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出處】唐·崔顥《行經華陰》。
【意思翻譯】北枕河山的秦關多險要,西連驛路的漢疇更寬平。
【全詩】
《行經華陰》
.[唐].崔顥.
岧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注釋】①詩寫華陰境內山河。②岧(tiáo yáo): 高峻貌。 太華: 即華山。俯:俯 瞰。咸京: 咸陽,在今咸陽縣東。③天外句: 《太平寰宇記》引《名山記》, “華岳有三峰,直上數千仞,基廣而峰峻。疊秀屹于嶺表,有如削成。”華 山三峰即芙蓉、玉女、明星。④武帝祠: 漢武帝因觀“仙掌”,遂于縣內建 巨靈祠,即指此。⑤仙人掌: 《華岳志》:“岳頂東峰曰仙人掌,峰側石上有 痕,自下望之宛若一掌,五指俱備,人呼為仙掌。”⑥秦關: 即秦之函谷關。 ⑦漢疇: 漢代祭祀天帝的祭壇,共有五疇,分祭白帝、青帝、黃帝、赤帝、 黑帝,均在今陜西省境內。
【全詩鑒賞】
頸聯是“北枕河山秦關險,西連驛路漢畤平”的倒文。秦關,即 潼關,在華山北。潼關本名沖關,因黃河自龍門南流,沖激華山,故 而為名。關城斜建山坡,下臨黃河,形勢奇險。漢畤,指漢五帝畤, 鄜畤、密畤、吳陽上畤、吳陽下畤、北畤,地在今陜西鳳翔縣南,為 古時祭天地五帝的基地。這兩句非眼前實景,而是意中虛景。詩人馳 騁想象,“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用 “北枕”、“西連”將武帝祠、仙 人掌與秦關、漢畤統攝一處,景象開曠宏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