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出處】唐·駱賓王《在獄詠蟬并序》。
【意思翻譯】 秋天窗外傳來蟬噪聲聲,觸發了系獄游子我驀地思潮翻騰。哪能忍受黑羽蟬兒,沖著白發囚徒我振翅徐鳴,絮聒不停!
【全詩】
《在獄詠蟬并序》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注釋】
①西陸:秋天。南冠:楚冠,指囚犯。借以喻自己。客思:淪落他鄉之人的憂傷哀怨之思。侵:漸上心頭。 ②那堪:哪能承受。玄鬢:烏黑的蟬鬢,古代婦女蟬翼狀發式,此指蟬。來對白頭吟:來向我凄切地悲吟。白頭,憂憤之人的代稱,為作者自指。 ③露重、風多:喻險惡的環境。明指蟬,暗指自己處于不利境地。 ④高潔:言自己清白無辜。表予心:表白我渴望昭雪的心愿。
【題解】
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下獄。這首詩是他在獄中所寫。詩人因蟬起興,借蟬自況,抒寫自己的冤屈和憂郁。
【全詩鑒賞】
首二句以秋蟬高唱,觸耳驚心起興,寫出詩人在牢房中聞蟬聲而深深地懷念家園之情。三、四兩句寫出詩人的內心世界,詩人正當盛年,該為國家出力,卻受到誣陷被下獄,因而頭上增添了星星白發。詩人用比興手法,把凄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這里的“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最早是司馬相如妻卓文君所作,后來鮑照、虞世南等都以此曲作過詩,內容都是表達自傷之情的。詩人運用這一典故,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自己對國家的一片忠愛之心。
五、六兩句把物我融合在一起,用蟬在深秋的艱苦,喻自己的惡劣環境,蟬因“露重”而難飛,暗指自己身陷牢獄;蟬因“風多”聲音淹沒,指自己遭人迫害,有口難言,有冤難伸。這兩句純用比,無一字不說蟬,無一字不說自己。
最后兩句仍用比,以蟬自喻,表現出絕望的心情。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呢?詩人把蟬作為高潔的象征,表達自己品行高潔,卻沒有人了解,反而被誣入獄,沒有人替它表白昭雪。
這首詩寫得凄涼婉轉,運用比興,由物及人,由人及物,物我一體,抒發個人強烈悲憤,是詠物詩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