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文看懂期刊文獻中的DOI?
大家在查閱或下載文獻時,會看到文獻后面的DOI(圖1),那么什么是DOI?文獻后面為什么會有DOI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會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圖1 文獻索引結果(作者,期刊名,年,卷,頁),紅色方框內為文獻doi
目前,DOI正在成為期刊論文的“標配”。國際知名期刊都在使用DOI,國外參考文獻標準中,DOI也已經成為基本元數據,DOI已成為期刊國際化和規范化的標志,, , , IEEE等都使用DOI。
通常在投稿時,文章被錄用后,就會分配DOI,但有時,不同期刊的風格,有的錄用后馬上就有,有的要等在線出版才有。一般情況下,文章錄用以后,作者要填寫版權協議,之后系統會發一個郵件,其中有一個網址,里面會有DOI號。但是文章沒有時,這個DOI網址是打不開的。如果期刊論文有了DOI,當該文被引用時,可通過DOI直接鏈接到文章上。(引自錢建立博士《期刊傳播新趨勢》)。
起源
DOI全稱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 -DOI),是由美國出版商協會(AAP)在1998年創立的非贏利組織IDF(國際DOI基金會)管理和運行的,最初的目標是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被譽為互聯網上的條形碼。
DOI也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一個完整的唯一標識符管理、技術、標準體系;由IDF,CNRI(全美研究創新研究所),以及全球各個注冊機構(RA),等運行;提供完整的唯一標識符注冊、解析及增值服務;DOI早已成為國際出版界事實標準,2010年11月15日DOI系統(ISO )通過ISO最終投票成為ISO標準(ISO TC46/SC9),2012年5月出版印刷。
如何判斷DOI的真假
1、DOI號由前綴和后綴兩部分組成,中間用“/”分隔。
DOI前綴由“10.”開頭,后面大多跟著4位數字;DOI后綴不限制長度和字符形式,一般由字母、數字或符號組成。真正的DOI必須符合上述編碼規范。
例如: doi:10.1016/j.acra.2006.06.04(前綴/后綴)
前綴: 10.:DOI在解析系統中的應用代號,是固定的
1016(4位數字):由IDF的注冊機構(RA)統一分配給DOI注冊者的
后綴:注冊者(如出版商)賦予的數字對象的內部唯一編碼
2、DOI號必須在DOI系統中注冊后才能生效,有效的DOI號才能有鏈接作用。
例如,使用DOI的URL形式
就可以鏈接到這個DOI對應的數字資源,閱覽到一篇學術期刊論文。在國內外很多學術資源網站上顯示的論文或參考文獻的DOI號,都可以直接點擊,產生這種鏈接效果。這就是DOI最基本的服務功能持久和動態的鏈接,也是檢驗某個DOI號是否有效的便捷方法。
3、最后,如果想知道某篇文章是否注冊了DOI,或者想查到這篇文章的DOI號,還可以直接到中文DOI網站()上免費查詢文章的DOI號。
以上幾種方法,可以幫助出版、信息服務等相關機構和個人用戶在茫茫的產品、服務、標準中甄別出哪些是有效的中文DOI,避免讀者對使用了虛假DOI標識的刊物的嚴肅性和真實性產生質疑,有助于提高中文期刊的可見度,實現中文期刊相互之間及中文期刊與外文期刊系統之間的鏈接,加強數字內容的權益保護。
期刊全文DOI鏈接工作過程
對讀者來講,只需要簡單地點擊文章的DOI號,就可以找到文章全文了(圖2)。過程非常簡單,但非常有效,而且這種鏈接是能夠永久保持的,因此徹底解決了全文的鏈接、定位問題。
圖2
讀者從期刊的網站上找到某篇文章的文摘信息,如果該文章標注了DOI,讀者就可以點擊文章的DOI號,這時讀者的計算機就自動將DOI號送到解析系統,并返回對應的URL網址,讀者的計算機自動跳轉到這個網址,讀者也就得到了文章的全文內容。
DOI相比傳統標識符的優勢
DOI系統的基本作用
賦予數字資源終身的、全球化的唯一標識—— 命名
通過DOI能夠持久、方便地鏈接到數字資源—— 解析
通過DOI在各種系統間交換信息,擴展應用—— 數據模型
源頭注冊,保護知識產權——管理政策(圖3)
建立出版商、服務商、圖書館、研究者的共同社區,實現行業共贏——管理政策
圖 3 唯一標識符DOI將對各種互聯網應用提供越來越大的支撐作用
DOI在科學數據中的作用
永久鏈接
通過已有的目錄獲取數據集和元數據信息
國際交流
原始數據集的引用(圖4)
數據出版(圖4)
便于與論文的集成
便于數據的重用和驗證
圖 4 DOI用于科學數據的引用和出版
科技期刊OA+DOI模式
開放存取(OA)是科技期刊發展方向
利用DOI實現全文鏈接(圖 5)
圖 5 開放存取OA與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OI 將成為科技期刊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