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鬼令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
教諭展先生[1],灑脫有名士風(fēng)[2]。然酒狂,不持儀節(jié)。每醉歸,輒馳 馬殿階[3]。階上多古柏。一日,縱馬人,觸樹頭裂,自言:“子路怒我無禮[4],擊腦破矣!”中夜遂卒。邑中某乙者,負販其鄉(xiāng),夜宿古剎。更靜人稀, 忽見四五人攜酒入飲,展亦在焉。酒數(shù)行,或以字為今曰[5]:“田字不透風(fēng), 十字在當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贏一鍾。”一人曰:“回字不透風(fēng),口字在 當中;口字推上去,呂字贏一鍾。”一人曰:“囹字不透風(fēng),令字在當中; 令字推上去,含字贏一鍾。”又一人曰:“困字不透風(fēng),木字在當中;木字 推上去,杏字贏一鍾。”末至展,凝思不得。眾笑曰:“既不能令,須當受 命。”飛一觥來。展即云:“我得之矣:曰字不透風(fēng),一字在當中;??” 眾又笑曰:“推作何物?”展吸盡曰:“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鍾!”相與 大笑,未幾出門去。某不知展死,竊疑其罷官歸也。及歸問之,則展死已久, 始悟所遇者鬼耳。
翻譯
有個姓展的教諭先生,性情灑脫,有名士風(fēng)度。然而,當喝酒后便狂放不羈,不拘小節(jié)。每逢外出喝酒回來,總是騎著快馬馳過殿前臺階。臺階兩側(cè)有很多古柏。有一天,他喝醉了酒,騎馬飛奔而來,撞到樹上,碰破了頭,自己說:“這是子路氣我無禮,打破了我的腦袋!”半夜里就死了。
城里有個商人,到展先生家鄉(xiāng)去做買賣,夜里住到廟里。到了深夜,忽然看到四五個人,帶著酒菜來廟里喝酒,展先生也在里邊。酒過三巡,一個人用字行酒令,說:“田字不透風(fēng),十字在當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贏一鍾。”一個說:“回字不透風(fēng),口字在當中;口字推上去,呂字贏一鍾。”一個說:“囹字不透風(fēng),令字在當中;令字推上去,含字贏一鍾。”又一個說:“困字不透風(fēng),木字在當中;木字推上去,杏字贏一鍾。”最后輪到展先生,他深思了很久,也沒想出來。大家笑著說:“既然說不出來,應(yīng)當罰一鍾。”其中一個很快遞給他一鍾。這時展先生說:“我有了:曰字不透風(fēng),一字在當中;……,”大家又笑著說:“推作什么字?”展先生端起鍾來一飲而盡說:“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鍾!”引得大家捧腹大笑。過后沒多久,他們一齊出門走了。
商人不知道展先生早已去世,以為他是卸官回了家。又回到鄉(xiāng)里詢問,才知道展先生死去多年。商人恍然大悟,夜里所見的是些鬼罷了。
注釋
[1]教諭:學(xué)官名,明清縣學(xué)置教諭,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
[2]灑脫有名士風(fēng):言行不拘,有名士的風(fēng)度。灑脫,謂言行順乎自然, 不為禮俗所拘。名士,此指唾棄禮法、任性而行的所謂“名士”。
[3]殿階:此指文廟殿階。
[4]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弟子。
[5]以字為令曰:此據(jù)山東省博物館本,原無“曰”字。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xué)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yīng)童子試曾連續(xù)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yīng)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