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滿分作文20篇欣賞(廣東高考優秀作文點評10篇+浙江10篇)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們的文章嗎,點上面藍色文“語文閱刊”關注就可以了。
???2023年12月分類練習專輯出爐,歡迎選用!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沖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咨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23年8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海量免費試題,請關注:1試題倉庫2023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2.試題倉庫2023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23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23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里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里
全國I卷(乙卷)
(適用地區:廣東、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北、河南、山西、山東)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點滴勞動,共筑盛世
◎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點滴勞動,共筑盛世”。
勞動,是全人類共同遵循的準則,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到如今輝煌的現代文明,是勞動推動歷史車輪前進。勞動,也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田地中精耕細作創造了綿亙不絕的文明古國奇跡,開拓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作了不可勝數的精神財富,“耕讀傳家”的傳統綿延了千載,“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祖訓縈繞耳畔,勞動已是中國人血液中流淌著的基因。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滄海須臾改。四十年改革開放,無數國人點滴勞動匯聚成時代洪流,使中國國力顯著提升。農民勞動讓我們端緊飯碗,工人的汗水是高樓大廈的每一塊磚瓦,科研工作者使大國重器頻頻驚艷世界!沒有勞動絕不會有今日舉世矚目的成就。
反觀周圍,不理解不愿意勞動的現象令人憂心忡忡。
學習忙,勞動占時間?同學們,人的發展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缺一不可,學習固然重要,但勞動也不可或缺。在勞動中我們鍛煉意志,增強體魄,增長見識,開拓視野,也有助于我們的學習,豐富課余生活,兩者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素質得以提高。將勞動交給人工智能?誠然,科技進步能夠解放我們的雙手,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能夠整日無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許多無法完成的任務,體現人類智慧的腦力勞動依然重要,那些流傳百世的文學經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陽春白雪是機器人永難創造的財富。“用進廢退”,假如人人都不勞動,人類的機能難免逐步退化,未來的世界難以想象。勞動苦,花錢請人干?的確,勞動難免辛苦,可也是我們發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勞動成果取得時的快樂也是花錢買不了的啊!
凡此種種,都是忽視了勞動對國家進步,個人發展的作用,都是貪圖享受的錯誤思想,于人于國,害莫大焉!在此我誠摯希望大家能夠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勞動不需要轟轟烈烈,日常生活中我們打掃干凈環境共建美麗校園是勞動,參與社會實踐去孤兒院看望孩子,在家里做些家務活,甚至是撿起地上的紙片,都是勞動。讓我們共同營造尊重勞動參與勞動的風氣!
時代發展,社會進步,都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勤勞雙手共筑盛世,讓復興中學肩挑復興大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該考生開篇即緊扣演講主題,對勞動的意義作了深入思考,認為勞動已是國人血液中的基因,正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無數國人之點滴勞動匯聚成的時代洪流筑就了今日之盛世。緊接著筆鋒一轉,直指不理解和不愿意勞動的三種現象,對材料中的“勞動占時間”“勞動交給人工智能”“花錢請人勞動”三種說法逐一駁斥,明確勞動是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結尾部分先向同學提出“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的希望,然后結合“從我做起”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勞動建議,倡議同學們從力所能及的勞動做起,共同營造尊重勞動參與勞動的風氣。最后巧妙地結合了“復興”一詞回扣標題,發出號召:“用勤勞雙手共筑盛世,讓復興中學肩挑復興大任”。
全文先立論后駁論,再順勢提出希望與建議,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考生結合材料很好地完成了各項寫作要求,行文能句句扣住“勞動”展開,主題突出。其語言質樸,演講對象明確,針對性、感染力與號召力很強,演講稿的要素齊全、文體特征突出,實乃考場不可多得之佳作。
(廣州市鐵一中學 曹成)
逐勞動之光 揚時代之帆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熱愛勞動自古便為中華兒女的優秀傳統,在這片遼闊的神州大地上,人們一直是在用勞動創造財富與幸福。這是無可爭議的,然而在我們的校園里隨著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種種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勞動的聲音如沙塵般揚起,遮蔽了青年人追逐夢想的視線。今天,就讓我領大家一起去探討吧——探勞動之真理,逐勞動之光,揚時代之帆!
勞動恰如時代洪流中的一葉小舟,載著青年人逆波而上到達理想彼岸。“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這是范成大筆下的勞動圖景;“夙興夜寐,灑掃庭內”,這是綿延至今的熱愛勞動的傳統。我們流傳至今的詩詞歌賦,總有勞動的旋律回響其中。改革開放的巨幅畫卷中更是少不了勞動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勞動讓他們閃耀出時代光芒,照亮個人理想與國家夢想的遠方。貴州遵義的黃大發身體力行,用艱辛勞動開鑿出天渠,為百姓創造福祉;工程師林鳴十年筑海,用創新勞動聯通港珠澳,奏響夢想華章。人們紛紛為這些深悟勞動、熱愛勞動的身影點贊,又將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且看鋼鐵工匠在火花激蕩中燃燒夢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峰,無數個體的刻苦勞動,匯成江河,才有國勢滔滔。吾輩青年,怎甘落后?只管秉承勞動之光,奮力前行,書寫我輩風流!
時代賦予勞動以新意,鼓舞青年人用勞動開創未來、成就強國之夢。或許有同學認為,學生勞動是浪費學習時間、浪費體力,分明多此一舉,大可假借他人抑或人工智能之手取而代之。錯!縱使學習繁忙、科技發展、勞累不堪,我們也應熱愛勞動,在不斷地實踐體驗中端正勞動態度,培養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習慣,在時代中重煥青春光彩。是啊,同學們,沉迷于學習之時,不妨抬頭看看窗外,想一想,是誰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科技高速發展的背后,是誰晝夜不分艱苦勞動發明成果;坐在辦公樓內躊躇滿志,是誰幫你把藍圖變成了實景?墨子號沖天,嫦娥四號探月,“天眼”織網,哪一樣缺少勞動之光?除了智慧,還付出多少汗水,花費多少氣力?時代潮流并沒有遮掩勞動的光芒,反而將其無限放大,照亮青年前進之路。時代在變,勞動永不變。
逐勞動之光,揚時代之帆;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正如領袖曾言:“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即使各種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勞動的時代雜音甚囂塵上,我們青年人也要堅信,當今時代,奮斗是最生動的許國,勞動是最深刻的奮斗!我仿佛看到了不遠的未來,不少同齡人將勞動作為人生指南,在時代舞臺中綻放青春。青年科學家投身勞動實踐,這才有了掃臉支付技術的普及;新一代大國工匠勤力勞動耕耘,一座座跨海大橋騰空架起……同學們,讓我們從自身做起,逐勞動之光,揚時代之帆,熱愛勞動吧!
以勞動之光,閃耀青春花路;以時代之熱情,重燃勞動盛焰。親愛的同學們,快來加入勞動者的隊伍吧!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本文開頭第一段,交代了三個內容:一、指出勞動的意義;二、擺出對勞動的認知偏差;三、提出本文的論點。第二段,從傳統、文化、現實三個角度分析勞動引領人們實現理想的觀點;第三段,列舉諸多情景與事例,以連續發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勞動者辛勤付出的意義,借此來批駁學生中對于勞動的錯誤認知。第四五段,引用領導人的話語,號召青年堅定熱愛勞動的信念,并發出呼吁,提出希望。整一篇文章,思路清晰,能扣住“熱愛勞動”展開議論,立意有一定深度。視野開闊,選材豐富,能結合主題,分析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引導學生對勞動概念本身以及自身對勞動的態度進行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基本完成了任務,語言也較為順暢,有鼓動性,有演講的現場感。不足之處:建議不夠具體;中間三段中的舉例在功能上有重復的嫌疑。
(廣州市執信中學 都昌其)
讓青春在勞動中綻放光彩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讓青春在勞動中綻放光彩。”
領袖曾說過:“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一勤天下無難事’。”古往今來,中華兒女在歷經風雨、飽經滄桑中,以勤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鑄就了民族燦爛與輝煌。古時,素樸、勤勞的先民為抵御外敵、保衛家園齊心協力地建造出了長城,讓后人為之佩服與驚嘆,稱之為“世界奇跡”;建國時期,像王進喜一類勇敢工人們勤勉奮斗為百廢待興的祖國添磚加瓦,為祖國走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時代,京滬“復興號”高鐵、長沙“小天城”摩天大樓等的出現,正是勤勞的中國人以自己的實力,向世界展示著與眾不同的中國速度。同學們,熱愛勞動,讓我們用勤勞書寫光明未來,讓青春在勞動中綻放光彩。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是先人的諄諄教誨。但在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隨著人工智能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越來越依賴人工智能,認為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做,為什么還要自己動手?誠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使人們擺脫繁雜的家務勞動,可是當我們全部依靠人工智能時,也就失去了勞動過程中的快樂。久而久之,人便會越來越懶惰,甚至喪失思考的能力,后果不堪設想。不少的學生以學業忙為藉口,由父母包辦一切,有的讀到研究生,卻連自己洗衣服的能力也不具備。這樣擁有高學歷,但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怎么能算是人才呢?同學們,讓我們熱愛勞動,在勞動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勞動中歷練成就我們絢麗的人生。
今天,在這里我想向每一位復興學子提出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希望我們都能以勞動為榮,從小事做起,拒絕懶惰,熱愛勞動。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身體力行,躬身于勞動,參加各種勞動活動,在家里做力所能及之事;我們更要尊重勞動者以及他們的勞動成果,在校園里看見保潔阿姨打掃衛生時,問聲好,說句“您辛苦了”,并且自覺保潔校園,尊重保潔員們辛勤的勞動果實。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投身到勞動中,尊重勞動和勞動者,讓我們的青春理想在勞動中發光發熱,創造別樣人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點評】
本文緊扣材料,準確地辨析了核心概念。考生能在真實語言運用情境中,正確地解讀材料,有效地辨析“勞動”這一核心概念,并通過“長城”、“復興號”“小天城”等事例詮釋材料中“勞動”的內涵。
本文中心突出,說理邏輯清晰。考生以“讓青春在勞動中綻放光彩”為中心展開分析論述,在多維度比較中說理論證。文章主體部分先引用領袖話語,回應材料中“勞動是財富的源,幸福的源泉”,指出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在縱向方面闡述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考生在說理中表現出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對勞動價值的正確判斷。然后,從反面論證,針對材料中“勞動可以交給人工智能”的觀點進行批駁,寫作思辨性強。最后,提出倡議,希望復興學子能身體力行熱愛勞動、參加勞動,并由己及人,橫向聯系,建議復興學子還要尊重勞動者及他人的勞動成果。文章體現了考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
本文能夠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任務指令。寫作者身份明確,作為復興中學的一名學子向同學們提出“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倡議,寫作對象感強。以演講稿的形式不斷呼吁學生們:“在勞動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讓青春在勞動中綻放”。文章既能言及考生個人對材料的深刻認識和思考,又能提出殷切的希望和具體可行的建議。文章內容豐富充實,語言簡潔流暢。不足之處在于文中第二段與上文銜接不夠理想,個別語句表達也不夠準確,但瑕不掩瑜,仍不失為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
(廣州市第六中學 馮荊)
讓心中燃起勞動之火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既是指引人們邁向幸福的光亮燈塔,亦是延續中華民族歷史的優秀傳統。但揆諸當下,“勞動無用論”卻甚囂塵上。因此,我希望借此次演講,讓同學們對勞動二字有更深刻的理解。
勞動究竟是什么?也許你我都難以精準概括。但請大家環視四周:那堆砌整齊的一磚一瓦,是工人們的勞動;那干凈整潔的一道一路,是清潔工的勞動;那驕傲成長的一草一木,是園丁們的勞動……甚至連我們寫下的一筆一劃,也是各自的勞動。你我都在以勞動丈量時間,用勞動編織生活,無需刻意找尋,在校園里隨手定格,你都可目見汗水,勞動的汗水在熠熠發光。勞動,它就在你我身邊。
我們勞動,是為了向個人與國家的福祉更進一步。有人指責,何不交給人工智能?斯言謬矣!人工智能僅是科技的紅利,卻非國家的專利,更何況這紅利也是多少代科技精英們勞動的結晶!而你我勞動,是為了對得起家中那溫軟可口的飯菜,對得起家人那飽含期許的眼神,對得起心中那破土發芽的夢想;你我勞動,是為了向世界發出中國的吶喊,是為了在貿易戰中不被他人掐脖要挾,更是為了身上肩負著的民族復興的榮光。因此你我才會用勞動寫就壯麗詩篇,用勞動譜成華美樂章。你我都在勞動,盡管疲累,但卻義無反顧,是因為我們都深知,松軟的沙灘上最容易留下腳印,卻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存在的痕跡;你我更知道,所有揮灑過的那些汗水,都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心中燃起勞動之火,誰說星星之火就不能燎原?同學們!勞動并非骯臟疲憊的代名詞,它更像是以汗水執筆而成的青春畫卷。所以,在清掃教室時,請仔細一些;在整理書籍時,請用心一些;在布置考場時,請積極一些;路遇環衛工人清潔時,請不要捏著鼻子走開;看見工人修理機器時,請不要心生厭惡;遇到園丁修剪花草時,請保持善意的微笑。唯有你我都增添一點對勞動的主動與尊重,我們的明天才會更加碧波蕩漾,晴空萬里。
誠然,勞動需要你我的辛勤付出,但這并不意味著無頭蒼蠅式的庸碌,那樣只會陷入疲累而一無所得的深淵中。應將你勞動的汗水,鋪成一步步通向夢想與目標的道路。唯此,我們才會越發熱愛勞動,收獲成果那一刻的歡呼雀躍也會更加甘甜!
我的演講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本文標題形象而含有詩意,事實上這也是全文語言表達上的突出亮點。作者有很強的修辭意識,大量使用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行文流暢,頗具氣勢,適合演講情境。但在加強文采的同時,并沒有走向華而不實,這是由于作者善于選擇豐富而具體的素材,將其編排得當。這些素材有大有小,關乎國家與個人,既顯出視野開闊,必要時又能落到實處。文章思路明晰,暗合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考軌跡,但卻不露痕跡。文章情理交融,既有較強的感染力,又有個人較深刻的思考,如對人工智能的理解,既準確又獨到。
作者為了追求表達的簡練和整飭,個別概括不夠準確,個別表述略顯生硬。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侯桂新)
以勞動書寫人生風采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以勞動書寫人生風采。希望大家能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因為勞動不僅是財富的源泉,也是追求一切幸福生活、美好理想的不竭動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勞動的民族,勞動精神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個人追求的實現,離不開不懈奮斗勞動;家國復興的使命,也只有靠勞動來成就。
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乃至不尊重勞動,對勞動者冷嘲熱諷、冷眼相待。有人將勞動視作負擔,認為勞動是在消耗時間;有人把勞動視作任務,不妨請人“代勞”……凡此種種,看似理由充分,實則正是沒有真正領略勞動背后的價值,沒有明白勞動的意義。
誠然,當今的生活條件好了,科技進步了,一些危險而繁重的工作由機器代工也無可厚非。但是,勞動所給人帶來的精神與意志上的錘煉一點也不能少,熱愛勞動的良好傳統一點也不能丟。不勞動,怎能理解“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艱辛過程?不勞動,如何培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思想境界?不勞動,怎能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意義與價值?
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熱愛勞動,以勞動書寫人生風采。首先,我們應堅定理想信念。信念是帆,勞動是槳,理想信念缺失,青春就會像無舵之舟般漂泊不定,終至南轅北轍,徒勞無功。其次,要注重方式方法,切忌打“勤奮球”,踩油門掛空檔,而應找對方法,力求事半功倍。最后,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把“熱愛勞動”的響亮口號落到實處,從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應對每一次困難中見精神。
同學們!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是誕生英雄、創造奇跡的時代。我們雖是中學生,但在平凡的生活中同樣有不平凡的堅守。無論是每天的值日,還是書籍的搬運;無論是幫助同學,還是撿起地上的一片垃圾,這些都是提升我們勞動意識的最好機會。沒有那么多“高大上”“高精尖”,哪個勞動者不是我們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當此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更需要我們發揚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勞動精神。只要我們青年人人都熱愛勞動,以勞動書寫自己的人生風采,其匯聚而成的磅礴偉力,必將助力青春向前,中國向前,時代向前!
我的演講完畢。最后祝大家熱愛勞動,成就人生夢想。謝謝大家!
【點評】
這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何以優秀?
首先是演講稿的文體要求把握得好。文章符合演講稿外在的格式要求,有標題,有稱謂,有問候語,有開場白,有結束語,每一部分的轉折表達得很清晰。內容上,文章的針對性強,是同學個體對群體之間的演講;文章讀者對象感強,注重跟現場同學的交流;文章表達充滿感情,鼓動性強,催人奮發。
其次是文章中心突出,有駁論也有立論,說理思維嚴密。文章結合材料,緊貼勞動主題,集中火力反駁學生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勞動的思想認識偏差,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勞動書寫人生風采,呼應“熱愛勞動”的倡議,“從我做起”倡議雖有點弱,但也基本落到實處。
總的來說,文章較好地完成了寫作任務;“以勞動書寫人生風采”的主題思想貼緊作文內涵和倡議主題,將勞動與青年學生的成長聯系起來,思想內容好;文章表達通暢,感情充沛,富有文采,語言表達好;同時在思考的深刻性與文字表達富有文采兩個方面具有亮點。所以評為優秀作文答卷。
(點評: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胡家俊)
以小我之勞,筑大國之夢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此作有關勞動的發言,我演講的主題是“以小我之勞,筑大國之夢”。
提起勞動,我們或許既有親切感,又頗有距離感。其實,勞動貫穿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從古至今,沒有朝九晚五的日夜勞作,何以哺育神州大地的億萬生民?沒有披星戴月的馳而不息,何以開創改革開放的全新篇章?那一棟棟磚瓦房長成摩天大樓,那一座座小村莊變身現代都市,皆是勞動者汗水的見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傳承幾千年傳統美德的重擔,已傳到你我每個人肩上。
我們的學習任務固然繁重,但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免于勞動。試想,一代讀書人若成了只會吟經誦典的考試機器,這豈不是歷史的倒退、錯誤的重蹈?我們不必被勞動嚇倒,勞動何其微小,你我舉手之勞亦可辟出桃源。或撿拾垃圾,建美麗校園;或志愿服務,創衛生城市。這些既不占用過多時間、又能奉獻自身價值于社會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勞動,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歷并堅持的磨煉。多少先賢臨終前散盡家財,不給子孫留下金錢,不就是想讓后代深知成功來之不易的道理嗎?唯有經歷勞動的洗禮,揮汗如雨,奮斗筑夢,才能悟得真諦,享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而這,恰恰比起珠寶玉石更為珍貴難得。相比之下,當下有些青年人懼怕勞動之苦難,甚至逃避、不屑于勞動,為此自稱“懶癌晚期”,殊不知,未經勞動的風吹雨打,哪得云銷雨霽后的彩虹絢爛?沒有勞動的厚雪覆蓋,哪得來年的谷物豐收?
正因如此,我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我們是新時代中國的接班人。前,須傳先人之精神;后,須樹青年之典范!就讓你我魯起袖子加油干,先掃一室,以為厚積;后掃天下,方得薄發。
我們青年皆是筑夢人,更是勞動者。朝為學堂讀書郎,暮成社會棟梁材,我們應以勞動為工具,汗水為肥料,精心為沃土,耕耘別有天地的壯美青山。
我心堅,如磐石;我心固,如金湯。愿你我少年,歲月無負天地,夢想遼闊高遠。愿每一天皆是勞動節,處處盡是熱愛勞動、踐行勞動的景象,以小我之勞,筑大國之夢!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點評】
本文緊扣“勞動”這一中心,揭示了“小我之勞”與“大國之夢”間的關系,立意高遠。行文中既結合所給材料具體闡釋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又批駁了現實生活中對勞動的偏差認識、錯誤態度,作者的認識與思考深刻,希望與建議也較為切實。
文章思路清晰,首尾呼應。開頭交代演講主題;第二段結合材料內容闡釋勞動的意義和價值;第三段先批駁對學習與勞動二者關系的偏差認識,再提出“或撿拾垃圾,建美麗校園;或志愿服務,創衛生城市”的具體建議;第四段先正面分析“勞動,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歷并堅持的磨煉”,繼而針對生活中懼怕、逃避和不屑于勞動的現象,強調勞動的重要性;第五至七段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再一次點明演講主題。
本文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感召力,語言自然流暢,符合演講稿的文體特征。尤其是恰當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先掃一室,以為厚積;后掃天下,方得薄發”“朝為學堂讀書郞,暮成社會棟梁材”等句,化用名言,句式整齊,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此外,本文卷面整潔,字跡清秀,令人賞心悅目。
不足之處在于個別語句表達欠妥,如“勞動何其微小”“精心為沃土”等,但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為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
(廣州市第二中學正高級教師 邱海林)
自我做起,永懷勞動之心
◎廣東考生
親愛的復興中學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今天可以站在這里為大家做演講。想必大家都聽過“勞動人民最光榮”這首歌,它激蕩澎湃地唱出了我們內心的聲音,勞動最光榮。在此,我向大家發出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多少人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勞動中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在中國西部,有一個地方叫作毛烏素,即“不毛之地”。新中國成立至今,毛烏素從“沙漠”變成了“綠洲”,蘊含了三代人的勞動結晶。右玉縣的一位村民回憶:沒有人沒有參與過植樹勞動,也正是勞動,他們不必再受風沙侵蝕,他們還靠著植樹勞動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收獲了財富。正是他們人人做起的勞動精神,讓他們收獲了財富與幸福。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的發展,同學們對勞動產生了避而遠之的態度。不想勞動、不愿勞動的氛圍充斥,即使有的同學想勞動,看見周邊的風氣也會選擇退縮。在我們復興中學也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狀況:用學習、技術和辛苦作為開脫的理由。不尊重勞動的現象盛行。但我認為以上的觀點與做法都是錯誤的。勞動是凝于血固于魂的品質,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結晶。我們應時刻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從自身做起倡導勞動。
熱愛勞動從自身做起。如果你身處的環境是熱愛勞動、尊重勞動,那么請保持那顆誠摯的心;但你身處于一個不尊重勞動的環境,那么請從自身做起。一只螞蟻可以在沙漠中留下長長的足跡,一個小人物也足以讓歷史留下深深的嘆息!做好自己是我們勞動的第一步,是我們勞動的開始。熱愛勞動還要懷著一顆尊重勞動的心,不僅要尊重他人,更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小到清潔阿姨清潔后的地板,大到八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橋,這一切都是他人勞動的結晶,汗水的見證。
親愛的同學們,作為復興中學的學子,復興大任在我肩,時代作為為我責,而創造輝煌的第一步是踏實勞動。熱愛勞動從自己做起,水滴能匯聚成汪洋,沙顆能匯聚成大漠。時代的接力棒已轉交于我們手中,作為中國新青年我們定以敬愛勞動的態度感恩社會,以積極勞動的作為回報社會,做新一代的有為青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全員全過程全場域“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鮮明特征。2023年作文命題很好踐行這一理念。相對于“德智體美”的“熱”來說,“勞”相對“冷”一些。“以勞育人”命題指向值得點贊;將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作為合題來考察學生寫作素養,守正創新;演講稿寫作,對于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是一種積極引導與熱身。這篇考場文章之所以出彩,是因為它較好地完成“規定動作”(材料/引導語)與“自選動作”(寫作要求)。具體表現在:
審“材料”精準:材料有“三是、三不、一深思”。本文有側重地予以回應,比如第2、第4自然段切“三是”;第3、第4自然段切“三不”;“在勞動中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等彰顯“一深思”。掰開揉碎,絲絲入扣。
審“引導語”精準:演講稿文體特征突出,寫得聲情并茂;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寫得集中充分,本文至少有五六處提及并予以闡述論證;全文的“認識與思考”彰顯出作者思維的靈活性(虛實相間)與深刻性(形而上與形而上相結合),“提出希望與建議”落實在第5自然段,得體又在理。
審“要求”精準:本文入題快,簡筆素養優;用例鮮活精當,比如第2段的“毛烏素”例;中心突出,使得本文雖面面俱到但有深度力度;文題照應、文中照應頗為充分,全文處處有“心”;藏拙寫作有特色,既然對于勞動參與不多不深不頻,何不避短揚長、避實就虛?本文作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寫的。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佟豐)
一屋不掃,何掃天下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在此發表我的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一屋不掃,何掃天下?
眾所周知,勞動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國之富強,始于勞動。祖輩們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出肥沃的農田,在落后的土地上澆鑄出堅硬的鋼鐵,在貧瘠的土地上建設出高聳的大樓。從古至今,中國人民用雙手,用勞動奉獻創造出一個個奇跡,描繪出一幅幅畫卷。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對勞動的錯誤認識。有的同學不理解、不愿意勞動,認為勞動辛苦且耗時,甚至輕視勞動,對勞動人民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
我認為,這些認識是不正確的。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源泉,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一些高校畢業生恃才傲物、眼高手低,不愿放下所謂“身段”去踏實勞動,多年寒窗苦讀不過換來一紙文憑。要知道,勞動不僅是為自身提供生活保障,也是以一己之力回報社會。還道路以清潔,贈瀚海以蔚藍,賦土地以富饒。那些通過勞動用心播撒的成果,不是和在辦公桌前敲擊鍵盤得來的同樣有意義、有價值嗎?
勞動不僅能創造物質財富,更能涵養精神、塑造人格。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奮斗、團結、夢想精神,無不在勞動過程中得到體現。“鐵人”王進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學生村官”秦玥飛,他們的時代不同、身份不同,卻有著同樣一顆熾熱的、鮮活跳動著的熱愛勞動的心。他們的精神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自強不息、腳踏實地地不懈奮斗。
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怎么能不為勞動之偉大而動容?人工智能或許能代替勞動,但代替不了精益求精的態度;書本或許能教會我們知識,但教授不了親身經驗與實際操作。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沒有一室之整潔,也就沒有一國之安定,沒有世界之繁榮。這其中,修的是心,養的是性,體現的是能力,更是態度。
同學們,勞動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應該重視勞動、尊重勞動、積極投身勞動,哪怕只是對勞動人民的一句問好、一個微笑,也是對勞動的肯定與禮贊。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你我同出發。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點評】
文章題目給人警醒,借用名句,緊扣“勞動”的含意,暗示青年學子要從日常生活中去認識和熱愛勞動。
文章體現了作者良好的任務意識。身份、對象意識明確,既表達了自己對勞動的認識和思考,又針對現實提出了切合青年學子實際的希望和建議,發出“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倡議。同時,作為一篇演講稿,文體規范,格式正確。可以說,本文嚴格地完成了題目要求的寫作任務。
從具體的寫作內容看,中心鮮明突出,說理用例充分,層次分明,邏輯清晰。首先表達了作者的認識和思考:先從傳統美德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接著針對當今社會一些人對勞動的偏見和誤解,結合實例,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闡釋勞動的重要作用。其次著眼于身邊,向同學們提出了希望和建議,進一步表達了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和學生學習繁忙的情況下勞動的重要價值,回扣題目和中心,并向同學們發出積極的倡議。
語言上富有文采,感召力強,富有演講稿的語言特點。開篇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一幅祖輩通過勞動開創偉大歷史、創造美好生活的畫面,激蕩人心。修辭上多用排比,節奏鮮明,氣勢恢弘;多用反問,發人深思,情感激昂。句式上靈活自如,多用短句,鏗鏘有力,利于口語表達和感情抒發。
文章不足之處在于思想深度上挖掘不夠,“希望和建議”部分稍顯薄弱,個別詞句還應該再推敲修改。
(廣州市執信中學 王琨)
重拾勞動熱情,共享勞動意義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和大家一樣,是復興中學的一名學生。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重拾勞動熱情,共享勞動意義》。正如古語所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熱愛勞動的傳統已融入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勞動,培養勞動自覺與熱情。
或許在有些同學心中,勞動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操勞,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艱辛,它似乎只有汗水與苦辛。更有甚者對勞動不屑一顧,或大力吹捧“坐享其成”的態度,或對勞動者的付出嗤之以鼻。但是,這樣的認識正確嗎?事實上,勞動可分為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流水線上認真作業的工人、大街小巷中辛勞穿行的快遞員、大山深處堅持勘測的工人,與實驗室默默耕耘的科技研發者、案前兢兢業業的藝術創作者一樣,都是新時代可愛的勞動者,都是值得敬重的追夢人。正是他們不斷奮斗,通過勞動實現自我價值,為社會創造財富,才讓各行各業煥發生機,讓祖國發展繁榮昌盛。因此,我們更需要明確勞動的意義,端正勞動的態度。
我們要熱愛勞動,熱愛勞動背后的精神態度,在勞動中獲得人生成長財富。如果說認識勞動是我們腳踏的土地,那對勞動的熱愛就猶如地上的梯子,讓我們收獲別樣的風景。現實語境中,不少同學認為勞動占學習時間,智能時代勞動沒必要。其實勞動與科技、學業從來不是有你無我的關系,相反美美與共,意義非凡。袁隆平扎根農田數十載,奔波于田壟與實驗室,方能研發“中國稻”,創造世界糧食奇跡;農業播種新科技一分鐘可以撒種8公頃,為農業生產帶來便捷,但糧食的成長仍離不開農民的辛苦培育。而回想我們參加的學農活動,辛勤種下了一片地、煮好了一頓飯后,我們也獲得了不少對自然生活的體悟,我們的品格也獲得了磨礪,這對學習也有更好的促進。勞動,可以讓我們在耕耘中點燃智慧,收獲內心的充盈,熱愛勞動的火光應在我們心中點燃。
然而,空有熱愛不夠,真正將勞動用于實踐才是硬道理。因此我在此衷心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希望大家投入勞動的熱潮。多幫助課室打掃衛生吧!勞動不分大小而重在實踐行動。多投入到學農等社會實踐中去吧!勞動需切身參與更需錘煉精神。多給揮灑汗水的普通勞動者尊敬吧!勞動者需被敬佩更需被效仿。當勞動之風吹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崇尚勞動、參與勞動、熱愛勞動成為每個人心中的準則,我們這代青年定能以掃一屋之小行,實現掃天下之大志,繪制新時代的藍圖!
同學們,“風后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是道路。”希望在無盡的前程中,我們都有勞動作伴!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點評】
這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體現了該考生較好的臨場應變能力和語文素養。本文有以下優點:
首先,緊扣材料主題突出,駁立結合論證深入。作者精確解讀題意,緊密結合作文正反兩面材料,圍繞“重拾勞動熱情,共享勞動意義”的主題進行思路清晰、深入到位的論證。主體部分對當今學生普遍存在的勞動偏見進行集中的駁斥,對勞動的認識與理解深刻到位。如第四自然段批駁對勞動的膚淺理解與不屑一顧的態度,提出體力、腦力勞動者都可通過勞動實現自我價值、為祖國做貢獻,深刻有力;第五自然段批駁“勞動學習矛盾論”、“勞動科技矛盾論”,提出勞動與科技美美與共,勞動學習相互促進,邏輯縝密。最后順勢提出了“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倡議,建議具體詳細,結構清晰條理。
其次,寫作任務完成出色,對話性感召力兼具。作者始終具有強烈的身份意識,能夠契合學生身份與演講稿的文體特征,與預設的讀者進行平和、得體而深入的思想交流,對偏見駁斥到位而不尖銳,對同學的呼吁真摯而不空洞,“多投入到學農等社會實踐中去吧”等句子情真意切,具有較強的感召力。
其次,論證方法靈活多樣,論證語言形象生動。文章事例論證準確到位而豐富,可見積累的廣度與思考的深度;比喻論證合理生動,并能援引古代與當代的詩歌,使文章意蘊豐厚頗具文采;善用排比、對偶等修辭,整散句結合巧妙,語言流暢,頗能展現自身語言功力。
當然,這篇文章在對勞動的意義價值的思考上還可往更深處延展,對題目的呼應還可再到位些,但整體而言瑕不掩瑜,屬于一篇優秀作文。
(廣東廣雅中學 肖廣慧)
勞則生歡,勞則生慧
◎廣東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人民幸福的根本,是國家繁榮的基石。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勞則生歡,勞則生慧”,并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熱愛勞動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從“夙興夜寐、打掃庭內”到“晝出耘田夜績麻”,我們的祖先未嘗停止勞動,以使生活富裕。而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人,也應當理解、愿意、熱愛勞動。
勞則生歡,勞動使我們享受生活的樂趣。在忙碌的學習之余,抽時間勞動并不意味著苦和累,而是一種潑灑汗水、收獲快樂的過程。通過勞動,我們可以獲得成功后的成就感,獲取幫助別人的滿足感,體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勞動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學習雖然忙碌,勞動雖然也有勞累,但勞動更多的是讓我們享受生活,享受生活細小而平凡的樂趣,讓我們的生活不至于單調,而是繁花似錦、熱烈充盈。
勞則生慧,從勞動中我們可以汲取經驗。科技進步之快并不是為了讓人類失去勞動這項生存技能,失去從勞動中獲得智慧的機會,人工智能的出現絕不能帶來人類手腳退化的悲慘結果。通過勞動,我們可以汲取從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通過打掃灰塵我們可以認識到細小的地方容易藏污納垢、隱藏錯誤;通過打掃教室我們可以領略安排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勞動我們可以提升智慧,發現科技的增長點。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的提升需要人類通過勞動獲取智慧來進行,勞動使我們頭腦聰慧。
然而,如今卻出現許多不尊重勞動的現象,身受知識教育的我們,還缺一場思想上的教育。面對環衛工人打掃街道,我們將其斥之為“不認真學習”的后果;面對建筑工人黝黑的雙手,有的人視之為骯臟。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人,是否應當改正這種錯誤認識,亦投身到勞動的火熱之中?
此處彼處,都應當是我們青年人勞動之處。我們應當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投身勞動。哪里有勞動,哪里就應當有我們的身影。在家里,我們應幫助父母做家務;在學校中,我們應當積極搞衛生;在社會上,我們應當投身到公益衛生事業,為美化城市出一份力。此處與彼處,都需要我們青年人熱愛勞動,從自身做起,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讓勞動幫助你我心生快樂、閃耀智慧的光芒!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這是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
思路清晰。文章的第二至五段緊密結合同學中存在的對勞動的偏見和誤解,表達了自己對勞動的認識和思考。文章第二段從繼承熱愛勞動這一優秀傳統的角度,鮮明地提出了中心論點。第三段提出分論點一:“勞則生歡,勞動使我們享受生活的樂趣”,反駁了材料中的第一個錯誤認識——勞動太占時間,分析了勞動雖然苦累、但更多的是為生活增添平凡樂趣的道理。第四段提出了分論點二:“勞則生慧,從勞動中我們可以汲取經驗”,反駁了材料中的第二個錯誤認識——勞動可以交給人工智能。第五段聯系現實,針對生活中不尊重勞動的現象,提出問題來啟發不尊重勞動的青年人改正錯誤認識。文章的第六段提出了希望和建議,呼告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投身勞動,并提出了貼近學生生活的較具體建議。
完成任務好。文章既有立論,亦有駁論。開篇即表明自己的學生身份,并明確演講對象為學生群體。行文中、結尾處亦有互動性的表達,演講色彩濃。文體上,演講稿的稱呼、開場白、主體、結束語兼具,完整而規范。
思想內容好。文章內容充實,邏輯合理,思考深入。中心是明確的:熱愛勞動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勞動使我們享受生活的樂趣,使我們頭腦聰慧。所以我們應當理解勞動、愿意勞動、熱愛勞動。
表達形式好。文章文體特征鮮明。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完整而清晰。語言上,準確流暢,有表現力、感召力。
不足之處為“希望與建議”部分相對較弱,個別句子不太通順。
(點評: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張玉金)
2023年浙江省高考專家組評定標桿作文10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202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里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
另一種看法是: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創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將如何對待你的“讀者”?
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考生范文:
1.心中期許 筆下風云
有人說:“人生如同不斷謄改的詩稿,從青絲到白發,有人還在燈下。”而我們埋首于生活的幾案,拾起筆卻滿心躑躅時,總有紛擾的雜音在背后響起,指點我們將于何處落筆。于是我們心中朦朧的理想藍圖便被涂鴉所淹沒。
總有人認為作家心中要裝著讀者,順著讀者的呼聲走;也總有人認為作家要堅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當我們成為生活的執筆者,我想,我們應將外界呼聲化作心中期許,以筆下風云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們以筆墨為權,行至今日已對父母不絕于耳的叮嚀囑咐感到麻木,可我們總還記得第一次媽媽摸著你的頭,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尚稚拙的身影去迎考時眼底飽含的熱淚與期望。那是我們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荊棘絆倒時,于苦痛的血淚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動力。這一份真誠的祝愿,這一份熱切的期許,將用溫和柔軟的風力托舉你的雙翼,是生活的“讀者”饋贈于我的第一件禮物。
但又有那流言中傷、冷嘲熱諷,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對你的生活評頭論足。誠然這些打擊使我們暫失“寫作”的勇氣,但在轟然交錯雜的輿論風向中,我們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堅守的理想信念不愿為之失去方向,風狂雨急之時,鳥云籠罩在茫茫蒼穹,一片陰翳之中,我們才能意識到腳下的土地方是心之所向,這便是“讀者”的第二份禮物。
由是觀之,“讀者”的呼聲并不能左右我們的筆端,而我恰要把他們予我的壓力與動力化為筆下風云。
“活過、愛過、寫過”的司湯達還曾言:“我的夢想值得我為之奮斗,我今天的生活絕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襲。”我們書寫我們的故事,必有我之思想、著我之色彩。難道沒有旁人的導引,沒有既定的道路,我就只好日復一日地抄下昨日的詞句,陷入循環往復的生活漩渦之中嗎?不,不是這樣。各人之所以執筆各自的生活,是各人擁有其獨特思想境界與情感體驗,自然也有其不同的趣味追求與志向節操,而我們所應做的,便是把個人的獨特性刻入生活的骨髓,完成陀思妥耶夫斯基口中“人不是齒輪”的自證。
我不循規蹈矩,自然也不會停滯不前。 辛波斯卡偏愛那“寫詩的荒謬”,我亦珍視手中握筆的機會。讀者的呼聲或許打斷了你的思路,行文的艱澀或許凝滯了你的筆尖,但生活的書頁唰拉拉翻過,那空白是否讓你惶恐?又是否讓你有愧于那些生活的“讀者”?
讀者的呼聲與要求無論承載著壓力或是動力,我們都應將其化為心中懷著的感激、存著的期許,以其寫出自我色彩,嶄露筆下風云。
翻山越嶺,他們就會聽到你的事。
本文得分:57分(24+24+9)
2.善則聽之,惡則棄之
生活是一部“作品”,我們每個人都是創造生活的“作家”,而那些穿行于我們生活的人則是我們的讀者。那么,應當怎樣對待這些讀者的“呼聲呢?我認為,應當“善則聽之,惡則棄之”。
有許多孤介自守的人,自以為才智過人,對自己讀者的“呼聲”一概不聽。比如自比太陽的尼采,拋卻周圍一切星辰,最終自取滅亡;又比如晚年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固執己見,最終再無發明。那么,全盤接受自己讀者的“呼聲”就是正確的選擇嗎?這樣只會將自己退根(縮?)成提線木偶,沒了讀者的協助,寸步難行。只有篩選出那些積極的、有建設性意義的“呼聲”,舍棄又有些是否不分,(、)橫加干涉的“呼聲”,才能化讀者之力為己用,創造更完美的“作品”。
人生伊始, 父母的耳提面命,恩師的遵遵教會,朋友的低聲勸慰,仇人的惡語相向,旁觀者的無知之論,有如此多的讀者“呼聲”,酸甜苦辣,可謂應有盡有,若不加以選擇,擇其善者而從之,這一生豈不成了他人信筆涂鴉之書?因此,要像孫悟空那樣煉就“火眼金睛”,從一堆妖魔鬼怪中找尋那真正的盟友。古時,詩人賈島酷愛推敲詩句,對讀者“呼聲”來者不拒卻也細細辨別,方鑄詩名。所以,對那些有善意也有惡意的呼聲,不要畏拒,打開心門去接受它們,用心眼去區分它們,讓他們化作養分供自己成長。
所謂“偏聽則信,兼聽則明”,指得是孤介自守有害于己,而兼聽他人之言有益于己。言論是最自由的小鳥。口一張,成飛向四方。而那些抓捕小鳥的人卻需要區別那些小鳥,抓住害鳥、壞鳥,留下益鳥。對于讀者們的呼聲也應當如此。留下有益于己的,舍棄不益于己的。孔子有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若那些“呼聲”真正直擊自己的痛點,就去加強、改正,使自己的盔甲更加堅固,若沒有,也于己無害。
作為新世紀的新青年,面對形形色色充滿無邊誘惑的世界,怎樣保持本心創作自己輝眼輝煌的人生之書呢?應當“善則聽之,惡則棄之”以對那些讀者。
世界美好,心眼斷之,肉眼視之,手足踐之。
本文得分:54分(24+22+8 )
3.獨立的個體
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機會, 不能返回、不能后悔。每一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時都是一條全新的生命,是空白的,沒有受到過污染的。在之后要如何在這張白紙上添加色彩,決定權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每個人的一生都像是一本書、一部作品,假如我是創造生活的作家,那我定會按照我自已想做的來做,不會被外界的任何聲音所干擾。而這些來自他人對自身的評價也可以說是“讀者”對我們這部“作品”的看法。
堅定自己,相信自己。來自于外界形形色色的聲音有很多,有好的、壞的,各種各樣的評價,或許你會感覺到很委屈、困惑:為什么我自己的生活要被他人所討論、評價?是的,每個人都獨立個體,不用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做好自己,活出自己最真實的色彩。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在這些人際往來中,得到別人的評價是避不可免的。從中挑選中覺得認同的,去改變、完善自己,對于那些不認同或不舒服的言論,不去理會就可以了。做獨一無二的自己,不隨大眾的潮流,跟風別人。
完善自己,去得到別人的認同。藝術家梵高在年輕時不受到他人的重視,除了他的弟弟之外沒有一個人在意他。他親手割了自己的耳朵,這在外人看來是一件十分瘋狂的事情,他所作的畫作也無人問津。但是在最后,他死后,所有的畫作被公布之于世,大家看到了他畫中表達的濃厚的感情色彩,運用大筆觸、大面積的鋪色來刻畫自己的內心,眾人都感受到了來自他畫作中的震撼。梵高的畫作在當時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流傳至今。所以說,做好自己,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發展自己,貢獻祖國。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 我們在完善、發展自身的同時,也要肩負起新一代的少年任務, 為國家作出奉獻,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讓有限的生命,散發出無限的價值。
為自己所奮斗、努力、拼搏。做好自己,不受他人、外界的干擾,保持自己的初心,創造好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作品”。
本文得分:53分(22+23+8)
4.擇而聽之
只聽取讀者的意見,你的作品會失去屬于自己的味道;一味的堅持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會使讀者無法理解。 所以對待“讀者”,我將選擇的去傾聽他們的聲音。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想滿足每一個讀者的呼聲,顯然是不可能的。當你滿足了一個人時, 其他人便會提出更多的要求,那么我的文章便不能稱之為“文章”,這僅僅只是一個拼起來的布料。我也不能稱之為作家,而是成為了一個裁縫匠。身為作家,有自己的見解與理解是很眾要的,否則只會淹沒在浩瀚的文章浪潮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每個不同的路便組成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家園。”這一時代的精神文化和文藝作品都需顯現出我們獨有的特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誓言在耳邊回繞。如果我是創造生活的作家,我自己的生活會成就一本我自己的作品,如果我只聽取讀者的呼聲,那么這部作品中還能找到屬我自己的印記嗎?如果所有作家都只聽取讀者的呼聲,那么在這個社會也只需要有裁縫匠便足矣了,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去無所謂的滿足他人的意見,那么你也會在一部作品上看到的也是一排針角和縫合線。
一意孤行, 不會聽取任何意見的人在這個時代也是無法生存的,光有特色也不行,若沒有了共通之處,也會失去立足的根基。
作為作家有自己獨道的見解很正常,但也要學會適當的,有選擇性地去傾聽讀者的意見。可以去聽取對自己有益呼聲,而不是那些刻意挑刺,惡意嘲諷的聲音。有些讀者一些刻意的,甚至是無理取鬧的聲音,這些大可以置之不理,因為這對自己的寫作沒有絲毫的幫助,反而會陷入自我懷疑的境地。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完全不聽取讀者的意見時,也會使自己陷入封閉的空間,猶如在沒有出口的迷宮中徘徊,使自己的寫作水平難以有所突破。過于堅持,那是固執;有時不愿改變,那是守舊,一意孤行,可能成就滿足了自己,但無人理解,最終會被掩埋于這個社會之下。
生活由我創造,我創造生活。我有我自己獨特的看法,也會選擇的去傾聽讀者的聲音。自己的獨特想法,使我與他人不同,有自己的閃光而不泯然于眾人;擁有保留選擇他人讀者的意見,使我能夠帶著作品在這立足。
對待聲音,擇而聽之為之上策。
本文得分:51分(23+22+7 )
5.心如明鏡,書寫華章
作家寫作,究竟應多聽讀者的呼聲,還是堅持就是個人的想法?這個矛盾似乎存在了千年,在而放到人生上看,就是個人想法與他人的建議之間的矛盾。而我認為,這兩者看似沖突,但面對生活這部復雜的作品,我們只有將兩者相互調和達到平衡,才能寫出華美的“文章”。
如果只堅持個人的意見,卻從不聽從他人的看法,往往會走上極端的道路,而這種“一言堂”最終就會像封建王朝的暴君一樣被起義的農民趕上窮途末路。我們在生活中如果當了自己“作品”的暴君,那生活就會教訓你。唐太宗也曾說過要“以人為鏡”,正是有魏征這樣的臣子的勸諫和唐太宗的虛心納諫,才能在歷史上開創繁華的大唐盛世。
我們作為生活的“作家”,多聽取別人的意件,也能幫助我們少走彎路,開拓視野。曾經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民們勇敢的大包干被鄧小平同志采納,才激發了人們的生產熱情,解決糧食困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則更需要吸收他人創造的優秀成果。一個人的認知水平畢竟是有限的,但是學習采納他人的意見建議,就可以集多人的智慧于一身,事半功倍。
但育目聽從他人建議也是不可取的,我們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斷。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對世界有不同的認知,如果盲從他人可能會誤入歧途,在“作品”上寫下難以抹去的污漬。每個人也有不同的追求,如果完全被別人左右,就可能像小馬過河的故事中的小馬一樣裹足不前,也有可能稍受打擊而輕言放棄,這還如何實現自己的抱負呢?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堅持自己的想法,除了信念的實現以外,也包括創新和個人風格的開創,就像擁有個人風格的歌手更易出名一樣,第三個將女人比作花的則是蠢材。徐悲鴻將素描技法融入水墨畫,開始時被人批判不倫不類,但他帽栩如生的駿馬名揚天下,讓多嘴之人啞口無言,這正是堅持自我的結果。
固執己見不可取,盲從他人應警惕,生活這本復雜的“作品”從來都不易書寫,要想成為金牌“作家”,我們要心中有桿稱,平衡兩者。
本文得分:48分(22+20+6)
6.心系“讀者”,不為“讀者”所左右
俗話說,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部無法重復且無法復制的“作品”,每個人都應該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作品”,不應為他人左右。畢竟自己的人生是屬于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但是我們可以心系“讀者”——他人,不為“讀者”所左右。
心系“讀者”,即心系他人,心系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個團體當中,我們應該與他人和平共處,不能十分極端,特立獨行,與他人對著干,這樣的作法是不對的。而當你心系“讀者”時,“讀者”便會感受到你對他們的好與真誠,那么,他們也會反過來幫助你,讓你的人生更加精彩。但是我們不能只拘泥于一個很小的集體當中,面應放到個更大的格局當中去,應當有心系家園的情懷,為國爭光。如在國際比賽獲得短道速滑金牌的武大靖,他就是心系“讀者”,為身邊人、國家著想,知道自己的任務艱巨,但還是不放棄,通過自身的拼搏,給身邊人、國家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心系“讀者”的人是一個善于接受他人意見的人,但也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作為一個創造生活的“作家”應該在創造生活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以期得到更好令人更加滿意的“作品”而在創造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如讀書,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是聽取他人意見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不過不能盲目地聽從他人的意見。如馬云,一次機遇讓他開闊來視界,將互聯網帶回了中國,在他的業務初期,他十分認真地聽取了消費者的建議。不斷更新以期消費者的滿意。但他也堅持自己的想法,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將他的淘寶一步步引領向更好的路途上。正是他自己的主見與善于傾聽的耳朵,讓他有了如今的成就,但他不止步于此,還投身于教育事業。
我們應積極地向他們學習,心系“讀者”,不為“讀者”所左右。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不應垂頭喪氣,更應堅持自我,只要是心系“讀者”的,縱使這個時代不認可,那也會有另一個時代來認可。如馬寅初的《新人口論》,他在發表這本書時,不被其他的學者所看好,但是現在這本書的的確對我們十分有用,得到論我們得認可。
作為即將走向社會的我們應明確自己的目標,心系“讀者,心系家園,不為“讀者”所左右,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本文得分:46分(21+20+5)
7.堅持本心,善于傾聽
當“生活”變成了一-部“作品”,有人認為,作為“作家”要多傾聽讀者的看法,也有人認為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也有人認為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對待讀者,應當堅持本心,
善于傾聽。
堅持本心,是保留心中最寶貴重要的想法,而非一意孤行;善于傾聽,是積極篩選他人的看法、觀點,并且全盤接收。
堅持本心,要有對于自身全面而準確的認識,并且堅持不懈。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伊姆雷便是堅持本心的一個典范。伊姆雷自小愚笨,所有人都認為他成不了氣候,但他堅持自己的本心。作為猶太人的他,堅持本心,挺過了“二戰”的困境,獲得“諾獎”,成就了自己。由此可見,堅持本心,對于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正如梵高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這團火便是本心。本心是不能被他人的看法所澆滅的。
善于傾聽,是在本心基礎上的“集萬家之長”。就像是約翰多恩曾經說過的那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作為生活在社會群體的人,與別人的思想交流是必然的。所以,絲毫不聽取他人意見是一種極不合理的行為。從古人的教訓中我們也能學到傾聽的重要性:馬謖不善傾聽,落得“紙上談兵”;拿破侖不善傾聽,兵敗滑鐵盧。由此觀之,善于傾聽是多么重要!并且,不但要聽更要選擇性的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若是一味地吸取他人的看法,也不進行挑選與辨別,往往也會偏離自己所設想的目標,失去本心。最后弄得“不倫不類”,“竹籃打水一場空”。就如同魯迅先生的觀點一樣,善于傾聽時要用“拿來主義”去傾聽,“集萬家之長”。這樣才有可能提升自己。
堅持本心與善于傾聽是有機統一的。做好兩者之間的統一與協調,才能寫好“生活”這部作品。社會中不乏這樣有名的人物:馬云堅持本心,投身互聯網行業,同時善于傾聽“十八羅漢”的意見,成就了一個宏大的互聯網帝國。如果馬云沒有堅定的信念與目標,他不會成功,如果馬云不去傾聽其他人的寶貴建議,他也不會成功。堅持本心并且善于傾聽,才能有所成就。
堅持本心,不是一意孤行。
善于傾聽,不是全盤否定。
堅持本心,要有信念和實力。
善于傾聽,則是智慧的體現。
本文得分:45分(22+18+5)
8.讀者是不是“上帝”
作家在創作的時候需要尋找靈感,當靈感上來的時候是擋不住的,我認為聽取讀者的心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丟掉了自己。
有些作家為了滿足大眾的消費心理,把自己的觀點丟得一干二凈,把寫作當作是一種取悅消費者的方式,這樣的書,不是自己真正想法,也不是自己寫的最好的,甚至它可能都不是你的,就像你背著良心做一件事的時候,沒有人會感到|開心。
寫作,應該是反應出自己的內心的,每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可能讀者和你的想法有分歧,如果你聽了別人的想發現自己錯,那么應該改正。但是如果你聽了別人的想認為自己的更對,那自己為什么要破壞自己的作品呢。只有真情流露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作者在寫一篇自己真正想要的文章的時候,那樣的作品和取悅別人而寫的文章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能真實地反應自己,后者卻是沒有靈魂的。雖然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但是為了部分人而出賣這樣的買賣未免有些不值。
當然,作家也有犯錯誤的時候,一旦自己的想法出了錯,如果一味地堅持,那么這樣的文章也是失敗的,也不會有人喜歡。要知道,一個人不可能萬能,有時候讀者的想法比你的想法準確,并且說服你讓你也這么認為的話,愉悅大家的事情為什么不做呢。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借助別人的力量有何不可呢。有時候你一味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這種情感可能是被人厭惡,是錯的。那不就像是感情用事的殺人犯或者是那些蠱惑人心的邪教組織一樣可嗎。
所以,寫作不只是為了自己,大眾的想法也很重要,自己認同讀者不認同的文章不一定是一篇差的文章。但自己認同讀者也認同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所以作者應該要以自身觀點出發,對讀者的觀點部分采納,盡量完善自己的文章,只有這樣的文章,才會被所有人喜歡。
總體來說,讀者并不是“上帝”,而是作者的朋友,不能只堅持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只聽取讀者的觀點,只有兩者結合的恰到好處,采納誕生好的文章,這樣作家才是個好作家。
本文得分:45分(20+20+5)
9.立本心之根,開奪目之花
在生活中,堅持自我和為討好他人改變自我成為了人們選擇的難題。誠然,對我們來說“立我”和“立世”同樣重要,而這兩者之間或許本就不是對立關系。我們要以保持自我想法為前提,再參考別人意見來打磨其外。
無論是特立獨行地堅持自己想法而對他人意見一概忽略,還是為了迎合他人意見反而失去了自我,這兩種做法那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方法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為根,再通過聽取他人想法來修剪花和枝葉,這樣不但固住了自己的本心,也相對地迎合了他人。
堅而不納,漸行漸遠。
只堅持自我而完全忽略他人的想法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在這樣一個“人治”的社會里,這樣的做法無非是自掘墳墓。中興集團曾也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巨頭之一,在人們建議其開發自主的芯片之時,中興卻堅持己見,繼續依賴著美國中通公司的處理器,在被禁止其使用后中興公司也走上沒落。
而諾基亞公司在人們都向往使用觸屏手機的時候,堅持著自己的按鍵手機,最終也被時代所淘汰。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只堅持自我而不聽取他人意見是不可取的。
納而不堅,失其本心。
如果一味地迎合他人而改變,最終自我都失去了的話,那改變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改變只是為了能順應大的時代背景,如果改變了本心,就失去了全部。正如邯鄲學步一樣,在大家都說一個人的走路姿式好看的情況下,邯鄲為了學習人們覺得好看的步法最終不僅沒有學會,連自己原有的走路姿式都不會了。他一味迎合他人而改變,最終自我都失去了。我們不能因為他人的意見而改變我們的本心。從前有個故事說了一對父子上街,因為人們的議論從而不知道該如何騎驢了,這也是過度聽取別人意見而不堅持自我造成的。
我們要始終將自己的想法做為根,然后通過別人的意見來修剪枝枝葉葉,這樣才能現出最美的姿態,堅持本心而稍納他人之意,方可發出最美的光彩!
立本心之根,開奪目之花。
本文得分: 43分(20+18+5)
10.要兼聽,更要主見
人一生都不該總被他人左右,也不該我行我素。兼聽則明,廣泛吸取意見,能讓你有更明確的見解;主見,是保持自己的本心。兩者不該傾向一方,而是兼聽,有主見,以達到調和。
兼聽,不勝于主見。
父子騎護的故事為人熟知。父子兩人在路遭遇了各種人,他們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父子兩人不帶自己的主見接受一切,最后落得被路人嘲笑。 由此可言,生活不應僅有兼聽, 沒有自己的主見,結局是十分可怕的。我們的生活時常面臨選擇,有時全然聽信他人井不可靠。
主見, 不劣于兼聽。
某清華大學畢業生, 根據自選專業,選擇從事養殖業。消息一出,社會各界掀起一片浪潮,更有文章直接指責這種行為是浪費教育資源,社會各界對此議論紛紛。但是他不以為意,他仍堅持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專業的學科知識,養殖肉豬。終于“土豬壹號”品牌上市,引得一片嘩然。主見,不劣于兼聽。正是他保持自己的主見,保持自己的專一,才造就了自己。如果他受到質疑就放棄自己的主見,聽取別人的意見,敢問他還能有今天的成就嗎?正如馬云創建阿里巴巴,董明珠創建格力。董明珠創業時已經是中年了,她的年齡相對于大多數創業者而言是很大了。但她堅持了自己的主見,終有格力成就的一天。
兼聽,主見兩者都是要的,缺一不可。兩者的調和能使你有更好的選擇。
人生之書由我們自己譜寫,沒有人能為你寫下未來。我們在生活中探索未來,定是懷著主見。旁人的建議僅是萬象色彩中的一抹,有了它們,你的生活才會絢麗多彩。兼聽,聽得是助于自己的意見;主見,是在正確前提下的堅持。
生活之中不乏有智者,也不乏有愚者。聽智者的建議,為模糊的未來勾勒界限,以自己的主見為動力,向著勾勒的未來出發。在大事的選擇上不輕易動搖自己的主見,權衡利弊,兼聽以等(篤)志。在自己不確定的事情上旁征博引,收集他人的智慧,為自己的選擇做出參考。
兼聽則明,要兼聽,更要主見。望我們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在別人的路上走出自己的痕跡。
本文得分:42分(20+18+4)
本文由語文閱刊(yuwenyuekan) 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
致原創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版權,請聯系,馬上刪除!謝謝!
投稿:120236131@qq.com,注明“原創” 商務合作 QQ12023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