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半路出家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半路出家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半路出家 成語發音: bàn lù chū jiā 成語解釋: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形容中途開始干某事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家,不能讀作“jià”。 近義詞: 半道出家 查看更多半路出家的近義詞>> 反義詞: 科班出身  訓練有素  查看更多半路出家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他不理會內行的嗤笑,寫啊改啊,改啊寫啊,終于寫出了好作品,成了一個頗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公今度《長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