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語文《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最后一分鐘匯總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最后一分鐘篇一
成功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在課堂上一定要根據學情,順學而導,以學定教,而不是心中只有教案,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開始,由于天氣原因,上課時間推遲了,聽課老師不清楚這點,早早地就進入了教室的聽課區,足足等了二十多分鐘才上課,學生們也就在緊張的狀態下進入這節課的學習,所以當我提出第一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聲音的確很小,而我對于這點根本沒引起關注,只是抓住學生的答案馬上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所以在課堂的前段時間學生們并沒有在老師的引導下消除緊張的心理,這是我課堂中的缺失。這節課的教學,我很少關注學生們的感受和體驗,沒能很好地在學生的情感上進行關懷。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體驗語文中蘊涵的美,從而感悟語文的無窮魅力。
我們古人有句名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更不如授之以魚塘”。這是用比喻的說法來表達“學法指導”的道理,也就是葉圣陶說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的思想。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不可能是機械地、獨立地灌輸,只能是自然地滲透。滲透學法的過程是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過程,是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感知的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齊讀的方式,很少指導學生個體讀。然而只有讓學生從自我情感出發,去理解、去發現,這些都需要從學生的發言和個體朗讀中去發現,只有這樣,你才知道學生懂得了什么、需要什么,從而根據這些去引導、去發現。我在這節課上總是想讓齊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體驗,過多的鋪墊掩蓋了學生的方法收獲感受,要知道齊讀是渲染,個體讀才有個性化的體驗。在以后的教學上我一定要注意。讓學生掌握學法,教師必須做有心人,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及時點拔和引導,這對學生學法的形成至關重要。
教師作為對話教學中的引導者、激發者,應該把握好“度”的問題。隨著語文教改的深入,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地位越來越凸顯出來,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如何拿捏好分寸,把握住課堂教學的輕重緩急,控制好課堂教學節奏,在教學各環節上做到操之有度是一個語文教師教學功底和教學智慧的重要體現。在課堂上的寫詩環節,我是安排在學習第二節詩歌后,根據理解的意象來模仿詩歌的語言寫一寫,此時詩歌的學習才進行一半,這時讓學生寫詩有些倉促和操之過急,如果安排在后面環節可能會好些。另外在第四節詩歌的學習中,我用課件出示了這樣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自己解決這兩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最后一分鐘具體指哪一分鐘?”這個問題放在此處似乎不太妥,因為前面我在寫詩環節上就是讓學生寫寫自己眼中的最后一分鐘,現在又來問這最后一分鐘具體指哪一分鐘,讓學生感到很迷糊。所以課堂上各個環節的度的確要把控好,有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適時把控效果會更好。語文課堂教學和其它學科教學一樣“教無定法”,我們一定要尊重教學規律,合理安排好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到“行之有度”,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一定是教學效果好、教學效率高。
一次經歷,一次成長,每次的公開課都會讓我看到自己身上許多的不足,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總結、不斷反思,讓我的課堂越來越完善。
語文《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最后一分鐘篇二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我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自讀自悟,通過課前的檢測反饋,我發現學生預習較充分,于是對課的流程做了適當修改。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捌鞐U——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叭ケ寂埽肀?,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同時,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讓學生領悟“三分詩,七分讀”的讀書之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具體的做法如下:
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
(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
(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