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出處】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意思1】當年的昭君孤獨地離開漢宮,遠嫁到北方大 漠,就再也沒有回來。最后身死異鄉,只留下一座長滿青草的墳墓,籠罩 在昏黃風沙中。
是說昭君遠嫁匈奴,死后葬在那兒,如今獨留青冢。這是一副流水對,其中“一去”與“獨留”,“紫臺”與“青冢”,屬對尤工,見出詩律之嚴細。
【意思2】
紫臺:紫宮,此指皇臺。朔漠:北方大沙漠。青冢:指昭君墓,在 今呼和浩特市。相傳冬天塞外草白花花一片,惟獨昭君墓上草青翠 嫩綠。
此聯的意思是:(昭君)一離開皇宮,就直奔那北方的沙漠 (再也沒有回來),(如今)只有(她那)長滿青草的墳墓(在無限的沙 漠里)對著每一個凄涼的黃昏。后用來表達對王昭君遠嫁的感嘆。
【意思3】紫臺,皇帝宮廷。連,這里指聯婚。朔漠,北方 沙漠。青冢(zhǒng),王昭君墓,因其上草色常青,故 名。這兩句說: 王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居住在北方沙 漠地區;最后只留下青色的墳墓,面對著黃色的天幕,兩句 詩寫盡了昭君的一生,語句凝煉,雄渾有力。
【賞析】 原詩的明妃: 即王昭君。紫臺: 紫宮,皇帝所居。朔漠: 北方沙漠之地。青冢: 昭君墓,在今內蒙古一帶的呼和浩特市南。相傳塞外一片荒蕪,只有昭君墓旁有片青草。畫圖省識春風面: 傳說漢元帝命畫師畫宮女容貌,宮女多賄賂畫師。王昭君貌美,不肯行賄,畫師故意將她畫丑,因此得不到青睞。元帝沒有見過她,直到她被遣嫁匈奴召見時,元帝見她容光煥發,是后宮第一美人,大為驚訝,知為畫師所欺,怒斬畫師。此句說,元帝只能在畫圖中約略地看到她的青春美貌。環佩空歸月夜魂: 昭君死在匈奴,不得歸漢,惟魂魄在月夜歸來。琵琶: 琵琶原是西域胡人的樂器。分明怨恨曲中論: 今琵琶曲有“昭君怨” 的樂曲。王昭君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民間流傳。人們同情絕代美人王昭君不得志于帝王之家,遠嫁異域,寂寞凄涼。實際上 “昭君和親” 對各民族彼此關系的和睦是有貢獻的。杜甫此詩突出地將王昭君的怨恨寫出來,為昭君千百年來的凄涼處境爭取了不少同情的詠嘆。
【全詩】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賞析】
這時詩人住在夔州,遙望數百里外秭歸香溪的昭君村,有感于昭君的命運,發而為此詩。
首聯: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痹娙苏驹谌龒{西頭的夔州高山之上,遙看三峽東頭地勢低落的香溪,只見群山萬壑,如大江洪流奔赴荊門山,昭君就生長在這萬山叢中香溪之畔的昭君村。此聯起筆突兀雄奇,突出昭君生長環境的奇特。言外之意是說只有這樣風水雄奇之地才能出現昭君這樣的奇女子,同時也表明幾百年來人們對她永不忘懷。
頷聯: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痹娙擞烧丫遄匀幌氲秸丫簧谋瘎〖捌湓购蕖Kx開漢宮,遠嫁朔漠,死葬沙漠,未能歸國還鄉,一縷孤魂獨向大漠黃昏,這是多么令人悲痛之景。真是天地無情,青冢有恨!
頸聯: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詩人緊扣昭君身世,進一步指出其悲劇的原因是漢元帝的昏庸。因他只從畫圖略識昭君,以致造成昭君葬身塞外。但昭君心懷故國之思不變,雖骨埋青冢,其靈魂還會在月夜徒然回到她的父母之邦。這既是對昏庸之君的譴責,也是對昭君的同情和傷悼。
尾聯: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人借琵琶之音,說明昭君的千載怨恨只有寄托在琵琶樂曲中進行傾訴了! 這沉痛之語,突出了 “怨恨”的主題。
這首詩從形象入筆,全寫昭君,未及議論,但詩人的愛憎全在其中。昭君的怨恨,暗寓了詩人高才受屈、流落飄零之憤。全詩哀痛之旋律,給人們留下 了 “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遺韻,令人傷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