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出處】唐·王維《過香積寺》。
【翻譯】古木參天,小徑無人,深山 里何處傳來鐘聲?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山深林密,人 跡稀少,隱隱能聽到山寺的鐘聲。[例] 我們行走在山間雜草叢生的樹林里,四 周古木參天,濃蔭密布,遠(yuǎn)處傳來宏福 寺的鐘聲,很有“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 鐘”的意境。(華桑《高興的一天》)
【全詩】
《過香積寺》
[唐]·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賞析】
香積寺故址在今陜西省長安縣南。這是一座深藏在深山中的古寺。詩中的前四句寫來平平淡淡,卻十分高明巧妙,暗含著一個深山藏古寺的優(yōu)美畫意。詩人初入深山并不知道在那一片白云繚繞的山峰間尚有古寺深藏。行了數(shù)里,進(jìn)入杳無人跡的林海,四周盡是參天的古木,地上卻不見一條小路。忽然,他聽到寺院的悠揚(yáng)鐘聲,詩人是何等的驚訝和欣喜呵。他恍然大悟:在這深山之中原來有個香積寺。
后四句是對香積寺的環(huán)境、氣氛以及寺旁“潭曲”的具體描繪。詩人循著鐘聲向香積寺走近,流泉在險(xiǎn)峻的危石間發(fā)出幽咽的聲響,日光照到濃密的松林間也泛著寒意。天色晚了,詩人來到寺旁一個幽深的古潭邊。潭內(nèi)微波不興,已經(jīng)沒有興風(fēng)作浪,危害人類的毒龍,想必是被香積寺里的高僧制服了。結(jié)尾一句是詩人對寺內(nèi)高僧的頌揚(yáng)。“安禪”指僧人坐禪時心身晏然入于禪定,謂之“安禪”。“制毒龍”的典故見《涅槃經(jīng)》:“但我住處有一毒龍,其性暴急,恐相危害。”又見《法苑珠林》:“西方有不可依山甚寒,山中有池,毒龍居之,泛殺五百商人。槃陀王學(xué)‘婆羅門咒’就池咒龍,龍化為人,悔過,王舍之。”顯然,王維從寺邊的深潭,聯(lián)想起佛經(jīng)中的故事,引出這段典故。既然香積寺神秘地深藏于人跡罕至的深山中,想來其中定有不同凡俗的高僧吧。
這首詩寫香積寺妙在香積寺始終未同讀者照面。他寫白云繚繞的山峰,寫參天的古木,寫悠揚(yáng)的鐘聲,寫幽咽的流泉,寫濃密的松林,寫寺邊的深潭……就是沒有一句香積寺的正面描繪。詩人似乎用一團(tuán)面紗將香積寺裹住、藏起,不讓它露出半點(diǎn)面容。但讀完全詩,我們卻分明感到一座深沉肅穆的古寺的存在。環(huán)境和氣氛的渲染與烘托,比正面描寫收到了更加奇妙的效果。從中我們可以體味到詩的含蓄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