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舟科技 AIGC 再進一步,推出瀾舟論
繼瀾舟科技日前推出「熊貓小說家」小程序,用 AI 書寫你的故事之后,瀾舟今日又基于其自研的強大的孟子輕量化模型技術推出幫助中國學生、老師、研究者撰寫專業英文論文的神器:瀾舟論文助寫( ,簡稱 LPA),將 AIGC 的能力和應用推向一個新的技術高度。AI 文本生成技術除了可以腦洞大開幫你寫小說,在嚴謹的論文助寫方面也是表現非凡的。
論文寫作:一項重要且具有挑戰的任務
據報道,近 3 年來全世界每年平均發表 175 萬篇自然科學學術論文,其中來自中國機構的論文數量超過 40 萬篇/每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和科技能力的提升,中國機構的論文發表數量快速上升,以 AI 領域為例,自 2010 年以來,中國機構發表了超過 25 萬篇 AI 論文,是美國發表 AI 論文數量的 4.5 倍,遠遠超過美國、印度、英國和德國的總和。(來源:2022 劍橋 AI 全景報告)
撰寫論文,對每一位學生、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來說都是必然要經歷的。從立項、調研、試驗、撰寫論文、反復推敲、論文提交到最后被錄用,成功發表一篇高質量論文,整個過程不僅鍛煉了論文寫作者的研究素質,也令人充滿成就感。高水平的論文不僅僅意味著作者的成就,也豐富了自然、社會、科學的知識寶庫。當然,不可免俗,發表高水平論文也確實關系到個人畢業、找工作、升職和今后遠大的職業發展前途。
一篇高質量的論文,除了考驗立項能力、實驗能力之外,一個研究者的論文撰寫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論文的立意謀篇、遣詞造句、開篇結尾、總結展望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千錘百煉。
而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英文撰寫國際會議和期刊論文,由于英文非母語,中國研究者更是覺得困難重重。現在的辦公系統所提供的拼寫檢查、語法檢查等功能,僅是對你寫出的句子和文章進行后編輯提供幫助。但是更多人的痛點是怎么把我腦海激蕩的若干詞組織成一個好的句子,既要全面準確地體現我的思想,還要用詞把握精準,句子使用優雅得體,合乎行業規范。另外一個痛點是,寫了一句話之后,不知道如何接下一句話。
每當看到寫作高手的文章,看人家的用詞之流暢、文筆之簡潔、論證之合理、前后脈絡之天衣無縫,不禁嘖嘖稱贊,徒有羨慕的份。有心者拿小本子記下來,以后自己寫論文時參考之。
彼時,我們就在想,能不能用 AI 做一個英文論文助手,可以輔助做以下的工作:
除了這兩件事情,其他的什么拼寫檢查、語法檢查、同義詞替換、翻譯等等,這些一般辦公軟件都有的功能,你原來習慣用什么可以接著用。
想用戶所想,LPA主要聚焦了用戶的最痛點:
作為第一步,這次發布的版本是面向 NLP 領域的 LPA。我們今后將陸續發布更多領域的 LPA,最終覆蓋所有科技、人文領域。今后也將提供插件,方便作者在其熟悉的編輯環境里使用,敬請期待!
如何使用 LPA
LPA 的核心目標是幫助作者提供論文風格建議,以及基于 AI 生成寫作例句供作者參考。作者基于 AI 生成的例句可以進行修改,最終形成自己的句子。
目前 LPA 僅提供了用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領域的英文論文助寫。有兩種助寫功能:
關鍵詞組句
第一步:先點擊建議按鈕,用戶可以輸入自己已經想好的內容,以關鍵詞的形式進行輸入。
第二步:點擊 按鈕,瀾舟論文助寫工具會基于這些關鍵詞并以頂會論文的風格進行建議和組織,幫助作者快速將已有想法轉化成更規范的文字。
第三步:用戶選擇使用助寫生成的內容或者再次生成,然后編輯使用。
續寫推薦
第一步:用戶直接撰寫或者把寫好的文章開頭復制粘貼到編輯頁面中,點擊續寫按鈕或者快捷鍵續寫。
第二步:LPA 工具會結合自然語言處理頂會論文的寫作風格給出建議信息,用戶來選擇是否使用此段文字或者再次推薦,并且在此基礎上編輯后使用。
寫作的過程中,用戶可以通過快捷鍵的方式快速與算法進行協同創作,大大提升了寫作效率,
技術解析
LPA 產品的能力來自于瀾舟科技孟子輕量化預訓練模型技術體系。在技術實現上,以孟子預訓練模型作為基礎,并基于可控學習和續寫學習方法構建了組句和續寫推薦模型,主要采用了如下技術:
在論文助寫這個垂直場景,通過可控學習,用戶可以提供關鍵詞引導模型推薦符合用戶期望的例句,使得模型推薦內容更加貼近用戶需求;通過多任務聯合學習,最終可以通過一個模型實現可控推薦和續寫推薦的能力,從而有效降低模型部署成本。
聲明:LPA 提供的兩個功能關鍵詞組句和續寫推薦均是利用孟子模型動態生成句子。注意它不是到一個論文庫里面檢索已有的發表文章的句子,因此不會存在抄襲問題。同時,不要指望 AI 幫你把一篇論文從頭到尾臆造出來。LPA 系統生成的句子的目的僅僅是給作者推薦用詞和句型,作者必須根據自己的思路對句子進行編輯修正以最佳地體現自己要表達的內容。
展望
瀾舟科技自 2021 年開始孵化以來,一直從事 AIGC 的研發,開發了一套業界領先的可控文本生成技術。至今,瀾舟科技完成了一系列的令人矚目的創新。按照時間順序,包括:
本次發布的 LPA 則用 AIGC 技術幫助中國作者寫好英文論文。
除了文本生成,我們正在開發基于孟子技術的新一代多模態預訓練模型技術,改進目前的圖片生成。瀾舟將
通過文本生成和圖片生成所構成的全面的 AIGC 能力體系,有力地支持廣大用戶從事圖文并茂的創作。
圖片生成demo 鏈接:
LPA 已經在瀾舟科技的認知智能平臺上線,用戶注冊后即可免費使用。目前僅支持自然語言處理方向,未來將擴展到全科技領域。
LPA訪問地址:
目前產品仍處于公開測試階段,我們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用戶群及時反饋您的建議。
掃碼加入用戶群
結束語
根據教育部統計,2022 年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首次突破 1000 萬達到 1076 萬;今年 8 月,有國外媒體發文稱: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國機構發表的論文數量占全球數量比例為 23.4%,被引述最多的前 1%論文中,占比 27.2%,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均已成為世界第一。(來源:日本經濟新聞社,)
中國正在快速從科研大國走向科研強國,在這個歷史進程中,瀾舟科技希望通過 LPA 為廣大學生和科研人員提供幫助,提升他們的英文寫作能力,幫助中國的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為國爭光。
瀾舟科技的愿景是成為新一代認知智能技術和產品的領導者。瀾舟科技秉持用戶至上、團隊合作、創新進取、止于至善的價值觀,用精湛的認知智能技術賦能社會、企業和個人。
未來,我們的 LPA 也將逐漸拓展到更多的人群和更多的語言,讓全世界的用戶都享受到瀾舟 AIGC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