站,停在站牌旁邊,緊靠著人行道上的隊伍。前車門先行打開了,調度員安排“照顧隊”的乘客先行上了車,然后開啟后車門,讓小紅旗前面的100多名乘客,一瞬間都順利地依序上了車,一到“紅旗乘客”那里就自覺地停了下來。據當時“新民晚報”的報道,那種想象中的爭先恐后的緊張場面,一點也看不到。不多時,鈴聲一打,車門一關,車肚底下就噴出一股濃煙,車子便駛離了車站。
1960年代彭浦工業區遠眺
這個站,每天從5:50到7:30左右,要放20班次,乘客的集結量是很密的,每個早晨最擁擠的90分鐘,要運3000名乘客,平均每一分鐘就有33名乘客從周圍5條汽車、電車路線上到這里轉車,一般不到5分鐘,就會排到路口轉彎,要是仍舊采用一般基本的調度方法,等武勝路的來車上客,那就要花上3個小時才能運送完畢,會有半數乘客因為乘車誤點而遲到,影響生產。
面對著46路乘客候車的特點,該線行車人員在各方面協作配合下,根據精打細算、統一安排的精神,編排了一張“三點發車”的行車時刻表。把原來全部配車中的一部分車輛,在最擁擠的90分鐘內,抽出來改成從終點站汶水路到北京路的大站快車,因為彭浦地區早晨出來的乘客不多,這部分車就以空車放北京路站來“搶高峰”。載滿乘客后,又只停幾個主要大站,就直放終點,這樣既使車輛運轉加速,又壓縮了乘客在途時間,提高了服務質量。同樣,另有一部分車輛在共和新路站,也以類似方法進行調度,連同武勝路到汶水路的全程車一起,就構成了這種“三點發車”的調度方法。
在運用這種三點發車調度方法之前,客流持續高走的46路也一度秩序不好。而后,車隊全體行車人員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乘客服務的觀念,深入沿線各廠了解情況,并根據調查研究的數據資料,大膽革新,創造出這種新的調度方法。在行車效率提高的同時,秩序自然也改善了。
進入1980年代,運營已經相當成熟的46路高峰定點大站車正式固化為210路高峰線,繼續為市民提供服務。
210路
1983年交通手冊:210路
1989年票價表:210路
1990年乘車手冊:210路
1992年交通指南:210路
1993年票價表:210路
1994年交通指南:210路
1996年交通手冊:210路
1998年旅游手冊:210路
2003—2004綠頁:210路
●1983年1月13日,新辟210路高峰線公共汽車,線路自北京路(新閘路西藏中路)至彭浦新村。去程自新閘路起,經烏鎮路、天目中路、共和新路,至彭浦新村(聞喜路口)止;回程自彭浦新村起,經共和新路、天目中路、西藏北路、西藏中路,至新閘路止。全程9.413公里。沿途停靠大統路、中興路、中山北路、延長路、靈石路、彭江路、汶水路、走馬塘等站點。
●1984年4月3日,為改善彭浦新村乘車條件,使之與市中心有全日直達交通,46路從北郊站延伸調整至彭浦新村,同步調整210路高峰線起訖站為北京路(新閘路)至汶水路。
●1997年,210路北端延伸至北郊站。后“北京路”終點站上客站從新閘路98號處西移至新閘路200號處,更名“新閘路”(現名“新閘路溫州路”),原處保留為下客站。
●2001年,210路北段調整改道、延伸至永和新村(高平路)。自原線共和新路起,經永和路、原平路(上行)、交城路(上行)、高平路,至永和新村止,全程9.7公里。
●2005年,調整走向為廣中西路、萬榮路,循永和路原線,全程9.75公里。并改為全日運營。
●2007年,210路南向調整走向,自共和新路原線起,經中興路、西藏北路,循原線至新閘路。
●2010年,210路實行智能化調度和站點GPS推廣。“永和新村”站名變更為“高平路交城路”。
●2023年12月2日,210路調整末班車時間,與地鐵末班車實現無縫銜接。
210路SK661F型公共汽車,烏鎮路橋(資料圖)
210路SK6102P型公共汽車,永和新村高平路(魏家鈞 攝)
210路SK6115HP2-1(H2)型客車,海寧路(魏家鈞 攝)
210路SK6105KP-1型客車,共和新路(魏家鈞 攝)
210路PK6970GCC(AYK)型客車,海寧路(魏家鈞 攝)
210路SK6115HP2-1(H2)型客車,高平路(魏家鈞 攝)
210路SK6115HP2-3(H2)型客車,高平路(賀佳偉 攝)
210路XQ6900SH(KSH)型客車,高平路(賀佳偉 攝)
210路SWB6100V2(LV)型客車,高平路(魏家鈞 攝)
210路SWB6100V5(S0E)型客車,共和新路(魏家鈞 攝)
210路SWB6100V5(LV)型客車,新閘路(魏家鈞 攝)
210路SWB6120KHV2-3(HV)型客車,西藏北路(魏家鈞 攝)
210路SXC6105GBEV(W0E)型客車,共和新路(賀佳偉 攝)
210路SWB6107PHEV10(S0K)型客車,烏鎮路橋(賀佳偉 攝)
210路SWB6129BEV38(S2Y)型,西藏北路(魏家鈞 攝)
210路SXC6106GBEV1(W0G)型,西藏北路(魏家鈞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