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出處】唐·柳宗元《江雪》。
【意思翻譯】你這精靈的生命!只有孤舟一葉,蓑笠老翁,獨自垂釣在寒氣凝止的江雪中。
【全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全詩賞析1】
《江雪》是柳宗元貶謫永州十年間的名詩。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貞元九年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他生活在唐王朝中期,鑒于社會矛盾尖銳,政治腐敗,銳志政治改革,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八名成員被貶邊遠州郡司馬,時稱“八司馬”。柳宗元被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十年后轉柳州刺史,卒于任,時年四十六歲。他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是我國古代散文文學大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又是杰出的詩人,以山水詩和抒情詩見長,善于錘煉字句,描寫峻潔、澄明的境界。有《柳河東集》。
這是一首五言仄韻絕句,借歌詠獨釣寒江的漁翁,寄托自己的情懷。乍看,這是一幅十分幽靜的山水畫,卻蘊含著永貞革新失敗后詩人既不屈服又感到孤獨的心境。在這寒冷寂清的天地間,盡管鳥飛絕,人蹤滅,而老漁翁不畏冰雪,仍獨釣寒江。形象雖然孤獨,卻表現出不同時俗的孤傲清高,在風雪中凜然不可侵犯。這被幻化、美化的形象,正是詩人內心的寄托與寫照,反映了他在政治打擊下不屈不撓、凜不可犯的孤傲情操,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岑寂。在藝術上,詩人成功地描繪了于風雪迷漫的大江中漁翁孤舟垂釣的畫面,把大筆濡染和細筆精雕結合起來,遠景近景相配合。詩筆清峻秀美,詩句簡潔凝練。
【全詩賞析2】
唐代詩人柳宗元(773—819)作。這是詩人參與“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時寫的。
這首詩宛如一幅寒江獨釣圖。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畫出寥廓、嚴寒而死寂的背景。詩人尚未寫雪,讀者已從眾鳥飛盡、人跡盡滅的景象中,感受到了千山雪飛、萬壑冰封。三四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人由大而小、由遠而近地推出一個漁翁的形象。在這廣闊的天地之間,他顯得多么渺小、寂寞和孤單。但他在漫天大雪中孑然挺立于孤舟之上,悠然垂桿而釣,卻使人感到他是那么高大偉岸、富有力量。他占據了畫面的中心,巍然如山般屹立在讀者的眼前。
顯然,這幅寒江獨釣圖具有象征意義。酷寒死寂的世界,隱喻著詩人被貶后所感受到的險惡、冷酷的政治形勢;而不畏嚴寒、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孤傲不屈的精神的寫照。
全詩蘊含著多重的對比反襯。“千山”、“萬徑”同“孤舟”、“獨釣”,是眾與寡的對比;昔日“千山鳥飛”和“萬徑人蹤”同眼前的一切絕滅,是鬧與寂的對比;而漫天大雪的酷寒天氣,又反襯出漁翁內心的巨大熱力,是冷與熱的對比。詩人正是通過多重的對比反襯,創造出漁翁孤獨而堅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