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資料
第一章 緒 論(1.5h) 一、 概念 觀賞魚指以供人們休閑欣賞為首要目的, 具有特殊色彩和奇異形體的小型化養殖魚類。 觀賞魚是一種特殊的活的商品。 養殖的過程和目的都具有相同的意義, 都是為了 觀賞和娛樂, 同時某些大型的品種還兼有食用的功能(但不同于單純食用魚養殖)。 因此觀賞魚養殖具有相當大的高附加價, 發展空間很大。 觀賞魚的社會特點主要有三: 生物特性, 可滿足人們對活體小型動物的喜愛欲望, 表現出人們對大自然的一種回歸心態; 文化特性, 是人們用來休閑、 娛樂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滿足人的好奇心和對美的事物的一種高尚的、 精神追求; 經濟特性, 是人們生產收益的重要方式, 高品質觀賞魚所形成的高附加值, 是商品經濟價值的最終體現, 并為社會所認同。觀賞魚主要有三大類: 金魚、 錦鯉、 熱帶魚(淡水魚、 海水魚)。 最常見的是淡水品種。 二、 觀賞魚養殖歷史與發展 1、 金魚 起源于中國, 由鯽魚變異而來, 直到現在仍有原始野生種群, (天然紅鯽)。養殖歷史至今已有 1700 多年。 晉代, 在廬山山洞中發現有一種赤鱗魚, 后來記載《述異記》 中成了金魚的發展史; 唐朝已有專業養殖的記錄, 但目的是用于佛教中的“放生”; 在南宋這種魚由野生移人家庭用于觀賞目的養殖, 金魚的品種也逐漸演變出五花、 雙尾、 凸眼、 長尾短身等品種; 明朝時正式取名“金魚”,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中已明確記載了當時的一些名貴品種; 元朝時南方的養殖方式開始向北傳移;到清朝時金魚養殖遍及全國, 形成一定的規模化。
清代傳去日本, 轉傳歐洲, 再到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金魚原自中國, 但一直沒有在日本發展,到 70 年代才有了比較高檔次的品種代表種有蘭疇和琉金。 其中琉金不是日本正宗金魚, 琉金是古琉球王國的國粹, 琉球王國被日本吞并后, 琉金才成為日本的金魚品種。 二十世紀以后, 科技元素的加入, 養殖技術更加發展, 品種選育十分精至, 養殖規模擴大、 產銷批發都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 據統計: 到 1982 年, 金魚的品種已有 240 個。 近 20 多年已有超過 500 多個品種。 2、 錦鯉由鯉魚變異而來。 起源于中國的野生紅鯉, 后傳入日本, 并在日本發現新的變異品種(變色鯉)。 養殖歷史約 210 年。 日本文政時代(1 804~1 829 年) 新瀉縣培育出淺黃和別光; 天寶年間(1 830 年) 出了紅白鯉; 大正六年(1 91 7 年), 由廣井國藏培育最原始的紅白鯉, 后來有高野淺藏和星野太郎吉的紅白鯉改良品種, 之后由出現了一些系列。 如昭和十五年 (1 940 年) 的友右衛門系、 紋次郎系; 昭和二十七年 (1 952年) 的武平太系; 昭和十六年(1 941 年) 的彌五左衛門系等。
但是, 這些還都是紅質很淡的原始種。 現在最著名的紅白錦鯉有昭和二十九年(1 954 年) 仙助系、 昭和三十五年(1 960 年) 萬藏系和昭和四十五年(1 970 年) 大日系。 經過多年的培育與篩選, 使錦鯉發展到了全盛時期。早期的變色鯉, 色系少, 1 906 年引進德國的無鱗"革鯉"和"鏡鯉"與日本原有的錦鯉雜交, 才選育出色彩斑讕的品種。 日本定為“國寶魚”, 二戰后改稱錦鯉, 但品種數遠不及金魚多, 至今約有 13 個品系,120 多個品種。 3、 熱帶魚 分淡水和海水兩類。 最早養殖并用于觀賞的是法國人, 最早養殖的品種是中國斗魚。 養殖歷史至今約有 150 年。 品種數比金魚少, 二戰后才逐步得到發展。 到 70 年代后期, 新發現的野生品種以及新培育的新品種總量, 已有超過 2500 種, 常見的也有 600 多種, 養殖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三、 觀賞魚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價值觀賞漁業是水產增養殖業的分支, 以水簇箱和池塘為主要養殖場所, 以水質全人工調節為養殖手段, 以供人們欣賞、 休閑、 娛樂為目的。三類觀賞魚, 都有各自不同奇特、 優雅的體態身姿, 又有艷麗漂亮的色彩, 給人們以賞心悅目、 動靜結合、 久看不厭的樂趣, 這種小型的家庭寵物, 同時還是件天然的活的藝術品, 裝點景色, 美化環境, 休閑雅趣。養殖觀賞魚還是人們樂于談論、 相互交流的話題, 人們從飼養、 培育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又一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