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出處】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意思翻譯】山回路轉,看不到你的身影 了,雪地上只留下馬的足跡。君:你。
【意思2】意謂山回路轉,友人的蹤影已消失在群山之中,只有雪上蹄痕空留下一片惆悵。“空”字不但寫出了客觀上的空曠,還寫出了因友人離去而頓覺空虛的主觀感受。
【賞析】峰回路轉,行人慢慢消失在雪地里,而詩人卻還站在原地深 情凝望,友人的身影早已經看不見了,只留下雪上一行深深的馬蹄印跡。 此句表現出詩人對行者的依依惜別之情。從另一個層面上講,詩人是送 友人歸京,友人這一去自然可回長安,而詩人也仍然留在此地,從詩人對 友人送別的依依惜別之景可見詩人對友人回歸故園長安的羨慕,心馳而 神往,悵然若失。此句言已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送行時長久 瞻望,不愿離去的惜別場面,或表達送 別后悵然而失的心情。[例]“山回路轉 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漫天風雪, 依依話別;揚鞭揮手,匹馬南行;這情景 是頗為荒寒而凄苦的,但是想到前途老 百姓的等候和歡迎,心頭的寒意也就冰 消雪化了。(吳戰壘《驪歌雖短 別意 深長》)
【全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解題】
此詩約作于天寶十三載(753),此年岑參入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為節度判官,武判官當是岑參的前任,名不詳。岑參在輪臺(今新疆米泉)送他回京,寫了此詩。全詩將詠雪與送別緊密結合,分別寫送別前、餞別時、送行時、送別后之雪景,層次分明,氣象萬千。“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將塞外雪景寫得如此明麗美好,充分顯示出詩人的豪邁樂觀的情緒和開闊的胸襟,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注釋】
①白草:西域牧草名,干熟時色白,故名。胡天:指西域的天氣。②二句形容塞外飛雪如春天盛開的梨花。③狐裘:狐皮袍子。衾(qin):被子。④角弓:以獸角裝飾的硬弓。不得控:因手凍僵而拉不開。都護:官名,唐設安西、北庭等大都護府,長官稱“都護”。鐵衣:鐵甲。著:穿。⑤瀚海:大沙漠。闌干:縱橫散亂貌。百丈:極言冰層之厚。慘淡:陰暗無光。⑥中軍:古代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親率的軍隊。此處指主帥的營帳。歸客:指武判官。羌笛:古謂笛出于西北地區羌部族。⑦轅門:古代乘車作戰,行軍扎營時,用車環衛,出口處以兩車的轅相向樹起,成一半圓形的門,故稱轅門。后來習慣稱軍營正門為轅門。⑧此句謂紅旗被冰凍住不能飄動。虞世基《出塞》詩:“霜旗凍不翻。”掣(che):牽引,拉扯。翻:“飄揚”。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內。
【全詩鑒賞】
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 幕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職,在中軍帳里擺開酒宴,為武判 官餞行,于是產生了這首詠雪送人之作。詩以詠雪起,在詠雪中暗寓別 情。以送人結,展現了雪中送人的奇景和深情,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 光和戍邊將士的精神風貌。
詩從西北邊塞的氣候特點落墨:這里風大,一刮起來鋪天蓋地,連堅 韌的白草也要折斷;這里雪早,一交八月便下雪了。這不僅和內地形成鮮 明對照,而且突出環境的險惡。但詩人沒有沿“險惡”生發,而是筆鋒一 轉,說這雪像一夜春風吹開的千萬樹梨花,真是嫵媚動人,這就使得讀者 所擔心的“險惡”變得多余而可笑。“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比喻是前所未有 的,它賦予風雪奇寒的北國風光以春天的暖 意;賦予作者現實軍旅生活的體驗以詩意,真 是“妙手回春”。讀者贊嘆未已,詩人筆鋒一 轉,連用四句在南方人視為反常的情事,渲染 天氣的奇寒,展示白雪的威嚴風骨。“散入珠 簾濕羅幕”一句承上啟下,自然地由野外雪景 轉為室內人的生活場景,通過人的感受來寫 嚴寒。狐裘變得不暖了,錦衾顯得單薄了,將 軍的角弓凍得拉不開了,都護的鐵衣冷得上 不了身了。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 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冷得有趣。歸根結底, 這又是詩人以及戍邊將士昂揚的精神力量在 起作用。因為在上述描寫的背后,有“將軍金 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 割”的生活場景,將士們正是如此這般地戰天 斗地,盡著戍守邊疆的職責。白雪的威嚴風骨難道不正是戍邊將士精神 風貌的寫照?
詩的后半寫送人,也是由帳外而帳內。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冬云 暗淡,低垂在廣闊的天宇,詩人用夸張的筆墨,勾畫出邊塞雪原的全景,也 為送別定下凝重的基調。接著描繪飲宴情景。酒宴擺在中軍帳內,有“胡 琴琵琶與羌笛”等民族樂器的演奏,至于異域風情的歌舞,以及葡萄美酒 之類,都是題中應有之義,作者舉其一端,突出其邊地餞別的特征和由此 引發的離愁別緒。對酒宴場面一帶而過,而對暮雪下轅門和“風掣紅旗凍 不翻”的細節卻著意加以刻畫,都是為了營造一種惜別的氛圍。輪臺東門 的送別是全詩的高潮。深情送別,不僅送出轅門,而且一直送出輪臺東 門;不僅送出輪臺東門,而且還一直望著行人遠去,直至行人被層巒疊嶂 隱去了,還默默地看著雪地上留下的馬蹄印深思,一顆依依難舍的心仍在 送著,念著……詩人用敘事代替了抒情,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其意境 與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相 通。為什么武判官的歸京如此牽動人心呢? 因為艱苦的邊地軍旅生活增 強了將士、同僚之間的人情味;因為此行征程萬里,關山阻隔,困難重重; 更因為此行不是個人行為,在現代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尚未出現的唐代, 邊地和中央的聯系只靠人員的往返,武判官此行帶著戍邊將士對家鄉親 人的思念,對朝廷的忠誠……責任重大啊!
岑參反映邊塞生活的詩篇,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情緒。在藝術上,富有 幻想色彩,善于運用變化無端的筆觸,描繪現實生活中的體驗。往往表現 得光怪陸離,給人以驚險新奇的感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集中地體 現出這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