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葬禮之后的深思-初三-記敘文
在葬禮之后的深思-初三-記敘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記敘文,記敘文根據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寫人的記敘文、敘事的記敘文、寫景的記敘文、狀物的記敘文幾大類。那么寫這類作文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葬禮之后的深思-初三-記敘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每當我想起那件事,便覺得哭笑不得,然而在哭笑之后我驀然警醒。
20xx年底,姥爺去世了,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姥爺家辦喪事。伴隨著《瀟灑走一回》的樂曲,我們一隊人來到了埋葬姥爺的`地方。大家剛站定,只聽背后“撲通”一聲,舅媽哭天喊地地跪在了姥爺的墳前,她臉上淚水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哭得錯天暗地,嘴里還不停地說著:“爸您死得大早了,我們都沒能好好孝敬您老人家,您就……”我的目光不禁向了她,看著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樣子,心想:“真是惺惺作態。”我的眼前浮現了這樣一幕:有一次,姥爺下不來床,姥姥又不在家,姥爺叫舅媽給她倒杯水,可是舅媽好像沒聽見似的,姥爺一連叫了好幾聲,她還是自顧自地干活,最后,還是姥爺爬著下床自己倒的水。看到她現在那副“孝女”的樣子,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奪眶而出,模糊了我的視線。“姥爺生前你沒好好侍候他老人家,可是現在……”正想著,只聽見我舅舅說:“志勇,快,快去給你姥爺磕個頭。”我那聽話的弟弟哭著跑過去給姥爺磕了個響頭。這時站在兩旁的人把目光向了我,當時我的臉紅得像蘋果一樣,我不想磕頭,但我會永遠記住姥爺,我愿將所有的悲痛埋在心里,可是到場的親戚們都一一地磕了頭。善待過姥爺的、惡對過姥爺的都在以磕頭的形式做出悲哀的樣子。我怎么辦呢?我的心里極其矛盾。正在這時,我聽見旁邊的人在竊竊私語:“都這么大的孩子了,還不如比自己小八歲的弟弟,真是越大越不聽話。”面對周圍那些向我投來的不可理解的目光,我不得不向葬禮上的習俗低頭。我默默地走到了姥爺的墳前,輕輕地跪了下去,此時,我的喉嚨就像充滿了漿糊,怎么也說不出話來,只是靜靜地在姥爺的墳前跪著……
回來的路上,我的心緒如黃河翻涌,我想平日里那些惡對姥爺的人真是后悔了嗎?今日他們的悲哀淹沒了平日里對姥爺的恨,這是發自他們內心的嗎?
到家后,家里就開始忙碌起來,不一會兒院里就擺上了八張桌子,很快酒菜上桌。我的那些所謂的“親戚”們一改剛才的哭態,個個喜上眉梢,大口大口地吃起肉,大杯大杯地喝起酒來。我拿起筷子,看著桌上豐富的酒菜怎么也吃不下去,心里覺得十分別扭,聽著劃拳聲、勸酒起,一股厭惡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一想起姥爺生前病躺在床上的情景就難過。媾我這些“親戚”父都不知躲到哪兒去了?幾乎沒有一個來看過姥爺一眼,沒給姥爺買過一樣可口的東西。想著想著,淚水再次模糊了我的視線。放下筷子,我跑到了屋里。屋門“嘭”的一聲,仿佛要隔開那令人厭惡的叫囂,仿佛要遠離那些庸俗的禮數一樣,我哭倒在了床上,淚水浸濕了被單……
晚上,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喪”結束了,這就是多年沿襲下來的風俗,誰也不能累而易舉地改變它,但在這“喜喪”的背后,又是什么樣的呢?我們現在生活好了富裕了,像舅媽那樣的人精神上也富裕了嗎?姥爺的喪事不能說不隆重,風俗禮都不能說不周全,但實際上又缺少點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