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篇博士論文致謝出圈!考研7次、屢試不
免費領取開題報告模板
▽
十余年期間參加過7次研究生考試、3次博士論文答辯;
18歲離開故鄉,負笈遠游,35歲博士畢業;
當過民工、擔任過基層第一書記……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農業經濟管理系博士趙安的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在網上引發熱議。不斷被網友轉發、點贊,有網友稱讀后“淚眼婆娑,戳到了靈魂”,也有網友評價“一字一句,熠熠生輝”。
致謝的開頭,他這樣寫道:
“回首望過去,可憐無數山。
我從2005年18歲離開故鄉,負笈遠游,至今35歲博士畢業,整整17年時間過去。期間參加過7次研究生考試、3次博士論文答辯,最終完成了草學學士、法律碩士、經濟學博士等階段的學習。也曾因學業一度中斷,在基層擔任第一書記、在多家農業企業打工,曲折廢弛難以盡述。
學歷只是經歷的一部分,并不必然代表什么。任何層面上的探索都是難能可貴的,即便有些經歷被視為失敗、無用,但也絕不意味著這些唐吉訶德式的掙扎過程就不重要、沒有意義。恰是因為歲月打磨和風雨雕琢,才能活出人生該有的樣子。“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漫漫旅途中,總有一些重要節點,必須要站出來總結,才顯得莊嚴肅穆。”
對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致謝內容刷屏朋友圈一事,6月11日,趙安表示,他原本只是在個人粉絲數并不多的小號上,把這篇個人小傳、小日記存在里面,沒想到有這么多人轉發,很驚訝。
提及致謝中寫道的“曲折廢弛難以盡述”,趙安有些感慨。他介紹自己很熱愛讀書,學習也非常有自覺性、主動性。“但是往往越是這樣,(學業)這條路就走得特別不順利、特別掙扎,不像有的同學,本碩博一口氣連著讀完,沒有中斷,節約了大量時間,像我這個年齡已經走到比較高的一個層級上了。但是我中間受了這么多的挫折,換了這么多的方向。”趙安說道。
公開資料顯示,趙安,甘肅人,1987年出生。先后在蘭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求學,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學。著有作品集《祁村奮斗——一個村支書的中國夢》、《基層干部讀水滸》等。
2009年,于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后,趙安稱其因“考研不第”,遂赴廣州打工。他在致謝中寫道,那時“因長期居住黑暗的握手樓和膠囊屋,后來造成了不小的心理疾患……
一邊風餐露宿,一邊屢試不第,無法再返校園,大好青春與天賦豈容如此虛擲?珠水湯湯,人海茫茫,誰會購買這一腔才情與夢想?我經歷過很多次失敗,但從來都沒有像那個時候,那樣的切膚、蝕骨和無助”。
2012年,趙安聽從母親的建議,從廣州回到甘肅參加了事業編制考試,在甘肅省鎮原縣工作。彼時,時任鎮原縣城關鎮黨委書記的李四科,見其做事勤謹、為人忠誠,便力排眾議,任命當時只有24歲,且入職只有三個月的趙安,擔任五里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半年后轉任祁川村黨支部書記、村合作社理事長。
在鎮原縣工作的3年多時間里,趙安始終沒有放棄繼續讀書的夢想,2013年,他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學院,讀在職碩士研究生。
2015年,趙安又考入蘭州大學法學院,讀全日制法律專業碩士。此后,趙安辭去了鎮原縣的工作。2018年,趙安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攻讀全日制管理學博士。
“考研7次、屢試不第”的趙安在致謝中尤其感謝那段看似曲折的基層經歷,他在致謝中評價那段經歷,是“自此開啟了一段對我后來產生深遠影響的基層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重塑了我認識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
而在今天,在已然獲得博士學位的趙安來看:
“雖然中途不斷的嘗試了別的事情,但這些實踐反過來給我今天的學術工作以極大地啟示。如果真的有一點分享心態的話,想告訴學弟、學妹們勇敢走出去,沒有什么對錯,人生的每一步都有用。雖然可能從有些角度上看來,我們的一些經歷是無用的,是失敗的,但這是堂吉訶德式的探索過程,它都是珍貴的,都是意義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